真的存在“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之分嗎?

北京時間1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刻板印象的世界中。我們總喜歡將人們分門別類地貼上標籤,性別就是其中之一。期待的重擔在出生之前便壓上了我們的肩膀,一生中更是如影隨形、無處不在,就像緊身衣一樣將我們牢牢束縛住,確保我們不會離經叛道、誤入另一個性別的疆域。

真的存在“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之分嗎?

針對個人能力就有不少性別偏見,而且常被人們當作事實、流傳甚廣,比如女孩不擅長數學、女人開不好車等等。但在這些論斷中,又有多少事實的成分呢?不同性別的人在出生時是否就擁有不同類型的大腦、因而具有不同的能力呢?

要弄清全部真相,讓我們追根溯源、先看看大腦在子宮中的起源過程。

大腦的兩性異形

胚胎在子宮中默認發育成女性。要想發育成男性,就需要男性Y染色體中的一小段DNA片段、又稱SRY基因。該基因會抑制女性生殖器官的發育,同時促進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成。這一過程一般發生在胚胎形成后6至8周左右。(所以沒錯,我們的性別一開始全都為女。)

一旦打開了SRY基因這個開關,胚胎的生理便會受到多方面影響,神經系統也不例外。因此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最終會略有差異,這一現象叫做“性別分化”。

性染色體決定了大腦發育中出現的性別差異。

性染色體決定了大腦發育中出現的性別差異。

這一過程會使男性和女性的大腦特徵產生一些明顯差異,就像男女生殖系統的差別一樣。這些差異叫做“兩性異形”。最典型的例子當屬脊髓中一簇名叫“球海綿體肌”的神經,負責支配男性生殖器官的肌肉活動。這簇神經在男性體內的發育就比在女性體內完善成熟得多。在女性胚胎中,這些神經會經歷細胞凋亡,在男性胚胎中則不會,最終形成密集的球海綿體肌細胞核。此外,男女大腦中的杏仁核大小也存在區別,男性的杏仁核體積一般大一些。該結構與嗅覺有關,負責調節男性對女性費洛蒙的反應等行為。

相比之下,女性大腦中一處名叫“藍斑核”的結構體積更大、所含的神經元也更多。該結構負責調節壓力相關行為及性喚起。一方面,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何男性更容易做出產生致命後果的冒險行為;另一方面,也可以解釋女性為何更容易產生與壓力及焦慮相關的障礙症。男性進化出更強的攻擊性,可以增加獲得配偶的幾率。

這些例子說明,大腦中大部分“兩性異形”的情況都是為了讓個體更好地開展生殖行為、執行生殖相關功能。

不同性別成人大腦的解剖學差異

除了男女大腦天生自帶的差異之外,有沒有什麼差異是在成年後才顯現的呢?很長時間以來,研究人員一直想弄清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對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大腦進行比較后發現,男女大腦解剖學結構在整體上的確存在一些差異。男性大腦的體積一般比女性大10%,並且更重一些。這一差別在出生時就已經很顯著了不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男女體型差距造成的。當男女體重相等時,往往就不存在這一差別了。還有一點顯著區別是,女性大腦皮層的體積一般更大。但這主要是因為女性顱骨尺寸通常更小,因此大腦壓縮得更為緊密。

男女行為差異以及與大腦之間的聯繫

據我們所知,男女的認知能力有所不同。例如,情緒處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大腦使用的攻擊策略據稱都存在性別差異。但這些差異與人的整體智能不存在任何關聯。然而,這些差異往往被錯誤地解讀為“一種性別優於另一種性別”,進一步加深已有的性別偏見。這種情況實在太過普遍,以致於人們造了個名叫“神經學性別歧視”(neurosexism)的新詞,專用來描述這種現象。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有哪些常見的性別刻板印象、以及它們與認知能力之間的關聯。

1 – 不同性別的空間認知能力

人們常說,男性的空間認知能力更強,並經常以此支持“男性更擅長開車”的論斷。

空間認知能力測試一般考察人們能否將給定形狀與同一形狀在三維空間中旋轉的結果進行匹配。在進行這項測試時,一開始的確體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性別差異;但當測試持續時間較長時,這種差異就消失了。此外,男性喜歡的電子遊戲和體育運動等活動也會為其提供更多鍛煉心理旋轉能力的機會。當男性和女性接收了等量的心理旋轉任務訓練后,不僅性別差異消失了,而且女性的進步反而更大。此外還要指出一點:這種測試本身就是偏向於男性的,因為男性對物體進行比較的默認策略就是心理旋轉,而女性則傾向於進行特徵比較。

媒體在報道男性這方面的優勢時,總是對故事的另一面避而不談。當要求將物體想象為人體時,女性的空間旋轉想象能力往往更勝一籌。這說明當這類測試被重新包裝、傾向於所謂的“女性優勢”時(比如社交智能),女性也能表現得很出色。

這一結果說明,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特定性別的人在測試中的表現。此外還有一個驚人且有趣的發現:在母系氏族中,女性的心理旋轉想象能力反而要勝過男性。

2 – 性別與數學能力

還有一種主流偏見認為,男性的數學水平比女性要強。做出這一論斷的基礎往往是女性在涉及數學的傳統行業中參與度較低,比如工程領域,但這一邏輯本來就存在問題。

科學家考察了嬰兒和幼兒與數學能力相關的認知技能,結果並未發現任何性別差異。對美國從小學二年級到高二的700多萬名兒童開展的研究結果均支持這一結論。

儘管有這些證據,“女孩學不好數學”之類的偏見仍然廣泛存在。無論是受媒體宣傳、還是環境影響,這些偏見都影響了女生對計算機科學等“傳統男性學科”的態度和興趣。因此,阻礙女性進入男性主導領域的原因別無其他、恰恰是這些偏見本身。

3 – 性別與情緒

人們往往認為,與女性相比,男性不那麼情緒化,並且不夠貼心和敏感。但得出這些結論的研究本身存在嚴重瑕疵,大多以人們的主觀報告為基礎。一些大規模研究通過客觀手段,對男性和女性的共情能力和道德判斷能力等方面進行了評估,結果並未發現上述性別差異。

結語

關於男女大腦差異之爭,最後的結論是什麼呢?

不存在“男性大腦”、“女性大腦”的說法。男女的大腦差異更大程度上與後天因素相關。

在最新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共分析了2000多位受試者的大腦,結果顯示,大多數性別行為差異與大腦結構之間的關聯度都很低。該研究還指出,我們觀察到的大部分大腦差異都是由大腦體積的差別造成的,因此解讀時一定要小心謹慎。近期一項對此前針對行為與能力的性別差異的研究回顧指出,大多數所謂的性別差異其實都與文化、環境和個體差異有關。

從這些最新證據來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男性大腦”和“女性大腦”。當然,兩性的認知能力的確存在一些差異,但並不意味着男女生來便有所不同,這些差異更大程度上與人們的成長過程相關。換言之,“先天因素”對大腦性別差異的影響遠不及“後天因素”。(葉子)

(0)
上一篇 2022-01-24 11:38
下一篇 2022-01-24 11: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