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恆星形成速度可能比想象的快10倍

天文學家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種子需要數百萬年的時間才能形成。大部分由氫氣組成的雲在重力作用下凝聚成前恆星核心,其密度足以坍縮並引發核聚變,而磁力則將物質固定在原地並減緩這一過程。

但是,使用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進行的觀測正在對這一漫長的醞釀期表示懷疑。研究人員已經放大了一個巨大氣體雲中的預恆星核心,它是數百個小恆星的託兒所,並發現由於弱磁場的作用,這個小胚胎的形成速度可能比想象的要快10倍。

_20220104_on_taurusmolecularcloud.jpg

研究恆星的誕生以及引力和磁力之間的拉鋸戰一直是一個挑戰,因為磁場可能比地球的磁場要弱10萬倍。檢測它們的唯一直接方法來自於一種叫做澤曼效應的現象,在這種現象中,磁場導致所謂的光譜線以一種取決於磁場強度的方式分裂。這些光譜線是原子或分子發射或吸收特定波長的光的明亮或黑暗圖案。對於氣體雲來說,澤曼分裂發生在射電波段,所以需要射電望遠鏡。而且碟子必須很大,以便放大空間的一個小區域並揭示如此微妙的效果。

此前,研究人員曾使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電望遠鏡來研究Lynds 1544,這是金牛座分子云中一個相對孤立的恆星胚胎,距離地球僅450光年。他們測量了遠離核心的氣體飄渺層中的磁場,那裡的磁力比重力更重要。他們還分析了核心內部更強的磁場,因為核心的密度是外層的10000倍,所以重力仍然佔主導。

當時缺少的是對核心和外層之間的中間區域的檢查。現在,澤曼效應一個新的追蹤器,即一條特殊的氫吸收線已經成為焦點,它由五百米孔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探測到,這是一個建在中國西南部一個天然盆地內的巨大盤子。在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報告說,中間區域的磁場強度為4微高斯,不比外層高,如果標準理論起作用,磁場需要強得多才能抵禦雲層密度的100倍增長,但是這並沒有發生。

研究顯示,引力在雲中,而不是在密集的核心獲勝,雲中是恆星開始形成的地方。這一發現意味着氣體雲可以比以前認為的快10倍地演變成恆星胚胎。利用FAST探測到的澤曼效應追蹤器,天文學家甚至可能能夠測量新誕生恆星周圍的氣體和塵埃吸積盤的磁場強度,這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行星形成的初始條件。

(0)
上一篇 2022-01-07 23:29
下一篇 2022-01-07 23: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