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消失的年輕人:就業難招工難並存 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

2021年,工廠里越來越難見“年輕面孔”了。“一個三四百人的工廠,年輕人連百分之十都沒有。”近日,湖北仙桃某服裝廠老闆向紅星資本局訴苦,年輕人不願來,年齡大的又做不動,再這樣下去,他擔心工廠將會“青黃不接”。

製造業招工難、用工荒不是一個新鮮話題。往年年關將至,大批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常會出現“用工緊張”的情況。而近兩年由於疫情關係,“用工荒”更加明顯。

在廣州街頭,有工廠老闆們排隊3公里舉着牌子為招工;而另一則新聞里,則出現“外賣騎手月薪過萬,95后、00后佔半邊天”。

人社部近日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中,58個屬於“生產製造及有關人員”。最新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製造業10大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將接近6200萬人,人才需求缺口將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

紅星資本局採訪發現,年輕人與工廠的供需關係仍難以平衡,在新就業模式的衝擊下,工廠如何才能讓年輕人“回心轉意”?

他們苦於招人:

400人規模廠里,幾乎沒有90后

在深圳富士康做人力資源的小陳,幾乎每隔3、4天,就要在社交平台上打一波“招工廣告”。他經常會拍一些廠區環境、拍廠區里的年輕人,試圖刷新外界對工廠的認識。

11月底,深圳市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從2022年1月1日起,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月最低工資標準從2200元調整至2360元,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從20.3元調整至22.2元。那幾天小陳藉機又密集發了幾條招工消息,但問者寥寥。小陳說,上一次求職者詢問比較多的時候是暑期,那時處於29元、30元一小時的高價,而當下“電子廠招工太難了”。

在湖北仙桃開服裝廠的老李同樣也為招工的事情發愁,他告訴紅星資本局,因為年底訂單不多,很多廠子索性都放假了。但開年過後,能否招到合適員工還是未知數。“原來每年招工開工能到80%的狀態,現在只有5、60%左右。”

缺人似乎成了工廠常態,近些年老李的感受格外明顯。“以前招工就是舉個牌子去工業園路口,100個過來問的,50個會選擇進廠。”現在,有了互聯網,招工的渠道比原來更多,但效果卻大不如前。

老李的服裝廠有近400人,在當地不算小規模,但工廠里的年輕人屈指可數。“90後幾乎沒有,80后已經算是‘年輕人’了。”在這家400人的廠里,年輕人只有“百分之幾”。

“工廠一直在萎縮。”老李擔心,這已經成了一種趨勢。

他們急於離開:

兩月沒出過廠區,很壓抑像與世隔絕

年輕人不願進廠,在廠里的年輕人也急於逃離。

一年裡換了3家工廠之後,小梁還是選擇了“徹底離開”。工作環境、工作時間、薪資待遇等各方面都與同齡人相差太多,是小梁總結的離開原因。

去年,自動化專業的小梁本科畢業,因為對口,他選擇進廠當技工。“名義上是技術員,其實就是打雜。”跟生產、倒班巡檢、檢修是他的主要工作。

地處城市邊緣的工廠,被小梁吐槽“缺少人氣兒”。他歷經的3個工廠,分別在工業區、海邊和村子里。這其中離市區最遠的,距離市中心有2個小時的車程。

在工廠,加班是不可避免的。以正常班為例,早7點40到晚5點50,偶爾會加班到晚上9、10點。他還上過“四班三倒”,其中有一天需要早8點上到16點,休息幾小時后,接着從24點上到第二天早8點,“白+夜這天最難熬”。

宿舍距離工廠只有200米,小梁記得,有次忙起來,2個月他沒走出過廠區,每天都是宿舍工廠兩點一線。“休息的時候大多是在宿舍補覺,有時一睡一天。”這讓小梁覺得“很壓抑,像與世隔絕”。

兩個月前,小梁從工廠離職,找到了一份互聯網後端的工作,薪資是此前在工廠時的3倍左右。

在東莞一家小廠做品檢的小屈也在幾個月前選擇逃離工廠。她的工時是早8晚10,一個月只休息2天,五險一金的繳納也不保證。

“18年我進廠的時候,品檢只有2個人,工資4300。”工作到現在,雖然漲了一些工錢,但小屈卻感覺難以堅持。

年輕人與工廠的矛盾:

高工資好環境VS效益與成本

招工難、用工荒的情況並非個例,沿海的工業和外貿大省,很多企業普遍反映存在招工難的問題。

另據國家統計局今年做的一項包括9萬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調查顯示,約44%的企業反映招工難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該比例也是近幾年來的新高。在調研中,很多企業反映,一線的普工難招,高技能人才難招,技術工人難招,這些在經濟恢復的過程中也已經開始出現。

“員工想要高工資、好環境;工廠想要效益,招新手成本又高。”老李在招工過程中發現,年輕的求職者和工廠的供需總是很難平衡。

老李接觸過年輕的求職者,看宿舍採光不好就不想來了;另一方面,現在的年輕人進廠時很少掌握基本操作,都是沒接觸過這門手藝的生手,導致效率不高。“我年輕時都有專門的培訓班學手藝,但現在好像很少有這種專業機構。”

效率不高直接影響薪資水平。老李說,廠里是計件工資,熟工一個月掙一萬以上很正常。但新人達不到,也影響他們的收入。

《2020年一線藍領用工荒情況調研報告》顯示,年輕人從事一線藍領工作的意願低是造成藍領用工荒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90%的企業表示造成藍領用工荒的原因是年輕人從事一線藍領工作的意願低;近五成企業表示近期藍領用工需求量大幅增長以及一線藍領的工作條件或工作環境較差是造成藍領用工荒的原因。並且從前幾年就開始有一種傾向,就是年輕人更傾向於選擇服務行業。

工廠消失的年輕人:就業難招工難並存 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
工廠消失的年輕人:就業難招工難並存 傳統製造業如何轉型

來源:中智諮詢《2020年一線藍領用工荒情況調研報告》

老李分析,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也是年輕人不想來工廠的原因。“像我們早8到晚10,中午吃飯也沒什麼休息。在廠里一坐就是一天。不光我們服裝廠,鞋廠、五金、電子廠都是這樣的狀態。”

互聯網一直在孵化新產業,為年輕人的人生提供了更多可能。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互聯網公司往往可以給相關從業者更好的福利待遇,工作強度更低,工作時間更自由度,最重要的是薪資足夠高。

這點小梁十分認同,他說在工廠待久了會特別羨慕其他年輕人的“自由”,“說白了就是內心討厭製造業,羨慕在城市裡上班每天能喝咖啡,晚上還能出去玩的人。”

就業難招工難並存

傳統工廠、職業教育均亟待轉型

今年6月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曾提到,今年城鎮新增勞動力有1400多萬,其中大學畢業生達到909萬。同時,在結構方面,“大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工難”是並存的。

與此同時,製造行業正在面臨有經驗的熟練工人老齡化趨勢,這將直接導致熟練工人缺失、沒有梯次後補、出現斷層。

“製造業人口短缺具體來講應該有兩個層面的人口短缺,一是熟練操作工人缺少,二是高級複合性專業人才缺乏。”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表示,有能力的工廠需要加快轉型升級,不能光練“肌肉”,更要進化“大腦”。

祁海珅認為,高級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對於製造企業來說,應該長期、持續性的快速推進。“智能製造領域的複合型人才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的工業現代化水平,”未來,對於沒有升級能力、缺乏高端人才的一些低端製造業企業終將面臨被淘汰的可能,把握轉型機遇、培養人才、選對升級轉型的路徑,將會變得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也亟待扭轉。

那些選擇進廠的年輕人,往往將其當作“短暫過渡”。小梁說,原來廠里的年輕同事,休息時間也有人在學習,考證或者考公,“考上了就離開工廠,考不上就繼續邊打工邊考。”

工廠的節奏很難吸引年輕人,“工廠里生活感覺一眼能看到退休,每次出廠區門口, 就有一種釋放的感覺。”小梁說。

看懂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郭宇軒在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也表示,想要緩解製造業企業的用工困境,更多要從職業技術教育入手。“這點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將智能製造、數據管理等知識與一線的技術能力結合起來,提高專業知識壁壘,培養高素質的就業型專業技術人才。”

眼下,技能人才的培養正在引起重視。12月9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學士學位授權與授予工作意見》。《意見》明確,職業本科將納入現有學士學位工作體系,按學科門類授予學士學位。同時,普通本科和職業本科具有價值等同的證書效用,在就業、考研、考公等方面具有同樣的效力。

據央視財經12月13日消息,如今,很多中高級職業技術院校的學生,往往還未畢業,就被各大企業爭搶一空。

郭宇軒認為,推動傳統工人向專業技術人才進行轉變,打破大眾對於職業學校的刻板印象,並以更高薪資激勵的方式去切實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才能更好地吸引更多年輕人迴流到傳統製造行業。

記者:王田

(0)
上一篇 2021-12-26 08:32
下一篇 2021-12-26 08: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