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汪玉當選IEEE Fellow 共73名華人學者當選

11月24日,2022年IEEE Fellow名單正式公布。新增311名Fellow,73名華人學者當選。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汪玉、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楊錚均上榜。其中,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汪玉當選2022 IEEE Fellow,以表彰他對領域專用加速器設計做出的貢獻。

清華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汪玉當選IEEE Fellow 共73名華人學者當選

據公開資料顯示,1982年3月,汪玉出生於安徽樅陽人,本碩博就讀於清華大學,博士階段師從楊華中教授和謝源教授。2007年留校任教,38歲成為清華電子工程系的系主任。

在學術上,汪玉發表論文200餘篇,IEEE/ACM雜誌文章40餘篇;谷歌學術引用4000餘次。他擔任ACM SIGDA E-News主編,IEEE TCAD、TCSVT編委,DAC等領域頂級會議技術委員會委員,ACM傑出演講者,ACM FPGA技術委員會亞太地區唯一成員。2016年獲得NSFC優秀青年基金,曾獲得ASPDAC19、FPGA17、ISVLSI12最佳論文。

在產學結合方面,2016年,汪玉和學生姚頌等人聯合創立一家專註於深度學習處理器研發與推廣的公司——深鑒科技。深鑒科技是一家專註於深度學習處理器研發與推廣的公司,擁有業界領先的機器學習研究能力,專註於神經網絡剪枝、深度壓縮技術及系統級優化。2018年7月,商賽靈思宣布收購深鑒科技。

清華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汪玉當選IEEE Fellow 共73名華人學者當選

此外,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楊錚當選2022 IEEE Fellow,以表彰他對無線定位和傳感技術的貢獻。

據悉,楊錚是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成員。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工學學士學位,在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移動計算與普適計算,包括物聯網、傳感網、室內定位、無線感知、群智感知、城市計算等。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中、英文學術專著各1部。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獲得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擔任INFOCOM、ICDCS、MobiHoc等國際學術會議程序委員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VT)的編委。

據Google Scholar顯示,楊錚副教授論文被引用總次數已經超過1萬次,其中2016年至今被引用8000餘次,2018、2019年連續兩年論文被引用超過1500次。H指數為54。他被引用數最高的一篇論文是2013年發表在 ACM Computing Surveys 上的《From RSSI to CSI: Indoor localization via channel response》,已被引用904次。

據了解,IEEE,全稱“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學會。1963年1月1日建會,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IEEE在160多個國家中,擁有42萬多會員和39個專業分學會,引領着信號和信息處理、電力、電子、計算機、通信、控制、遙感、生物醫學、智能交通和太空等技術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

IEEE Fellow為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每年由IEEE同行專家在擁有高級(senior)或終身(life)等級的會員中遴選約300名左右。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當年會員總人數的1‰。由於每年當選的IEEE Fellow數量較少,因此當選的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校對/若冰)

(0)
上一篇 2021-11-24 16:30
下一篇 2021-11-24 16: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