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快速進化可能沒啥用,反而促使它們更早滅絕

北京時間11月1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最新研究稱,物種快速進化可能沒啥用,反而促使它們更早滅絕。在一項針對蜥蜴及其近親物種的研究中發現,緩慢而穩定的蜥蜴進化模式,使它們贏得了地球物種“進化競賽”。

最早期的蜥蜴和蛇類進化緩慢,但最終比它們的近親喙頭目生物多樣化得多,喙頭目生物最初進化得很快。然而現今自然界有有1萬種有鱗類生物,但僅有1種喙頭目生物——新西蘭大蜥蜴。

最早期的蜥蜴和蛇類進化緩慢,但最終比它們的近親喙頭目生物多樣化得多,喙頭目生物最初進化得很快。然而現今自然界有有1萬種有鱗類生物,但僅有1種喙頭目生物——新西蘭大蜥蜴。

有鱗亞綱種群包括:蜥蜴、蛇和其他近親物種,現今地球上有鱗亞綱物種數量達到1萬多種,人們認為該種群的成功進化很大程度上是在有利自然環境下快速進化形成的,但情況並非如此。

有鱗亞綱種群起源於2.5億年前中生代早期,它們分為兩大分支,一支是有鱗類生物,逐漸演變進化成現代蜥蜴和蛇,另一支是喙頭目生物,現今僅存在單一物種——新西蘭大蜥蜴,通常人們認為喙頭目生物是緩慢進化所致,有鱗類生物應當出現了快速進化,但事實證明我們的猜測是錯誤的,依據最新研究結果,答案正好相反。

在研究了這些早期爬行動物的體型變化速度,發現一些有鱗類生物在中生代時期進化速度很快,尤其是那些有着特殊生活方式的超級巨獸,例如:生活在海洋中的滄龍,但出乎意料的是,喙頭目生物始終保持更快的進化速度。

蜥蜴和蛇的進化速度(藍線)在大約2億年的時間裡遠低於喙頭目生物(綠線),而且它們只是在最近5000萬年左右才發生了逆轉。

蜥蜴和蛇的進化速度(藍線)在大約2億年的時間裡遠低於喙頭目生物(綠線),而且它們只是在最近5000萬年左右才發生了逆轉。

事實上,喙頭目生物的平均進化速度明顯超過有鱗類生物,大約是後者進化速度的兩倍,這是此前沒有預料到的。在中生代後期,所有現代蜥蜴和蛇類都出現了,並開始朝向多樣化發展,它們與恐龍物種生活在一起,但從生態角度來講,它們無法與體型龐大的恐龍家族展開食物資源競爭,這些遠古蜥蜴以蟲子、蠕蟲和植物為食,它們的體型都不大。

6600萬年前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之後喙頭目生物和有鱗類生物遭受了很大打擊,但有鱗類生物種群快速反彈,但就中生代大多數物種而言,喙頭目生物是進化革新者,處於較快速進化狀態,但在中生代末期該種群數量就走向衰落,隨着時間推移,最終僅剩下新西蘭大蜥蜴。

這項最新研究證實了著名的古生物學家喬治·蓋洛德·辛普森在1944年出版的《進化的節奏和模式》一書中提出的挑戰性建議,他在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論框架下研究了物種進化的基本模式,並觀察到許多快速進化的物種屬於不穩定群體,它們可能適應快速變化的自然環境。

圖中是侏羅紀晚期的蛇頸龍,它們生活在大約1.5億年前,骨骼化石挖掘於德國南部,它是一種非凡的長體游泳喙頭目生物。

圖中是侏羅紀晚期的蛇頸龍,它們生活在大約1.5億年前,骨骼化石挖掘於德國南部,它是一種非凡的長體游泳喙頭目生物。

穩紮穩打才能贏得比賽,在經典的伊索寓言中,跑得快的兔子最終卻輸了比賽,而跑得慢的烏龜第一個衝過了終點線。從達爾文時代開始,生物學家們就一直在爭論最佳物種進化更像兔子還是烏龜,擁有多物種分支的種群是短時間內快速進化的結果,還是長時間緩慢進化的結果?

在某些情況下,許多物種能穩定地進化發展,很好地生存下來,在多數情況下,物種滅絕速度和新物種孕育速度幾乎是一樣快,就像兔子打盹的時間那麼“短暫”(相對於地球生物進化史),辛普森曽預言稱,進化緩慢的物種可能也會緩慢地走向滅絕,並最終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獲得成功,就像寓言中緩慢移動但堅持不懈的烏龜一樣。

(0)
上一篇 2021-11-15 11:02
下一篇 2021-11-15 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