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鳴叫的體量與多樣化缺失 或最終威脅到人與自然的聯繫

周二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指出,北美與歐洲鳥類的“黎明合唱”,正在走向失去體量和多樣性的糟糕結局。據悉,由於缺乏詳盡的歷史鳥類音頻庫作為參考,東英吉利大學(UEA)研究人員轉而藉助鳥類計數數據、並結合 Xeno-Canto 線上數據庫中的鳥類叫聲音頻,為 20 多萬個地點重建了貫穿 25 年的場景。

1.png

研究配圖 – 1:模擬群落丰度變化 / 聲學指數

曾幾何時,我們幾乎每天都可伴隨着各種鳥類的歡鬧聲,迎來一個美好的清晨。但隨着北美鳥類數量的逐漸下降,鳴禽正在神秘地消失。

研究人員指出,隨着時間的推移,鳥類多樣性和鳴叫音量強度也出現了逐年下降 —— 這個世界的配樂正在變得越來越沉寂。

2.png

研究配圖 – 2:模擬群落結構變化 / 聲學指數

研究一作 Simon Butler 在該校的一份聲明中稱:“這些結果表明,春天的自然樂曲已變得越來越安靜、變化越來越少。人與自然保持接觸的基本途徑之一正在迎來慢性衰退,最終對人類健康和福祉產生廣泛的影響”。

其實早在 2019 年,針對北美鳥類數量減少的一項重要研究就表明,棲息地喪失和氣候變化,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時,研究合著者 Peter Marra 質問道:“你能想象一個沒有鳥鳴的世界嗎?”

3.png

研究配圖 – 3:聲學指數 / 時間趨勢

新研究合著者、UEA 博士后研究員 Catriona Morrison  補充道:“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繫日益減少,可能導致影響鳥類種群的全球環境危機”。

此外研究背後的團隊成員,也在擔心鳥鳴的消失,可能進一步導致人類與自然世界的疏離。

4.png

研究配圖 – 4:聲學指數 / 空間變化

Catriona Morrison 指出:隨着人類集體對自然環境的了解越來越少,我們也開始注意到、或不太關心鳥鳴生存狀況的惡化。

而最新開展的這項研究,就旨在以切實、相關的方式,來喚起大家對這些容易疏忽的問題的意識,並證明其對人類福祉的潛在影響。

5.png

研究配圖 – 5:社群結構 / 音景特徵趨勢

當然,不同地區的鳥類種群的數量和多樣性不盡相同,一些愛好者也在藉助 Merlin 等移動 App 來識別不熟悉的鳥叫聲。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上,原標題為《Bird population declines and species turnover are changing the acoustic properties of spring soundscapes》。

(0)
上一篇 2021-11-03 20:56
下一篇 2021-11-03 20: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