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寫理論,華人神經科學家揭示大腦處理語音的運行機制

頂尖學術期刊《細胞》近日發表了一篇由知名華人學者,神經外科學家Edward Chang教授領銜的研究論文。在對經過大腦手術的9名患者進行了多年研究之後,科學家們提出了人腦處理語音信息的運行規則,推翻了長期以來的相關假設。

改寫理論,華人神經科學家揭示大腦處理語音的運行機制

當含有語意的聲音傳到耳中,我們的耳蝸會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並傳送到大腦中位於顳葉的聽覺皮層。一種被廣泛接受的理論認為,聽覺皮層在處理語音時像工廠流水線一樣有先後工序:首先,初級聽覺皮層處理簡單的聲學信息,比如聲音的頻率;然後,相鄰的顳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STG),提取出言語中對理解語言更重要的特徵,比如元音和輔音,將聲音轉變為有含義的字詞。

不過,這種假設幾十年來始終缺乏直接證據,也就是對整個聽覺皮層進行空間分辨率極高的神經生理記錄。“所以,我們開展了這項研究,希望找到從低級的聲音表徵變換到高級的字詞表徵的相關證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Edward Chang教授說。

改寫理論,華人神經科學家揭示大腦處理語音的運行機制

這項研究的開展離不開一些患者的支持。幾年時間裡,有9名患者參與了實驗。因為需要切除腦部腫瘤或定位引發癲癇的病灶,這些患者接受了神經外科手術。與此同時,他們同意讓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將微電極陣列放置在他們的聽覺皮層,收集神經信號,用於分析語言功能和定位癲癇,以及研究聽覺皮層如何處理語音信息。

“這是我們第一次可以直接從大腦表面同時覆蓋聽覺皮層的所有區域,研究聲音到字詞的轉換。”Chang教授說。相比過去只能在有限的幾個點記錄神經活動的電信號,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改寫理論,華人神經科學家揭示大腦處理語音的運行機制

接着,在實驗中,研究人員開始向參與者播放詞組和短句,試圖尋找信息從初級聽覺皮層流向顳上回的跡象。按照原來的假設,這兩個腦區應該會先後被激活。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他們觀察到,播放句子時,顳上回某些區域的反應速度與初級聽覺皮層一樣快,也就是說,這兩個區域同時開始處理聲音信息。

改寫理論,華人神經科學家揭示大腦處理語音的運行機制

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用微弱的電流刺激患者的聽覺皮層。按照原來的假設,刺激初級聽覺皮層,很可能會扭曲患者對言語的感知。然而,這些患者表示,儘管刺激引起了某些聲音的幻聽,但他們仍能清楚地聽到並重複對他們播放的字詞。

相反,當研究人員用電流刺激患者的顳上回,患者報告說他們能聽到有人在講話,“但分辨不出字詞”。“事實上,有一名患者說,聽起來就像單詞的音節發生了互換。”Chang教授說道。

綜合這些證據,研究小組認為,大腦聽覺皮層對聲音和語音的信息處理是并行的,而不是傳統模型所認為的串行處理。

(0)
上一篇 2021-08-24 11:38
下一篇 2021-08-24 11:3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