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天氣引發“數字黑暗時代”反思

“那一天的常態變成了一通電話可能要撥打數十次才能打通,一條短信發出去可能要十幾分鐘后才能收到回復,微信界面也布滿了一個個紅色的感嘆號。”7月21日,鄭州東站,《環球時報》記者在供電和通信中斷的“數字之都”鄭州感受到了一種數字化時代的“失序”。

極端天氣引發“數字黑暗時代”反思

2021年7月底,中國與西歐多地相繼遭到特大暴雨襲擊,洪水淹沒了城市,斷水、斷電、斷網不僅打亂了受災城市的生活節奏,還對迫在眉睫的救災統籌工作帶來很大挑戰。這種混亂的狀況被一些媒體稱為“數字黑暗時代”。有分析稱,數字化的全面滲透令社會變得更加脆弱。但通信專家項立剛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不應該因為一次事件中暴露的問題就“倒退”。目前通信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整體上是一種進步,如果沒有通信和網絡,人們面對極端天氣等災害時會更加脆弱。

一個被數字和互聯網搭建的秩序

7月21日中午,《環球時報》記者趕到鄭州東站時,發現高鐵出站口的閘門全部失靈,乘客無需身份核驗便可以徑直走出車站。高鐵站附近的街道已經看不到紅綠燈的指揮,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也幾乎變成了三輪車、出租車和各種花式小貨車、快遞車。

被洪水困住的人們在鄭州東站附近不停揮手招呼着出租車,在“不打表”的要求下好不容易跟司機一番討價還價,最後還是一聲嘆息——不知該如何支付。在這個現金已經越來越少見的城市,人們彷彿此刻才意識到,他們如此依賴一個被數字和互聯網搭建的秩序,它定義了人們交易的流程。

由於整個市區通信大面積癱瘓,在那一天70%的時間裡,記者的手機都處於無法撥打電話和接發信息的“孤島狀態”,街頭巷尾不乏像記者一樣不停拿着手機在街角左探右晃找信號的人們。複雜交錯的高架橋岔路口也不時被迷路的小汽車堵塞,因為它們的在線地圖失靈了,車子彷彿失去了“眼睛”。

一名鄭州的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鄭州市新能源出租車的普及率非常高,但是市內一些地段的深積水一方面讓他們望而卻步,另一方面也毀壞了很多充電樁,於是緊俏的市場讓仍然活躍着的出租車司機們有了抬價的成本。

在從鄭州前往周邊鄉鎮的火車上,記者看到大片的基站塔台都被浸泡在洪水裡,一些電線杆甚至被攔腰折斷,混合著雜亂的電線泡在一米多深的積水裡。

7月22日,記者在河南省安陽市遇到了前來搶修基站電路的移動公司的技術人員,他告訴記者,該基站服務區域覆蓋了安陽市氣象局所在片區,因此該基站的停運已經影響到氣象局的部分工作,給救災工作帶來難題。他們前來緊急對基站進行故障排除和檢修等工作。

該技術人員還表示,在緊急情況下,很多區域出於安全考量會主動停電。這個時候只有依靠移動電池給基站供電,但是也只能支撐5小時左右,而且移動電池的供應也十分緊張,因此他們輪班作戰和電力部門配合連夜搶修,為打通安陽的通信“生命線”努力。

這場24小時不眠不休的通信攻堅戰,讓鄭州絕大部分地區的通信在短短三天後基本恢復到災難前的水平。25日,記者重返鄭州時,通信已經基本恢復正常。

工信部數據顯示,在洪災發生后的第三天,截至7月23日8時,鄭州因洪災停電或退服(中斷服務)基站3.52萬個,占基站總數的45%。雖已恢復部分基站,但退服基站仍佔總數的10.5%,導致部分地區無網或信號微弱。全省受影響的移動網用戶數97.7萬戶,其中鄭州38.2萬戶。

在此之前,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和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特大暴雨引發的洪水已奪去至少182人的生命,並導致數百人受傷,上百人失蹤。家住德國西部埃菲爾山區的托斯滕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儘管他們家住在山區,但由於當地數字化程度較高,平時生活與城裡人一樣方便。他們可以使用速度較快的寬帶網絡進行網購、看流媒體電視等。但是,一場特大暴雨和洪水衝垮了當地的數字網絡。

托斯滕回憶說,暴雨當天,他給住在附近小鎮的爺爺奶奶打電話,剛剛提醒他們注意極端天氣,電話就中斷了。隨後,家裡的電也斷了,手機也沒信號。他看到遠處洪水已經淹沒了附近的城鎮,但他連緊急救援號碼110和112也撥不出去。托斯騰家因為在高處得以倖免,而他的爺爺奶奶卻受了重傷。

“連數字收音機信號也消失了。”在科隆市政府媒體部門工作的卡特婭對記者表示,政府當時希望通過廣播來播發洪水警報,但是失敗了。她說,沒有網絡,政府部門、銀行以及工廠等幾乎處於半癱瘓之中。德國《南德意志報》稱,德國西部的洪水似乎證明了一個令人不安的事實:數字化使我們的社會變得脆弱。

德國三大網絡運營商在洪災過後表示,受災地區的通信設施全部被損毀,需要數周時間來維修和重建。但據記者了解,災區的網絡和電力供應至今也沒有全面恢復,尤其是那些較偏遠地區的通信網絡還需要多等幾周。

數字化有“危”也有“機”

香港《南華早報》7月26日報道稱,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已將許多城市中心轉變為全面的“智慧城市”,數字化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絕大部分人用智能手機購物、打車、看病、乘坐地鐵上下班和支付水電氣等費用。當鄭州電力和互聯網中斷後,公眾突然發現自己被扔進“數字黑暗時代”。

在圍繞這一問題討論時,360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禕的一句話曾被多次提起:當老百姓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整個社會的運轉、政府的治理、工廠的運作都架構在軟件之上時,整個世界的脆弱性將前所未有。

對此,通信專家項立剛9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基於網絡支撐的若干體系確實存在安全性等問題,但並不意味着城市或者社會運轉比以前更脆弱了。如果沒有通信、沒有網絡,人們面對極端天氣等災害時會更加脆弱。我們應該做的是提升網絡維護的能力,採用各種手段維護網絡安全性、穩定性,“否認網絡作用的後果就是犧牲效率。如果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效率,只會回到更加脆弱的狀態。”

談及鄭州暴雨中通信幾乎“癱瘓”的原因,華中科技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萬艷華對記者表示,首先在強降雨天氣環境中,信號作為一種能量本身就會被削弱,這是一個正常現象。其次,一旦通信設備附近的基站受損,必將影響信號的接收和發送。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在災情中我們已經能運用越來越多的無人機等“黑科技”參與通信搶險恢復,它們不僅安全係數高,而且也有效克服了地面障礙的問題。

萬艷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城市防災規劃當中,“通信工程”是“生命線工程”的重要保衛對象。在嚴重的洪災地區,通信設備線路容易受損,這不但會拖延救援單位及時掌握災情情況,同時也阻礙受災人員第一時間向外傳送求援信號,間接耽誤了救援時間,讓關心親友安危但卻無法取得聯繫的親屬們產生焦慮,這種焦慮在互聯網時代又會被放大,蔓延開來。

“災難是一個轉折點”,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數字化有“危”也有“機”。洪水讓我們看到“數字黑暗”的一面,也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並認識到技術和數字化可以成為實現更多可持續性的槓桿,也可以挽救生命。

“我們並不是不要依賴通信,而是應該讓通信能力變得更強大,更能抵抗自然災害等情況的影響”,項立剛9日接受採訪時舉例說:2008年中國南方發生雪災,導致湖南等地出現大面積停電,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當地平時很少下雪,電網的防結冰能力不足,冰凍讓電線被拉斷、電線杆和鐵塔被壓垮。相比之下,北方電網就較少因為大雪冰凍影響供電。此後,南方的電網也增強了抗結冰能力,成功避免類似問題再度出現。項立剛表示,對於北方城市而言,應該從此次鄭州暴雨中吸取經驗教訓,未來在通信基礎設施的部署上應該考慮到暴雨等極端天氣。

在德國,除了剛過去的洪水事件外,之前也出現過不少“數字黑暗”事件。2016年11月,德國電信遭大規模網攻。當時,電話不通、電視黑屏、網絡中斷,90萬用戶受到影響。去年11月,英國電信沃達豐在德國的網絡也發生大面積斷網事件,導致超過10萬用戶持續3個小時無法接入移動網絡。大量用戶的手機顯示無法註冊網絡,只能用來拍照。而在捷克等國家,也曾發生過更大規模的斷網事件。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網絡安全研究學者霍彭斯泰特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歷史上的“黑暗時代”指的是歐洲中世紀早期。如今,學者們將可能面臨信息存儲丟失的時代稱為“數字黑暗”時代。雖然現在世界還沒有進入這一時代,但已經出現種種個案。霍彭斯泰特認為,在“數字黑暗”事件越來越多的當下,世界需要更多合作,來制定解決方案。如果各國各自為政,甚至相互進行網絡攻擊,那麼世界真的有可能進入“數字黑暗時代”。

21世紀的“數字黑暗”已經逼近?

而就在數據專家們為子孫後代或將因“數字黑暗”無法了解21世紀發愁時,有分析認為,21世紀的“數字黑暗”似乎已經逼近現代人的生活。

“人類永遠距離洞穴(時代)僅有一次大停電。一個文明越先進、越複雜,就越容易被摧毀。然而,現代國家從未把這個早就被公認的告誡聽進去。”獨立學者亞歷山德拉·馬歇爾6月28日在英國《旁觀者》雜誌以“數字黑暗:第三次世界末日”為題撰文稱,各國的基本服務都建立在“脆弱且有欺騙性”的數字世界之上,可以說,人類這是給自己安裝了一個“關停”按鈕。

其實,無線世界依賴海底光纜傳輸數據,而其中許多歸谷歌、臉書、微軟和亞馬遜等私人公司所有,這些企業在達成交易時並不總是將國家利益放在心上。目前,世界各國政府都在想方設法通過潛艇“接入”這些電纜相互監聽。安全專家警告稱,要想使軍事同盟陷入癱瘓,只要同時割斷幾條電纜即可。

馬歇爾說,一個城市沒水沒電能維持多久?銀行數據被刪除會怎麼樣?近期的銀行和網站崩潰提醒人們,當前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嚴重缺乏多樣性。這些服務器群之一甚至第三方服務器發生故障,都能輕易導致大部分互聯網陷入癱瘓。而且如果這些服務器被摧毀,造成數據丟失,恐將導致長達數十年的混亂。

(0)
上一篇 2021-08-10 10:31
下一篇 2021-08-10 10: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