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可能落戶合肥?合肥相關方:沒有接觸

距離小米宣布造車,已經120天了,總部落戶在哪,一直是個迷。繼北京、上海、武漢之後,又傳出可能落在合肥市。據未來汽車日報報道,安徽省國資委正在跟小米汽車接觸,有意將小米汽車引入合肥。7月28日,財經汽車致電安徽省國資委,其工作人員否認“正在跟小米接觸”,稱“不知道有這回事,不知道從哪裡傳出的消息”。

204038723.jpg

合肥市投促局內部人士告訴財經汽車,“我沒有跟小米接觸”。他透露合肥市在造車新勢力引進方面,“有機會可以談,關鍵要看條件”。

合肥市因投資蔚來而被譽為“最牛風投機構”。2020年11月,合肥市乘勝追擊,發布《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計劃打造中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意見》顯示,合肥市更希望引進新能源汽車配套的相關產業,整車製造項目只是其中之一,而且合肥市已經有蔚來汽車、江淮汽車、江淮大眾等整車項目。

財經汽車就這一消息向小米相關人員求證,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復。

多個城市“搶”小米汽車

造車新勢力在2020年底崛起,地方政府引進新能源項目的熱情被推高,上海、廣州、南京、合肥等地均出台相關政策,吸引造車新勢力及相關產業落地。

3月30日,雷軍宣布加入造車行業。“這會是我人生之中最後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雷軍透露,“他親自帶隊負責該項目,未來十年將投入100億美元,初期投入100億元人民幣。”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雷軍密集拜訪了長安、上汽、東風、廣汽、上汽通用五菱、長城等多家車企,還訪問了博世和寧德時代,主機廠和供應鏈都走了一圈。

學習拜訪之外,小米同步申請了“小米出行”“小米智行”、“XIAOMI MOTORS”、“XIAOMI AUTO”、“MIMOTORS”、“MIAUTO”等商標。

2021年6月以來,小米又投資了縱目科技、禾賽科技等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企業。

小米的造車項目逐漸成型。

7月28日,雷軍在微博上發出招聘自動技術技術人員的海報,“誠邀500技術精英”。小米集團官方招聘網站放出27個自動駕駛相關的崗位,涉及數據中台、控制、感知、高進地圖等方面,均為急招崗位。

人才、商標以及產業鏈的聯動進展順利,小米汽車落戶在哪便成了關注的焦點。

雷軍曾在直播間透露,“小米首款汽車不是轎車就是SUV,售價區間在10-30萬元,定位中高端。”

想要造出車就得先有工廠或者找代工,而這兩個選擇均離不開地方政府的支持,到目前為止,北京、上海、武漢都曾被傳是小米汽車的落戶地。

面對紛飛的傳言,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發文表示,“近段時間關於我司造車的部分信息已經越傳越離譜,一會兒落地北京了、一會兒落地上海了,還刻意的強調武漢沒引入成功。除了落地以外,關於招人薪資待遇和期權的話題也讓我眼紅,動不動就獨立期權,甚至薪酬總包給到2000萬人民幣的謠言也出來了。原本覺得不需要闢謠,大家應該都會有清醒的認知,沒想到還有朋友找上門讓我內推2000萬的職位了。一併回應一下,以上所有均非事實,一切以官方披露信息為準。”

合肥積極布局產業鏈

小米汽車是“香餑餑”,但找到合肥市的造車新勢力也不少。

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宏卓曾告訴財經汽車,“成功引進蔚來后,有很多公司找上門來讓我們投,但我們都沒有投,我們也在挑選合適的項目”。

合肥市投促局內部人士則表示,引進項目要“一事一議”,造車新勢力有條件的還可以繼續談,也歡迎小米來談。

成功投資蔚來,合肥市在背後下了不少功夫,李斌曾透露“合肥市把我們公司,包括我個人都調研了個底朝天,合肥在這一方面體現出來的投資專業性,是非常讓我敬佩的。”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在接受央視專訪時也透露:“當時合肥是四條戰線同步在開展,第一我們組織了專業的團隊,也委託了國內一些頂尖專家進行論證,對蔚來的技術、供應鏈和市場等進行全方面的研判;第二,高度關注國家的政策導向,對智能電動汽車的發展,包括他們採用的這種換電模式的支持,給做決策提供一些支撐;第三,委託了專業的機構,通過法務和財務對企業進行全面的盡職調查;第四個戰線就是我們跟他們進行詳細、周密、嚴謹的商務談判。”

合肥市正在打造中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基地,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整車以及動力電池、驅動電機、車載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新能源汽車與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實現融合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

4月29日,合肥市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已經開工,園區規劃整車產能100萬輛/年,正在引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入駐。

相比引進整車企業,合肥市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上更看中補齊產業鏈,《意見》表示要支持動力電池、驅動電機、BMS、激光雷達、高精地圖、自動駕駛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提升配套能力,培育10-20家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

(0)
上一篇 2021-07-28 20:02
下一篇 2021-07-28 2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