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粉絲大博主“出走”TikTok

“今年以來,我們好幾個百萬粉絲賬號都已停更了。”TikTok資深從業者董子瑞告訴虎嗅。作為國內最早一批在TikTok上發布內容的玩家之一,董子瑞以及他的團隊曾靠大量搬運內容,收穫許多粉絲。

3fea9cb8-4dc7-41c0-baa2-a535fe292941-UOOrg0.png

像董子瑞一樣決定退出的TikToker不在少數。據trendpop的一份數據顯示,2021年7月,粉絲量達到百萬的TikToker人數還在2000名左右,但到了2022年7月,已降至1200-1300人之間,流失近800人,百萬粉絲量級的創作者降幅約在41%左右。

“平台初期缺乏內容,因此對原創性要求不高,這給了我們很大生存空間。”董子瑞說。但隨着優質創作者增多,平台對內容的監管也日趨嚴格,搬運或二次剪輯的內容會被系統判定為抄襲,且難以獲得流量的傾斜。董子瑞們在經營的賬號,空間愈發被擠壓。

當然,除了董子瑞這樣的搬運類百萬大號在退出,也有一部分博主因錢離開。

“TikTok的創作者獎勵不如其他平台高,中小博主靠接品牌廣告賺錢的機會也比國內抖音要少許多。”熟悉歐美KOL市場的資深人士林向峰告訴虎嗅。

擺在許多TikToker眼前的,除了優質內容的產出壓力,還有算法改變之後流量推送的焦慮,付出與收穫一旦不成正比,就會觸碰到他們去還是留的神經。

搬運號開始退出舞台

據董子瑞告訴虎嗅,他們曾靠搬運、二次剪輯抖音上的內容到TikTok上,三個月內就積累了幾十萬的粉絲。那時國內抖音原創已經很卷,但TikTok流量巨大內容卻不多,董子瑞就是看準了這個時機,想前往TikTok先積累一些流量。

“那時的想法是有了流量,很多事自然而然就能成了。”董子瑞坦言道,但他很快發現,在海外,靠搬運和二次剪輯的內容變現,成了一件頭疼的事。

據董子瑞描述,開通英國TikTok shop、建獨立站等模式他都嘗試過,但都因種種原因跳入坑中。比如,TikTok英國小店由於國人的內卷,價格戰日益白熱化,許多商家毫無利潤並且虧錢補貼“薅羊毛”的英國人。而當試圖引流到獨立站時,由於其搬運內容較為雜亂,且與商品匹配度不夠高,效果往往不夠理想。

在接廣告這條路上,事情也並不如董子瑞想象得那樣順利。在國內的抖音,由於流量變現模式的成熟,每一個粉絲都可換算成透明的標價。但在歐美,網紅經濟與國內差異甚多,品牌們更期望與頭部網紅或明星合作,這也導致歐美的網紅經濟馬太效應明顯。

“即使品牌願意與TikTok博主合作,我們的內容也不夠有個人特色,且有違規風險。”董子瑞坦言道。雖然賬號有一定粉絲量,但接廣告這條路仍然走不通。

隨着內容監管的嚴格,進入2022年之後,董子瑞的搬運賬號被系統判定為抄襲的次數越來越多,且由於曝光度的增加,被原創者投訴的幾率也日漸增大,他愈發感覺到,賬號帶來的風險和收益遠遠不成正比。

“光靠搬運和二次剪輯在TikTok上是難以走遠的,平台的流量傾斜也越來越少。”董子瑞說。在他眼裡,已到了轉型的時候。

補貼留不住創作者?

搬運號在TikTok的路越來越難走之外,一些原創內容創作者也對TikTok上的收益有些微詞。

許多原創TikToker認為平台的創作者獎勵制度不合理。

2021年春季,TikTok啟動了其創作者基金計劃,投入的初始基金為2億美元。但這2億美元更像固定的資金池,參與的人越多,分到的錢就越少。

據數據顯示,在 TikTok 上每獲得 1000 次觀看量,創作者可以獲得的收益為 2 到 4 美分。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據 gobankingrates 的數據顯示,在 YouTube 的廣告聯盟計劃下,創作者每 1000 次觀看可以獲得的收入為 3~5 美元,遠高於 TikTok。

“一個是返利思維,一個是中介思維。”林向峰在描述TikTok和YouTube的區別時,這樣說道。在他看來,TikTok從廣告商身上得到錢,再反哺給創作者,平台的控制權更大,創作者更弱勢。而YouTube只充當中間人的角色,創作者直接參与廣告投放的分成,內容質量決定了收益,創作者主動權更大。

對於TikTok的模式,一些博主感到不太公平。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博主告訴虎嗅,因其粉絲量較小,難以接到品牌廣告,平台給創作者的激勵成了其主要收入來源。但對比而言,YouTube上的收益遠遠高於TikTok,且YouTube上的粉絲數量還不如TikTok上多。

“時間一長,我在TikTok上的更新也變少了,創作者基金只能當零花錢,難以激勵我堅持。”她說。

那麼,TikToker們若想靠內容變現,出路在哪裡呢?

在林向峰等業內人士眼裡,2022年TikTok上的優質內容增長很快,但內卷程度還遠不如國內抖音,在這個時期,創意和個人特色更易被放大。

比如28歲的澳大利亞博主Jakey Boehm,通過在TikTok上直播睡眠過程,在短短几個月就獲得數萬美元的收益。

關鍵之處就在於Boehm給再平常不過的睡覺增添了遊戲互動性。他編寫了一個腳本,該腳本可以從他的直播中讀取聊天內容,在他收到“打賞禮物”時激活不同的物品來喚醒自己。比如一件禮物可以打開一盞霓虹燈,又比如另一件禮物可以打開音響播放響亮的聲音,有時是模仿 FBI 特工敲門的聲音,有時是鴨子的嘎嘎聲。打賞禮物越貴,干擾就越大,且時間越長。 

粉絲們樂於看到自己的禮物能不能吵醒Boehm,在這一過程中,Boehm也獲得了不菲的打賞金。第一周,Boehm就賺取了5000美元,此後連續幾個月,他的收益都在3萬美元以上。目前,Boehm有大約40萬粉絲,每周工作49小時,每天晚上從11點直播到早上6點。

“TikTok上播放自己睡覺或打瞌睡的內容很多,但Boehm的創意滿足了粉絲的互動感和惡趣味,因此可以流量變現。”林向峰說,他認為TikTok這一時期,內容同質化還並不嚴重,好創意也有足夠的獲利空間。

除獨闢蹊徑的創意之外,有個人特色的乾貨內容也更易幫助博主變現。

在TikTok上有110萬粉絲的Lulu,發布了一個系列教人如何上鏡、擺姿勢和編輯圖片。由於個人特色鮮明,雖然粉絲量遠不如頭部博主,她也能獲得一些品牌投放。據Lulu說,最初她每篇合作內容收費大約在3000美元左右,每個月要完成7次合作,才能有2萬美元左右的收益。但目前,她的報價可達到8000至10000美元左右,品牌方多是時尚和美妝領域。

“優質的乾貨內容在TikTok上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競爭才剛剛開始。”林向峰說。

#我是虎嗅商業消費組編輯周月明,關注出海、消費、IPO等多個領域,行業人士交流請加微信:muzhouzhizhi,新聞線索亦可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中東市場社交直播發展旺盛,而直播電商的閉環路徑仍在探索。如何細顆粒度的洞察當地用戶特點和需求?社交的巨大流量如何有效轉化?怎麼打造契合本地用戶心智的品牌,並長期經營?

虎嗅“502線上同行”出海潛望鏡第三期,關注中東市場機會,為大家詳解當下的直播熱點和未來的電商與品牌潛力。立即報名,與300+出海同行人一起,先人一步摸清方法,“掘金”中東。

(0)
上一篇 2022-09-19 10:17
下一篇 2022-09-19 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