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股價暴跌,粉筆被傳裁員,職業教育也走入泥潭?

以考公務員、考教師資格證等方式,尋求一份穩定的工作,成為了時下年輕人就業的偏好。受益於此,一直處於邊緣地帶的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紅利期。主營公務員考試輔導的中公教育,上市沒有多久就衝上了千億市值,在線職業教育公司粉筆教育,在今年初還拿下了一筆打破了行業的紀錄的融資。

文/李程程

然而,隨着教育培訓行業整頓大潮的興起,鈦媒體App觀察到,職業教育培訓公司似乎也受到了影響。

近期,中公教育股價遭遇腰斬,粉筆教育被傳大面積裁員。或許,在火熱和繁榮之下,處在職業教育培訓賽道的公司,同樣擁有教培同行們正面臨的棘手的問題。

中公股價暴跌,粉筆被傳裁員

很長一段時間,職業教育培訓被看作是一個弱需求的市場,尤其是與“剛需”的K12教育相比較起來。但隨着教育培訓產業持續被看好之後,尤其是資本在K12教育領域競爭白熱化的情況下,職業教育培訓領域成為資本們追逐的風口。

2019年2月,中公教育在深交所敲鐘上市,其股價一路上漲,不久就衝上了千億市值,其創始人李永新身家也水漲船高。去年,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一份關於全球教育企業家榜線上,魯忠芳、李永新母子,以910億元人民幣的身價,位居全球教育企業財富排行榜首位。

今年,一則關於李永新和中公教育的消息還被瘋狂刷屏。3月,北京大學披露,來自1995級校友李永新和他創建的公益基金會,為北大捐資10億元設立教育發展基金,這是北京大學收到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一筆個人捐贈。

中公教育的業績也表現優異。根據中公教育2020年年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12.0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0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0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70%。

可以說,在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情況下,中公教育成為了為數不多實現凈利潤為正的教育公司。

然而,自今年6月以來,隨着國家對於教育培訓行業的新政逐一披露,不僅K12領域的高途、新東方、好未來等公司股價應聲下跌,主營公務員考試輔導的中公教育,股價不斷下滑,自今年2月的每股43.58元高點,腰斬至到截至鈦媒體App發稿的時的每股20.62元。

無獨有偶,6月以來,關於粉筆教育裁員的消息,也一直在網上流傳,甚至還傳言稱裁員規模達到了7000人。

儘管官方一直對鈦媒體App回應稱,這只是個別分校最了人員調整的優化,但也未能消除外界對於其發展的疑慮,關於其裁員的話題,也不斷衝上各大社交平台的熱搜榜單。而一直在微博上頗為活躍的粉筆教育CEO張小龍,也選擇了沉默,目前微博已經搜索不到其本人賬號。

而這一切,距離粉筆教育2月對外宣布A輪拿下了3.9億美元融資,才不到半年的時間。這是粉筆教育自成立以來宣布的第一筆融資,不僅資金規模打破了職業教育培訓領域的最大單筆融資紀錄,而且,投資方也來自IDG資本和摯信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粉筆教育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互聯網+教育”職業培訓平台,主營業務包括公務員考試、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教師資格證及招聘考試、考研等知識類培訓項目。目前已經擁有了4800萬用戶,以及703萬付費用戶。

據其2月披露的數據,粉筆教育已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396個學習中心,擁有超過14000名員工,其中師資團隊佔比超75%。

在融資消息發布之時,張小龍稱,融資的資金將繼續用於打造業內頂級的師資團隊,擴大師資的招聘和培訓規模,為更多有職業發展計劃的年輕人提供更好的學習資源,更便捷靈活的學習方式。

而這一次粉筆教育所謂的“人員優化”,引發了不小的輿論危機。一方面是因為被傳的裁員人數規模較大,如果7000人傳言屬實的話,那近乎佔了公司一半的規模;另一方面,則是傳言被“優化”員工,多數是應屆生以及試用期內的員工,他們很少可以拿到合理的賠償。

職業教育培訓會迎來強監管嗎?

雖然今年以來,國家在政策和監管層面不斷對教育培訓行業加碼,但總體來看,當前重點被提及的範圍,是在學前教育和K12教育階段。而被監管被處罰落地的公司,也主要集中在K12教育領域,鮮少看到有職業教育公司被提及。同時,今年5月14日頒布並將於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也明確鼓勵職業教育發展。

那麼,為何職業教育培訓龍頭公司還接連受挫?是被“誤傷”了嗎?

首先,教育培訓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其他賽道中出現的問題,在職業教育培訓領域同樣存在。

這其中,退費難的問題,在職業教育培訓領域尤其突出。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投訴平台上,其紅黑榜中,職業教育培訓領域相關的公司最多,其中,被投訴較多的,是學費退款糾紛問題。

黑貓投訴榜單中,教育培訓細分賽道內,職業教育培訓相關公司居多

黑貓投訴榜單中,教育培訓細分賽道內,職業教育培訓相關公司居多

去年7月,在央視315晚會上,在線職業教育服務商嗨學網,因為“退費難”問題被重點名批評,在該平台上,銷售為了簽單成功率,給出了虛假的承諾,而學員發現受騙之後,要求退款卻不了了之。

職業教育培訓領域之所以退費糾紛多,且難以解決,很大一個原因在於,多數成年人對於自己的學習意願和現實情況,有不恰當的認知和預期。這與少兒和K12等階段不同,其付費者和消費者分割不同(一般付款的家長,學習的是孩子),而成年人多數付費者和消費者是統一的,因而對於學費和效果之間的匹配性尤其在意,一旦不符合預期,就容易放棄,進而要求退款。

其次,職業教育培訓也是“培訓貸”的重災區。“培訓貸”又稱教育分期,因市面上多數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學費客單價較高(多數課程學費需要萬元以上),加之其面對的主流用戶群體,多數為初入社會、且薪資較低的年輕人,因而以所謂分期付款的模式付學費較為普遍。

據主營IT培訓業務的達內教育財報披露的數據,2018年、2019年、2020年,有45.6%、52.3%、15%的學生,使用貸款支付學費。2020年,達內教育有12510名學生選擇了貸款。

培訓貸看似緩解了年輕人的學費壓力,實際上過於泛濫並不是好事。他們多數是在校大學生,初入社會和職場也工作尚不穩定,償還能力值得考量,而一旦不小心遭遇培訓機構暴雷、跑路,維權更是十分艱難,還會影響個人徵信。

監管層面已經關注到了“培訓貸”及其相關的問題,並且要求加強治理。今年2月,銀保監會、央行、教育部、公安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不得向大學生髮放互聯網消費貸款,放貸機構外包合作機構不得採用虛假、引人誤解或者誘導性宣傳等不正當方式,誘導大學生超前消費、過度借貸。

此外,虛假宣傳是今年教育公司被罰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職業教育培訓領域中也存在。例如,“每天 30 分鐘就能挑戰 20 萬年薪”等說辭,為了獲客和轉化,販賣職場焦慮,不斷誘使一些渴望在職場上提升的打工人心動,交了不少高昂的學費,花了不少時間學習和備考,但卻忽視了證件等未必與薪酬直接掛鈎的現實。

相較於K12教育等發展相對成熟的領域,職業教育培訓當前尚處於在一個起步期。K12之所以容易擴張且標準化,一個原因在於“高考共識”,有體系化的授課內容,以及客觀的評判標準。但職業教育培訓,除了考取各種名目繁多,且不知道有何用處,還隨時可能被取消的職業資格證件之外,似乎很難有可操作、可落地的行業標準。

由此可見,儘管外部環境一片向好,但是,職業教育培訓公司本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0)
上一篇 2021-07-01 14:03
下一篇 2021-07-01 14: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