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詐騙、洗錢、價格操縱……虛擬貨幣怎麼就成了“犯罪新寵”?

在“幣圈”,從“欣喜若狂”到“哀鴻遍野”可以是分分鐘的事。暴漲暴跌的價格、天花亂墜的謊言、精心編織的騙局……這些充斥“幣圈”的亂象讓不少持幣人容易落入犯罪分子布下的陷阱。虛擬貨幣到底有何“魔力”,怎麼就成了“犯罪新寵”?

新華社:詐騙、洗錢、價格操縱……虛擬貨幣怎麼就成了“犯罪新寵”?

“當初以為可以一本萬利,沒想到十幾萬元血本無歸。”江蘇無錫市民曹女士告訴記者,2019年她初次踏入“幣圈”,儘管知道風險不小,但看着不斷飆升的價格,聽着身旁人的遊說,她還是一口氣在貝殼國際平台上投資了好幾種“虛擬幣”。

一開始,“幣值”不斷上升,有的價格甚至漲了3倍,曹女士不停追加投資。她覺得只要有人買入,她在中間轉手,總不至於虧錢。結果半年多后,平台無法交易提現,她這才驚覺上當。

與曹女士有着類似經歷的人不在少數。儘管有人對這種賺錢方法心生不安,卻仍想火中取栗,心存僥倖地認為自己不會是“擊鼓傳花”的最後一棒。很多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拿虛擬貨幣、區塊鏈當幌子,進行非法集資、詐騙等活動。

2020年底,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區人民法院曾對一起以虛擬貨幣為包裝的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公開宣判,79名被告人因犯詐騙罪分別獲刑。

這個犯罪團伙往往“盯上”有經濟實力的客戶,通過直播間、微信群交流,鼓吹虛擬貨幣產品的升值空間。客戶投入真金白銀后,前期虛擬貨幣會不斷上漲,讓人小有盈利,誘導客戶持續加大投資。當投資達到一定數額后,該犯罪集團會操控虛擬貨幣斷崖式下跌,造成客戶虧損的表象,以此騙取被害人財物。

可見,虛擬貨幣“魔力”的背後,往往是高收益的驅使和對高風險的視而不見。

“我每天聽課,認真了解幣圈,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虧得只剩兩塊五。”一名“90后”投資者告訴記者,他熱衷於新鮮事物、另類投資,5月初看到某幣暴漲就投了幾萬元。沒想到幾天後因“幣圈”大佬幾句評論該幣大跌,這讓他開始懷疑虛擬貨幣價格背後有“莊家”操控。

近年來,狗幣、貓幣、豬幣、鰻魚幣等虛擬貨幣層出不窮,這些虛擬貨幣既不是“貨幣”,又和這些動物沒任何關係,貌似名字就圖個“親切可愛”。

這些“空氣幣”沒有實物依託、不具備應用價值,其擴張模式與圈錢套路高度一致:創始人註冊一個空殼公司推出“虛擬幣”,前期大量宣傳提升熱度,誘導人們海外充值購買,巨量持有者操控價格飆升后拋售,價格暴跌令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

在專家看來,虛擬貨幣名義叫“貨幣”,其實根本不是貨幣。它既不由哪個國家的貨幣當局發行,又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充其量就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應成為投機炒作的標的。其中,不少“空氣幣”發行技術模糊,發行上限不確定,存在巨量持有者,極易被“莊家”操縱價格。

我國監管部門早已注意到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帶來的風險,不僅多次出台相關文件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更是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開展專項整治。目前,我國虛擬貨幣交易平台和首次代幣發行(ICO)交易平台已基本肅清。

不過,很多平台把服務器放置在境外,境內行騙、境外數錢,還有不少交易平台從事跨境洗錢,逃避外匯監管。

比特幣總數量有限制,具有稀缺性,因此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匿名、難追查、無國界等特徵,也成了犯罪分子理想的洗錢途徑。

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國人民銀行曾公布過一起虛擬貨幣洗錢的典型案例。被告人陳某枝在前夫陳某波因涉嫌集資詐騙潛逃境外后,將贓款“洗”成比特幣,供陳某波在境外揮霍,金額達90多萬元。最後,陳某枝因犯洗錢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並處罰金20萬元。

“幣圈”不是法外之地。隨着相關法律法規日益完善、國際協作打擊力度不斷加大,利用比特幣等虛擬貨幣洗錢的“灰色空間”正在越收越窄。

近期,虛擬貨幣價格暴漲暴跌,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活動大幅反彈。面對亂象橫生的“幣圈”,國務院金融委日前向市場發出明確信號,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相關協會聯合發文,提示防範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

專家提醒,投資者要樹立正確投資理念,增強風險防範意識,警惕虛擬貨幣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行為。不要相信天花亂墜的承諾,不要盲目跟風炒作,時刻警惕投機風險,避免自身財產損失。

(0)
上一篇 2021-05-27 17:54
下一篇 2021-05-27 17: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