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臉”識別監測野生大熊貓

近日,大熊貓國家公園卧龍片區首次通過紅外觸發相機實時監測系統成功實時回傳野生大熊貓影像,四天後同一點位再次記錄到野生大熊貓。據悉,這是全國首次結合超短波傳輸和“貓臉”識別技術,實現荒野監測實況無線傳輸野生大熊貓視頻。

01.jpg

4月19日17時32分,一隻成年野生大熊貓進入卧龍牛頭山海拔約3200米左右區域時,一台紅外觸發相機記錄下它在竹林中漫步的身影,與此同時在6公裡外山下的卧龍管理局“數字卧龍”大廳,接收到系統提示拍到野生大熊貓的信號,工作人員通過遠程視頻下載,在大屏上清晰地看到傳回的實況影像。4月23日17時09分,同一點位記錄下另一隻野生大熊貓離去的背影。

02.jpg

“這是我們剛建的紅外觸發相機實時監測系統,還處於測試調試階段,在牛頭山區域架設了20餘台超短波傳輸紅外相機,安裝的第三天便監測到野生大熊貓影像,此前在另一地點布設的20台相機已經陸續傳回川金絲猴、豪豬、斑鳩、毛冠鹿等影像。”卧龍管理局副局長、科研保護負責人何廷美介紹,傳統的紅外觸發相機,需要人工定期到林區提取存儲數據,監測數據嚴重滯后,而這項新技術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能實時掌握動物活動情況,實時了解紅外觸發相機狀態,保障各點位的有效監測,還有覆蓋面廣、監測點位多、太陽能供電等優點。

據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卧龍管理局黨委書記段兆剛說:“這次我們是通過‘貓臉’人工智能識別系統發來的手機短信報告,第一時間得知拍攝到了野生大熊貓。‘貓臉’人工智能識別系統在對大量卧龍大熊貓歷史圖片的學習后,能通過動物面部識別篩選出大熊貓。我們現在正訓練它學習識別其他物種,經過大量的機器訓練積累,慢慢提高它對物種識別的靈敏度和準確性,今後可以實現對卧龍所有野生動物進行識別,甚至可以通過局部畫面識別物種,並對數據識別篩選分類入庫,統計出一個區域內一段時間野生動物的活動情況,這樣減少了後期花費大量時間人工進行整理,將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據悉,2020年大熊貓國家公園在卧龍片區實施保護利用設施項目建設,開展“空天地一體化” 綜合監測網絡體系建設試點,並依託“大熊貓國家公園數字卧龍平台”新建的紅外觸發相機實時監測系統,通過建設無線通信基站發送超短波、微波,融合互聯網技術即時獲取紅外相機拍攝的野生動物圖片與視頻,並利用AI算法對圖片進行識別,通過大數據自動處理歸類入庫。未來將會節省大量的人力資源,推動高質量的保護監測運行,高效率地處理監測大數據,進一步提升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科研水平和管理能力。


(0)
上一篇 2021-05-18 09:59
下一篇 2021-05-18 09: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