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賦能城市建設發展新邏輯(二):綠色智慧管理

在上一篇《元宇宙賦能城市建設發展新邏輯(一)——空間治理》重點闡述了基於元宇宙的城市空間治理策略。本文繼續探討元宇宙賦能城市建設發展新邏輯之綠色智慧管理。

環境保護是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驅動要素,能源、環境惡化是全球性大城市擴張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嚴峻問題。建設宜居、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家園是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城市的共同目標。由《經濟學人》評選出的2021全球十大最宜居城市排名出爐,分別是新西蘭奧克蘭、日本大阪、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新西蘭威靈頓、日本東京、澳大利亞亞珀斯、瑞士蘇黎世、瑞士日內瓦、澳大利亞墨爾本、澳大利亞布里斯班。可以看到上榜國家都是現代化發達國家,且以生態環境優美著稱。

現代化發達國家保護環境的主要模式是依靠將污染最為嚴重的工業設施和產能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實現的。要知道就在1952年倫敦還遭遇特大空氣污染,但現在英國早已實現工業化向商業化、金融化轉型,大量工廠遷移到東南亞和中國。而目前,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所面臨的發展與環境問題矛盾顯著。中國作為工業大國和未來的工業強國,顯然不能採用西方國家模式,需要走一條科技創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之路。

一、元宇宙+綠色生態

1、元宇宙助力城市生態安全監測

空氣、水、土壤是人類耐以生存的三大必要條件,也是城鎮化生態建設的基礎條件。即便是在科技革命蓬勃發展,我們正在談論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太空旅行的今天,全人類仍然面臨嚴重的空氣、水、土壤安全問題,根據聯合國報告顯示,全球每天有1000名兒童因為缺乏水和基本的衛生設施而死亡,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即22億人,無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發癌症人數和癌症死亡人數位居全球第一,其中肺癌以82萬新發病例數和71萬死亡人數位居惡性腫瘤首位,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癌”。而從肺癌致病原因分析,除去我們常說的吸煙因素,空氣污染和家庭油煙污染分別構成另外兩項主要致癌原因。

根據2014年中國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總體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土壤點位污染物超標率為19.4%,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多環芳烴是主要的罪魁禍首。中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由於城鎮空間人口密度大,對空氣、水、土壤的環境污染敏感度高,稍有異常往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1952年倫敦霧霾事件,造成4千人直接死於呼吸道疾病,隨後又有8千人間接因大霧死亡,該事件對空氣質量監測、保護意識的建立影響深遠。

通過元宇宙網絡可連接不同部門、不同機構部署在社區、學校、工業園區、商圈、公園等城市空間的多方傳感器,通過城市數字空間構建的環境生態安全監測網絡,將不同目的傳感器統一整合在城市生態數字虛擬空間內,利用元宇宙海量的多維計算能力實時動態監測城市廣域內的生態環境變化,並生成未來生態環境的3D時空變化圖像,以及通過數字化模擬干預后的效果分析,使居民對城市生態環境變化一目了然。元宇宙網絡也可通過數字家庭空間內的多方傳感器,對油煙、垃圾存放、燃氣等家庭污染提供精確化的智能預警服務,使居民及時對家庭污染源開展治理。通過元宇宙建立的城市生態安全監測網絡,具備海量計算、多維分析、動態預測、3D成像、信息安全等多種優勢。

2、元宇宙助力綠色家園建設

中國先後經歷了“建市設區”、工業化、商業化的城鎮現代化發展歷程,目前正處於宜居城市發展和智慧城市發展階段,這也是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城市建設共同的發展軌跡。根據科技部2020年11月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顯示,近20年,全球城市人均綠地空間面積呈顯著增加態勢,由2000年的23.14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0.47平方米,擴大了約75%。近20年,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也顯著增加。2020年,世界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8.32平方米。2019年中國新增國家森林城市28個、國家園林城市39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11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地219.7萬公頃,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7.34%和41.11%。

城市生態園林、綠地建設已成為中國宜居城市建設的必備條件,但城市建設在經歷工業化和商業化快速發展后,生態園林與綠地的選址則需要在商業用地、工業用地、住宅用地、農業用地等已佔用地的不規則夾縫區域中尋求建設空間,還需整體考慮行政管理、水資源利用、交通影響、環境治理等多維條件。例如:成都環城生態公園位於中心城區繞城高速兩側各500米範圍及周邊7大楔形地塊,跨經12個行政區,涉及生態用地133.11平方公里,包含500公里綠道,四級配套服務體系,20平方公里水體,100平方公里生態農業區。

元宇宙賦能城市建設發展新邏輯(二):綠色智慧管理

成都環城生態公園示意圖

元宇宙為城市綠色生態建設提供多維規劃、3D效果呈現、全息沉浸式的綠色體驗。依託在元宇宙中跨物理空間、行政區、產業、資源等多維數據分析,從已有產業用地中選擇最佳綠地空間布局,元宇宙的城市綠色生態建設不光考慮二維平面區域規劃,更重要的是實現對於陽光、空氣、水資源、排污、防澇、交通等綜合影響因素下的立體三維城市規劃。利用城市數字孿生可快速構建綠色生態規劃模型,並利用3D視覺渲染引擎向管理者、居民呈現身臨其境生態設計效果,通過將規劃模型放入元宇宙大尺度的時空環境下對未來變化以及附帶影響進行動態推演,產生更具長遠、精確和合理的綠色家園建設。

3、元宇宙助力城市雙碳目標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顯示,2021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850-1900年(對比基準)高出約1.09℃,是世界氣象組織有記錄以來第七個最溫暖的年份。預計在未來100年中,全球平均溫度將上升1.4℃-5.8℃。地球正在遭受溫室效應影響,由此導致海洋熱膨脹和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了1-2毫米,乾旱、龍捲風、洪水、森林大火、沙塵暴等極端天氣也在全球範圍內頻發。目前,學術界主要觀點認為造成溫室效應主要原因是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產生的二氧化碳,而節能減排、使用清潔能源、建設綠色地球已成為全球性共識。

2020年9月中國向全世界作出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承諾后,全國各行業開始實施推動實現“雙碳”目標的行動計劃。其中智慧城市的建設為“雙碳”目標實現提供重要技術支撐,在智慧能源監測管理、產業節能減排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能源大數據、智慧雲平台、智能控制技術、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發展,為能源運行管理和碳排放監測提供技術支撐,並成為“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礎。

2021年上海提出建成完善的建築碳排放智慧監管平台,實現對建築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碳排放監控與監管。基於物聯網、人工智能、建築節能等技術,搭建新一代建築碳排放智慧管理平台,實現對北京冬奧重點場館及園區內建築碳排放的數字化管理、異常的智能診斷和超標風險把控,以及各類用能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並根據人員流動和賽事安排,進行高效的用能需求響應和設備智能控制。

同時,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目標,上海崇明島、深圳龍崗區、成都天府新區、武漢、青島等城市(區),積極推動碳中和示範區建設,推進新基建、智能製造等智慧產業發展以及智慧能源等應用,為碳中和示範區建設提供一體化集成解決方案,並在低碳園區、零碳小鎮、零碳社區、低碳企業等具體示範工程中進行綜合應用。

元宇宙環境下的碳排放智慧監測和管理,是一種以空間為單位,完全在數字化環境下開展的監測和管理,空間可以大到元宇宙網絡可達的廣域世界,也可精確到家庭、辦公室、廠房、商業樓層的局部空間。它是利用遍布城市物理空間的傳感器,通過物聯網將企業、交通、家庭等碳排放數據收集到城市數字空間中,根據工業園區、商業區、交通、家庭等物理空間映射的城市數字孿生體,開展面向空間對象的監測與管理。同時,在空間所達區域,利用區塊鏈技術可點對點的碳排放交易,空間內的碳排放權根據區塊鏈智能合約按照碳達峰、碳中和協議自動分配,在需求方與供給方之間可實現總量不變的碳排放資產自主交易,交易全過程被元宇宙網絡完全公開和透明化管理。元宇宙將助力城市“雙碳”目標有序、公開、智能、準確、精細地實施。

二、元宇宙+智慧管理

目前,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相繼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規劃。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一千多個城市啟動智慧城市建設計劃。根據2020年IDC發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顯示,2020年,全球智慧城市市場相關投資總額將達到1144億美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1.1%,預測2020年至2024年將實現至少14.6%的複合年增長率。

韓國首爾在1998年開始建設名為“TOPIS”的智慧交通系統,是一套結合交警、氣象局、道路運輸管理等相關部門協同聯動,實現城市交通數據進行實時收集、反饋、分析、處理的綜合性管理平台。包括:7萬多台出租車GPS設備、1萬台公交卡讀取設備,800處監控攝像點。通過這些設備,可以對市內約1436公里的道路實現了實時監測,每天匯總約2600萬條實時交通數據和8500萬條公交卡讀取信息。市民可以通過查看手機地圖應用了解實時路況和擁堵情況預報,也可通過市內300塊大型實時路況顯示屏,提醒民眾避開擁堵路段。

2003年新加坡啟動了電子政務系統SingPass項目,用戶只需在該系統進行一次全國數字身份認證,就可獲得六十多個政府機構的在線服務,包括查詢公積金存額和申請組屋等。新加坡推進數字政府建設主要是採取集約化管理模式,通過統一平台系統整合各部門服務。

日本藤澤智慧生態城秉持綠色環保的開發理念、探索城市自身能源創造的發展模式,生態智慧城由此誕生和發展。通過對各處安裝的太陽能板,日本藤澤居民的生活基本用電可以實現自給自足。同時,每個住戶都安裝有大型儲能電池,可為住戶提供3天所需的電量。為了讓生態智慧城能夠長期運行,居民家中都統一安裝中央智能控制系統,城市管理中心對住戶用電情況進行每月匯總分析,再通過大數據分析給出節能建議,同時管理中心還給住戶配備分析家庭用電情況的平板電腦,便於居民們查看各個電器的用電量,督促居民自覺養成節能意識。不僅如此,為了打造更令人安心的生活氛圍,社區公共照明系統安裝了感應器,有人或車輛經過會自動提高亮度。

美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一直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早在1993年美國就開始建設信息化城市,1998年開始過渡到數字城市階段。2008年11月,IBM在紐約發布《智慧地球:下一代領導人議程》主題報告,提出“智慧的地球”概念。2009年1月,1BM向美國奧巴馬政府正式建議投資建設新一代智慧型信息基礎設施。同年2月,奧巴馬政府在經濟復興計劃中首次描述美國智慧城市的基本內涵,提出要推進智慧基礎設施的建設,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標誌着城市開始由數字化邁向智慧化建設的新階段。

美國的智慧城市大量採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數字城市和物理城市進行有機融合,通過虛實一體化的空間運營,改善居民生活質量,使政府管理模式向移動政府、流程政府和智慧政府轉型。

中國從2012年開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技部、工信部等國家部委就陸續開展智慧城市建設試點,智慧城市建設也先後寫入中國“十三五”和“十四五”建設規劃中。截至2020年4月初,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已經達到290個(不包含專項試點)。

例如:深圳智慧數字城市建設的“一圖全面感知”、“一號走遍深圳”、“一鍵可知全局”、“一體運行聯動”、“一站創新創業”、“一屏智享生活”,縱向打通從區、市、省到國家的數字空間,橫向連接交通、機場、地鐵、水務、教育、醫療、農業、環保的基礎服務,打造智慧城市數字生態圈,促進科技、金融、製造、汽車與城市的協同發展。

眾觀全球智慧城市發展軌跡,基本都遵循從信息化城市到數字化城市,再到智慧城市階段發展軌跡,但就目前智慧城市的發展效果來看,還遠未達到智能化感知、思考、決策、與執行的程度,在智能場景的應用範圍、智能化程度、產業協同和用戶體驗等方面還有不少差距。元宇宙的出現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基於多維空間虛實共生、相互連接的網絡基礎設施,從城市物理空間到社會邏輯空間可建立更為廣泛且連接的智能場景,提高跨市政部門、產業、地域的協同治理;利用元宇宙3D渲染引擎則可提高城市居民的參與感和智能服務體驗。

2021年是元宇宙的元年,多國政府都將元宇宙作為重要發展目標。2021年11月,韓國首爾市政府率先發布了《元宇宙首爾五年計劃》,計劃耗資39億韓元,分三個階段,約五年時間打造完成公共服務“元宇宙”平台。截至2022年4月份,有12個省市發布元宇宙產業規劃,主要集中在智慧園區、智慧社區、智慧交通和智慧市政服務等方面。

1、元宇宙智慧園區

近年來,隨着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相關信息技術的普及,中國各地相繼投入建設智慧園區平台,大量採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園區內企業低成本、高效地生產、智能監控與安全運維。例如:中國電信利用物聯網平合優勢,採用三維模型、傳感器、運行歷史等數據,構建的數字孿生園區;東莞松山湖園區通過實時接入園區感知數據,建立基於園區實時運行狀況的數字孿生場景,實現園區運營可視分析、業務閉環聯動、決策仿真模擬;招商局前海智慧港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動態追蹤數十萬集裝箱、仿真模擬碼頭設備運行狀況、綜合評估運營調度計劃、精準管控裝卸貨作業,實現港口運作智能化、港航管理智慧化。

不過從實際效果看,目前離真正的智慧還有不少差距,主要體現在場景比較單一、缺少立體貫通的數據、缺少跨企業協作,園區的管理涉及能源、交通、環境監測、供應鏈、應急處理等多個服務機構,園區生產運營的實時動態需要在涉及組織中流通。

元宇宙智慧園區管理是對工業園區的廠區、管線、能源供給、排污設施、倉儲、道路等物理空間,建立3D數字孿生空間,通過在物理空間部署的氣味、視覺、壓力、轉速、環測等多維設備傳感器,將物理設備中的實時動態數據同步到3D數字孿生空間中。元宇宙將整合園區內算力,將園區內智慧能源、智能倉儲、環境監測、安全生產監測、智能供應鏈、智能運維等系統的感知、分析、決策和自動化執行轉移至元宇宙的園區算力節點,通過3D建模、視覺處理、多維智能分析、自動化協作等實現園區內資源整合和協同生產的智慧生產。

2、元宇宙智慧社區

智慧社區是通過整合社區現有的各類服務資源,為居民提供政務、商務、娛樂、教育、醫護及生活互助等多種便捷服務的模式。例如:北京當代MOMA社區藉助數字孿生技術,打造細節仿真的空間環境、精細可視的建築主題、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微觀還原能力,實現事前宏觀感知、事中精準調動、事後業務閉環的管理模式;上海提出的“智慧助餐”、“一鍵叫車”、“健康碼智能核驗”等智慧養老應用場景則是為老年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養老服務。

社區智能管理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家庭為單位,整合周邊生活資源,高效解決民眾之需、民眾之憂,成功化解民眾糾紛的和諧治理理念。智慧社區本質是分散治理、基層治理,需要在分散的家庭空間和教育、醫療、商業、體育等各類社區公共空間建立全民參與和共享的智慧社區利益共同體。特別是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人已成為智慧社區場景建設中重點關注的群體。

而元宇宙利用其互聯網連接寬度擴展社區管理範圍,利用智能終端的嵌入提高社區管理基層深度,利用構建多維數字化家庭空間獲取家庭需求和憂心,利用構建多維數字化社會空間將社區資源整合和集成到元宇宙社區空間中,通過元宇宙共享算力,為社區個人、家庭智能匹配生活資料和服務。通過元宇宙身臨其境的3D渲染技術可將數字化服務投送到家庭空間,配合3D全息投影、VR、AR、XR等技術,為家庭成員提供足不出戶的電影、教育、聊天、廚藝比拼等數字化沉浸式生活體驗;在後疫情時代,也可為社區管理提供數字化、非接觸性的社區問診、老年聯誼、黨建、法律援助等服務。

元宇宙虛實共生的特性,使家庭、社區等物理空間都有一份數字空間映射,在數字空間內,個人、家庭和社區可低成本、快速、自主地對提高生活品質、降低生活成本、提升成員滿意度等各類需求決策進行反覆模擬運算,從中自動匹配最優方案,真正實現智慧感知、智慧思考和智慧決策。

3、元宇宙城市智慧交通

交通是現代化城市運轉的命脈,是人類城鎮化發展的標誌。1819年巴黎市街上首先出現了為城市公眾租乘服務的公共馬車,從此產生了城市公共交通,開創了城市交通的新紀元。城市交通包括:地面、地下、高架、水道、索道等系統的公眾出行和客貨輸送。­人類交通特別是城市交通的發展離不開工業革命的成功,通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人類已經掌握了覆蓋天上、地面、地下的立體交通體系。但工業革命也為城市帶來一些列副作用和大城市病,其中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是城市最為頭疼的問題。

人類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來,新能源、自動化駕駛、5G、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新技術不斷湧現,使城市交通的建設和治理更加精細和智慧。中國在2021年發布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提出要進一步打造基於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於一體的智慧出行平台,強調了智慧交通與智慧城市的深度融合。智能網聯汽車、無人駕駛等技術的發展,也將促進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交通工具等共同形成更泛在、更智能的融合感知體系,從而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

截至2020年底,國內發布自動駕駛測試政策的城市為27個、省級為6個持續增加。2021年11月25日,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落戶”北京亦庄經開區,百度和小馬智行獲許在北京開展首批自動駕駛商業化試點服務;騰訊自動駕駛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也在展開了深入合作。不過,目前實際可以全路況使用的自動駕駛還只能到達L3級,即:駕駛員參與應答的自動駕駛,L4級自動駕駛還在測試中,L5級還未問世。L4-L5級的自動駕駛需要更加完整和海量的路況和氣候數據用於機器學習積累,用於更加準確的智能決策,這是傳統大數據處理與集中化人工智能無法實現的,也不是一家企業、一個平台可以單一解決的問題。

城市交通本身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城市與交通從建設角度看是密不可分的,但由於其管理屬性不盡相同,常常是統一建設,分散的管理和運營模式。在智能城市的統一運營需求下,打通城市道路、建築、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建設基於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動態靜態數據於一體的智慧出行體系是未來趨勢。

元宇宙的出現為城市交通與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在元宇宙世界中,無論是建築、園區、道路這樣的物理可見實體,還是水運航道、空運航線、地下管道等物理不可見實體,或又是政府職能部門、公共機構、企業等邏輯實體,都可以被元宇宙虛擬映射,在虛實共生下的智慧城市環境下,交通與城市利用虛擬世界的數據通達,實現實體感知、虛擬貫通、實體響應的協同發展模式。

元宇宙在車企、政府、交通服務運營商之間構建了一個算力共享、算法優化、信息互聯互通的全數字化協作空間。政府在元宇宙中承擔智慧交通數字空間的基礎設施建設者角色,包括:城市道路各類傳感器、物聯網、5G/6G通信、大數據中心、充電樁等的設施建設;交通服務運營商則在此基礎上開發應用服務,包括:虛擬數字路況空間,路況環境觀測服務、路況預警服務、自動化駕駛輔助服務等;車企則根據交通基礎服務與應用服務的標準,開發自主完全自動駕駛系統,並實現虛擬數字路況空間與車載智能決策系統的融合智能駕駛。

車企、政府、交通服務運營商將共同在元宇宙的交通數字空間實現交通數據共享、服務連接、自動化駕駛、出行協同等功能,為居民提供安全、一站式、便捷、快速的城市智慧交通服務。

4、元宇宙智慧政務服務

城市政府業務服務(以下簡稱:政務服務)是指政府、相關部門及單位,向城市的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提供的行政服務和公共服務。城市政務服務先後經歷了從電子政務到互聯網政務,再到智慧政務的發展過程,政務服務一直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和重點應用。目前,推進城市政務服務向智慧政務發展是各國政府管理者的普遍共識。

20世紀90年代,隨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城市政務辦理開始逐漸採用電子文檔、信息化流程代替傳統紙質文件和人工管理流程,從而提升了政府辦事效率。進入2000年後,隨着互聯網、移動通信、Web等技術逐漸走向普通大眾,使居民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全球資訊,這也為政務服務的普惠提供了技術基礎。但由於中國早期電子政務建設水平較低,發展不平衡。直到2016年,“互聯網+政務服務”才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政府開始加速推進公共服務的互聯網化,“互聯網+政務服務”通過互聯網整合政府各個機構、部門管理和服務數據,面向政府決策、部門管理和社會服務提供統一標準的數據共享,面向居民、企業提供一站式、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2016年底,“最多跑一次”改革由浙江省首次提出,並在全國進行推廣。通過國家持續推進政務服務建設,目前,浙江省已實現全省“一網通辦〞平台建設,覆蓋全省76個業務部門。到2019年底,浙江省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掌上可辦率達到80.5%,353個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41個跨部門“一件事”實班多事連辦。

智慧政務是智慧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標,是利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跨越城市物理空間、社會邏輯空間,整合政府、市場、社會參與方,多元協同共建、共同運營的公共服務框架,可實現政府管理與公共服務的精細化、智能化、社會化,實現政府和公民的雙向互動。

元宇宙為智慧政務提供了跨越城市物理空間、社會邏輯空間的網絡框架,其立體跨域的共享數據流動特徵,將原有“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橫向連接,擴展到涉及產業鏈、社會結構的縱向集成,能實現更為精細的服務提供;依託元宇宙的共享算力技術,結合遍及城市物理空間的多維傳感器(視覺、聽覺、環測等),可完成海量的視覺運算和邏輯運算,使政務服務感知更人性化、更準確。利用區塊鏈技術可實現城市參與者對等、協同共創的城市公共服務提供與使用,特別是在後疫情時代,利用區塊鏈技術可在元宇宙的數字空間內實現大範圍的傳染病監測與社會公共安全預警。

元宇宙下的政府與公民互動不在是單方面的服務提供與消費,政府也能從家庭空間、社會空間映射的數字空間內感知民需、民憂和民怨,實現積極主動的為民服務。

結語:

如果說元宇宙以空間治理賦能城市建設發展邏輯是一種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思路,那以綠色智慧管理賦能城市建設發展就是一種一人為本、以家庭為單位的市政管理策略。元宇宙利用其連接寬度擴展社區管理範圍,利用智能終端的嵌入提高社區管理基層深度,利用構建多維數字化家庭空間獲取家庭需求和憂心,利用構建多維數字化社會空間將社區資源整合和集成到元宇宙社區空間中,通過元宇宙共享算力,為社區個人、家庭智能匹配生活資料和服務。元宇宙是人類社會全面數字化的一種發展方向或路徑,是人類社會數字化的鏡像過程;元宇宙也是實現人類社會虛實共生,乃至徹底擺脫宇宙物理約束,自由生存的一種大膽嘗試。(完結)

參考文獻

[1] 王佃利,王玉龍.情境變遷、理論沿革與價值承繼:城市管理的發展邏輯[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9(04):156-164.DOI:10.15983/j.cnki.sxss.2020.0412.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14083738229105&wfr=spider&for=pc.

[3] 葉林,宋星洲,鄧利芳.從管理到服務:我國城市治理的轉型邏輯及發展趨勢[J].天津社會科學,2018(06):77-81.DOI:10.16240/j.cnki.1002-3976.2018.06.012.

[4] 席廣亮,甄峰,錢欣彤,徐京天.2021年智慧城市建設與研究熱點回眸[J].科技導報,2022,40(01):196-203.

[5] 中國自然資源部.實景三維中國建設技術大綱(2021版)[EB/OL].(2021-08-11)[2022-2-28].http://gi.mnr.gov.cn/202108/t20210816_2676831.html.

[6]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信息模型基礎平台技術標準[EB/OL].[2022-3-28].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zfhcxjsbwj/202202/20220209_764450.html

[7] 全國信標委智慧城市標準工作組.城市數字孿生標準化白皮書[R].2022.

[8] 甄峰,孔宇.“人—技術—空間”一體的智慧城市規劃框架[J].城市規劃學刊,2021(06):45-52.DOI:10.16361/j.upf.202106006.

[9]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字孿生城市白皮書[R].2021.

[10]春奎,王彥冰.美國智慧城市建設的發展戰略與啟示[J].地方治理研究,2021(04):56-63+79.

[11]黃銳,陳維政,胡冬梅,陳玉玲,邱虹.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我國傳染病監測預警系統的優化研究[J].管理學報,2020,17(12):1848-1856.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83616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10-22 08:02
下一篇 2022-10-22 09: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