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藏品平台的日子不太好過

最近,數字藏品平台不太好過。

不止頭部平台鯨探藏品發行頻次加快,幻核藏品滯銷,二級龍頭唯一藝術口碑崩塌,ibox深陷輿論泥潭,更有小眾數字藏品平台被爆崩盤、清退和關閉。

從去年6月起,數字藏品經歷了火速竄紅、一路高歌的“燥熱期”,接近一年的時間迎來大面積降溫,實屬意料之中,其中多個因素交織,一步一步地促成了數字藏品行業如今的局面。

數字藏品平台的日子不太好過

1、平台建設成本低

NFT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媒體急於普及什麼是NFT,而這樣的新興事物又加上更加晦澀難懂的區塊鏈技術,瞬間讓很多人對NFT的發行望而卻步。確實,在聯盟鏈、公鏈技術尚未普及的階段,外行想要發行一個NFT是一項門檻很高的事情,更別說要搭建一個數字藏品的App了,單從區塊鏈底層建設到App上層應用層,大幾十萬的成本是一定會有的。

而如今,數字藏品App已經被模板化,就好像你買了一套PPT模板,你可以拿去直接用,或者回去自定義修改一下再用,而這套模板,少則幾千,多的也就三、四萬塊錢就能搞定。

做一個數字藏品平台的關鍵點,如今已經不再是技術,而是內容要夠爆,運營要有趣,營銷要強悍。

這幾年小平台頻出也源於開發成本的降低,割韭菜嘛,難的事情做個樣子就行,先搞個平台再說。

亂象,由此而生。

2、並未使用區塊鏈技術

數字藏品之所以會被政府認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使用的區塊鏈技術能夠對數字文化內容進行版權的保護和追溯。而區塊鏈技術其實是一個門檻很高的賽道,我國要求區塊鏈技術要實現自主可控,那就需要更加專精的區塊鏈技術人才持續性地投入研發。

而站在風口上的數字藏品行業,並沒有這麼好的耐心,除了像螞蟻鏈、長安鏈、百度超級鏈、智臻鏈、至信鏈等背靠大廠或者實力強勁的原生區塊鏈公司研發的區塊鏈底層,已經得到廣泛的市場驗證外,也有部分所謂的某某鏈可能並沒有說的那麼好聽,打着區塊鏈的旗號招搖撞騙也不是沒有可能。

數字藏品App水面之下,到底有沒有使用區塊鏈技術,恐怕用戶很難覺察出來。

那麼,這種偽數字藏品平台,也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了。

3、破圈獲客難

我們先來看幾組數據。

根據東吳證券分析,國內現有數字藏品交易用戶總量約300萬人。根據數藏艦統計,截止到2022年6月22日,我國數字藏品平台數已達681家,其中,從今年3月份開始,平均月新增平台數超過百家,增速迅猛。

行業規模擴大后,多個頭部平台的藏品價格出現陰跌,甚至滯銷等情況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個人以為300萬的交易用戶量有待考證,畢竟曾有消息稱只鯨探一家的用戶量就將近500萬,很多報道中的行業數據未必準確。

但經過跟某數字藏品平台資深運營小D了解后得知,數字藏品目前的主要消費群體確實主要集中在年輕群體,多為大學生。

想要破圈獲客,的確不容易,一個是數字藏品購買方式有待普及,一個是數字藏品的價值並未被大眾所接受,如果二級市場不開放,本身有收藏愛好的人就是小眾圈子了,再細分到不同品類的藏品,用戶數量就又打了折扣。

有些消費者參與數字藏品購買活動,其中跟品牌方的實物商品預售有很大關係,消費者參與是奔着商品,至於附贈的數字藏品是什麼?怎麼用?甚至保存在了哪裡他們都一頭霧水。

再加上,最近數字藏品行業口碑急劇下滑,跑路的、關停的,也讓大眾對此戴上了有色眼鏡,想要破圈獲客,難上加難。

4、出版物數字藏品橫行

目前,數字藏品平台發行的藏品大多分為兩類,一類是出版物數字藏品,一類是版權數字藏品。

而現在國內市面上大多都是出版物藏品,什麼意思?就是一張圖發行好多份,就好像你出了一本雜誌,發行了好多本一樣。東西買到手是你的不錯,但跟別人的一樣,只是出版號不一樣。

比如支付寶聯合敦煌美術研究發行的敦煌飛天和九色鹿皮膚,全球限量發行16000份,雖然限量,但是這16000個人可是人手一份啊。

數字藏品平台的日子不太好過

這種數字藏品冷靜下來想想都沒啥吸引力,收藏價值也可見一般,好在皮膚還有實用價值。

國外的模式顯然與國內不同,PUNKS和BAYC,都是一圖一版,無重複圖片。

這種一圖一版的藏品,就是版權數字藏品。目前在國內數字藏品市場上屬於稀缺藏品類,比較典型的包括:稀象(一圖一版權),秦儲(少量版權),故紙堆(少量版權品),優版權(部分版權),紅洞數藏(咖啡貓系列)。

下市場逐漸趨於冷靜的當下,隨着一些平台大規模的“濫發”,千篇一律的JPG圖片已經讓用戶失去了興緻,想要重新燃起用戶的慾望,需要更有誠意的內容。

5、正規軍入場

2021年12月,新華社全球限量發行國內首套"新聞數字藏品";2022年1月,人民網數字藏品平台靈境·人民藝術館正式上線。

目前,布局數字藏品領域的央媒,包括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新華社(新華網)、光明網、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科技日報等,除此之外,國家信息中心、國家體育局、國家圖書館、國家大劇院等國家隊也紛紛入局數藏行業。

數字藏品平台的日子不太好過

6月10日,《人民日報》第10版中刊出《善用數字藏品拓展應用場景》一文,文章肯定了數字藏品的正向價值,指出數字藏品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拓展,對於博物館而言,數字藏品激活了數字文化遺產,推進了數字文創發展;對於景區而言,數字藏品拓展了文化消費的新場景。文章提到,要善用數字藏品的正向價值。

央媒對其正麵價值的肯定一方面有助於降低政策不確定性、助力其在更多應用場景落地,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加速元宇宙web 3.0的探索與商業化。

隨着正規軍的入場,其強大背景能夠更好地保障平台的運營安全和權益透明,也引發了其他平台部分的用戶流失,同時,平台背景也將成為新用戶進入數字藏品行業考量的重要指標。

6、監管態度明確

最近,政府對數字藏品的監管動作頻繁加碼。

就拿7月3日,賽博藝術和嘉熠元藝被關閉市場事件來說,兩家平台均發布公告稱,“收到當地有關部門的通知,由於國家相關部門頒發關於數藏的相關政策,以及申請資質要進行審核,要求審核平台有關資質,並臨時關閉市場。”

這是陝西省和山東省率先對數字藏品平台進行的資質審查行動。

公告中所提到的資質,大概率與6月30日,中國文化產業協會聯合近30家機構發起的《數字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相關。《倡議》中對具體的經營資質也有明確表態:“發行、銷售數字藏品的平台應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監管要求,具備相關業務經營資質,如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等。”

隨後,7月6日,由國家新聞出版署科技與標準綜合重點實驗室區塊鏈版權應用中心主編的《數字藏品應用參考》正式發布。它以現有法律法規為基礎,從數字藏品的形態定義、發展狀況、安全風險、規範應用、相關資質、案例分析等方面進行了論述。

至此,數字藏品平台規範化運營已經正式提上日程,行業自律將成為數字文創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數字藏品平台想要持續走下去,首先需要經過資質的審核,大浪淘沙,這也將是數字藏品平台即將拉開的規範化新帷幕。

數字藏品平台的日子不太好過

至本文截稿時,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支持龍頭企業探索NFT交易平台建設。此條消息一經發出,受到多家數字藏品平台的轉載和熱議,同樣興奮的還有其他圈內人士,《規劃》中提到NFT,而並沒有特別針對數字藏品,NFT的概念顯然比數字藏品要大很多,究竟上海龍頭企業如何挑起探索NFT交易平台的大梁?方向如何確定?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64954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7-15 15:44
下一篇 2022-07-15 16: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