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流模式的改變談起,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

原標題:《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

撰文:李畫

元宇宙概念的膨脹速度似乎比宇宙的膨脹速度的還要快,但很多概念往往不僅沒有幫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元宇宙,反而讓我們陷入更大的困惑。

比如把元宇宙與遊戲混為一談,但遊戲,或者說玩遊戲中特指的遊戲,是一種有限遊戲,它有時間界限、空間界限、數值界限,以及遊戲規則的限制。如果元宇宙可能是一種未來,那它需要能夠容納所有的人和人的行動,這意味着它不可能是一種界限內的遊戲,它會是與界限遊戲的無限遊戲,就像如今的人類社會一樣。

又比如把元宇宙與VR、腦機接口、意識上載等概念混為一談,但其實它們之間有着清晰的關係。VR、腦機接口等等都是個體進入/踏入元宇宙的一種方式,就像鍵盤輸入也是進入元宇宙的方式一樣,只不過前者是更好的方式,或者說是更適合人類行為模式的方式。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數字空間」是大家都熟悉的概念,從1969 年Leonard K. 教授給他的同事發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開始,我們已在這個空間活動了多年。如果站在數字空間的角度看元宇宙,會發現事情變得明朗。

「只不過」一詞是對元宇宙概念的限定,而不是表達數字空間升級不重要。這次升級也許可以被認為是數字空間自誕生以來的第一次升級,也是一次可能會顛覆原有數字空間的模式、進而加速人類和人類社會數字化進程的升級。

我將以兩件真實的小事做切入來試着開啟這個宏大的主題。

從交流模式的改變談起,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

01 從交流模式的改變談起

有一天我在某個空間里建場館,一個人跑來參觀,就是下圖中的這個人。我們開始在聊展覽,然後我發現他缺了半隻胳膊,便問他為什麼,他說自己實際上是一個喪屍!我瞬間被激活,因為我是一個重度喪屍題材粉,於是我們開始聊喪屍。

從交流模式的改變談起,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

很小的一次聊天,但可以感受到我們之間的交流模式發生了改變。在過去的數字空間里,交流幾乎都是圍繞「事件/話題」展開的,我們都是在聊事,聊人也是以事為基礎的人。但在元宇宙空間,交流能夠圍繞「人/交流參與者本身」展開,而聊事是以人為基礎的事。在交流中,我們的關注點回到了人,我是誰、我在做什麼、我在想什麼。

交流圍繞「人/交流參與者本身」展開才是符合人類本身交流/社交習慣的,我們如今在數字空間中的交流方式只不過是受限於條件而不得不採用的非自然的方式,元宇宙把我們從非自然後者帶回自然的前者。因此當我看到扎克伯格的元宇宙主題採訪時,能感覺到他和他的團隊是有「跳」進來而不是在空想的、是理解他們要做的事的而不是在追逐風口的。

扎克伯格的核心觀點是「我不認為首要目標是讓人們更多地參與互聯網,我認為是讓人們更自然地參與互聯網」;雖然記者拋出的是讓人大受震撼的《頭號玩家》和《雪崩》中的元宇宙,但他回答的是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互動的方式更自然」以及「社交環境」。

「自然」是關鍵詞,之所以說元宇宙是對數字空間的升級,在於它能讓人們以更符合人類本性、人類行為習慣、人類行動模式的方式在數字空間中存在和活動

從數字空間升級的角度來看元宇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Facebook、騰訊等如今的互聯網巨頭公司都聲稱自己要涉足其中:元宇宙是升級后的未來的數字空間,而數字空間正是這些公司的本業或主戰場。它們是如今數字空間里的霸主,它們當然希望繼續自己的霸主地位。

「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半場」,這個表達簡單又清晰,就是它字面的意思,過度的解讀會讓人迷失。

但Facebook 們能繼續掌控下半場嗎?不一定,它們即便深知元宇宙是什麼,也不一定能從元宇宙的角度出發去設計一個需要它們放棄自身利益、改變自身邏輯的產品。Facebook 這類互聯網上的聚合器產品之所以能夠攫取巨大的利潤,與它們獨佔「用戶生成內容」並從中獲利有着莫大的關係,但元宇宙中的用戶生成內容是屬於用戶的,不是屬於平台或產品的。

從自然性看,用戶生成/創造/獲得的內容屬於用戶也才是符合人類社會本身運作方式的——在物理世界中一個人的勞動所得當然屬於他自己。

區塊鏈之所以被認為可能在元宇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因為區塊鏈基礎設施以及token、NFT 等等工具有助於在數字空間里實現一個經濟體系,用戶內容、用戶活動可以被納入到這個體系中來,這將幫助形成一個可持續的數字化的人類活動空間,這個空間除了有交流/社交活動,也有經濟活動。

從交流模式的改變談起,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

02 人成為主體

回到文章開始的地方,元宇宙讓數字空間里的交流模式發生了改變,這種改變為什麼會發生?是下一個故事。

我在籌備《初民》攝影展時,需要找很多人給他們拍照。一般情況下我不與拍攝對象聊天,但如果他的裝扮或空間吸引我,我就會去搭訕。下圖中的這位設計師就是有一天我跳進他在空間里的工作室,因為喜歡他的穿着和設計的服裝,然後開始聊天的,之後我邀請他來我的展覽,他喜歡這個展覽,開心地站在入口處叫我一起拍照。

從交流模式的改變談起,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

一次愉快的相遇,在我和他之間。數字空間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得這種圍繞人展開的交流就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正常的社交方式?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元宇宙中的人可以作為個體存在並「被看見」。比如我和拍攝對象間的交流,是基於我看見了他的外表,對他產生了興趣,進而形成的。

在如今的數字空間,我們是把自己轉換成文字、圖片或視頻進入的,人扁平的存在於二維的網頁之中,以及由此導致的更重要的,人作為主體是淡化的(無法被承載和展現),人是作為觀點/現象的持方存在的,或者說人根本不是如今互聯網的主體,觀點/現象才是。

而在元宇宙空間,我們是把自己整個跳入進去的,人立體的存在於三維的空間之中,人作為主體存在,而不是作為觀點的持方或現象存在,就像在物理世界中一樣。

人作為主體存在,其意義不僅在於他人「看得見」我們,也在於我們「看得見」自己。看得見自己才會讓我們有自我意識,從而在數字空間里,我們也會對自己的言行負責,也會帶着情感來對待他人,這同樣是人類之間更自然的相處方式和形成社會的方式,只有在這種方式下,才有可能發展出一個安全和舒適的、人類願意存在於其中的空間。

傳統互聯網中的我們,是被觀點投射在洞穴牆壁上的我們的影子,而元宇宙中的我們,就是我們自己這個實體。有觀點認為人和avatar 的關係是:物理世界有一個自我,這個自我操縱元宇宙中的一個avatar;其實不然,人是進入元宇宙而不是操作元宇宙,avatar 不是被操縱的虛擬人物,它就是我們自己。

隨着元宇宙進入和呈現技術的發展,人愈發能夠以一個鮮明的個體、以相似於物理世界的方式存在和行動,數字空間必然會隨之發生改變,變成圍繞人這個主體來展開。

也許元宇宙的進化過程會是這樣:元宇宙雛形的建立和相關技術的發展,使得人能夠作為數字空間里的主體來行動,人作為主體後會促使一個以人為核心的數字空間的形成和發展,而這個數字空間形成規模后,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

互聯網的上半場是二維的,互聯網的下半場是三維的,但從二維到三維只是元宇宙的起點,元宇宙這個數字空間將會截然不同於如今的互聯網,不在於表象,而在於最終,它不是一種人類的工具,而是一個人類可以棲居於此的社會。

從交流模式的改變談起,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

03 數字空間對物理空間的模擬

在元宇宙中人成為了空間里的主體,這與元宇宙對物理空間的重度模擬有關。

在時空環境上,元宇宙是三維的、可見可觸的、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的、人是在場的,就像物理世界給人的感受一樣,這提供了人可以作為主體存在的基礎環境。人通過avatar 呈現自己,「定居」在空間開展活動並積累活動的成果,與定居於此的他人建立關係……

在個體表達上,元宇宙提供了多維度的表達自我或塑造自我的方式,比如目前階段的外形和行動。在未來,人可能還包括其身份數據、歷史活動數據等等,這意味着元宇宙的人可以比物理空間的人傳達出更多數據,元宇宙中的人將可能比物理空間中的人更立體和豐富。

在個體行動上,VR 等技術的發展使得我們不需要用鍵盤、鼠標、手柄來完成自己在數字空間里的行動,我們可以把物理世界的行動映射到數字空間,以物理世界的行動方式在數字空間行動;未來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將是在此基礎上的更進一步。

有些觀點把元宇宙和物理世界描述為前者對後者的顛覆和取代關係,這會讓很多人產生疑惑,因為他們並不覺得如今的數字世界好過物理世界,不覺得自己有意願在未來遷入這樣一種空間。

這些觀點引發質疑,是因為它所描述的與事實是恰恰相反的:元宇宙並不是對物理空間的顛覆,它是對現有的數字空間的顛覆;元宇宙不是物理空間的對立面,它是盡一切可能來模擬物理空間,以便人能夠以人類的方式生活於此。

元宇宙和遊戲這兩個概念之所以常常成對出現,正是因為它們在上述構造上是相似的,只不過遊戲有着限定的時空環境和世界觀。也許可以說,遊戲是有限元宇宙,元宇宙是無限遊戲。

結束語:

元宇宙只不過是對數字空間的一次升級,這次升級可能讓數字空間對人類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可能在數字空間里發展出一個人類社會的形態,而這些將可能帶動人和人類社會更快、更多的向數字空間遷徙。

如果說未來元宇宙的世界與如今世界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我想元宇宙也許是一個人類和AI兩種高級智慧體共存的世界。物理世界對AI來說過於複雜,數字世界對人類來說過於反自然,但元宇宙能夠容納兩者。但不管如何,

DON'T PANIC。沒什麼。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72247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8-10 11:44
下一篇 2021-08-10 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