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數字化浪潮的洶湧而來之時,除了金融基礎設施和交易體系的發展,文化藝術和精神世界的數字化產品正不可阻擋的探索着自己的生態和人群,NFT在其中應運而生,恰逢其時。NFT是英文Non-Fungible Tokens的縮寫,中文翻譯為–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與Fungible相對應,“可替代”與“不可替代”相對應,“可替代”即有同質化的同類型產品,例如其他的同類型代幣,“不可替代”是因為“獨一無二”。從這一點來說,NFT與“幣”有着根本的不同,可替代的同質性是“幣”交易的基礎,否則幣價表示就失去了意義。而“不可替代”和“非同質化”是NFT的核心,它代表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get”到了數字新人群對文化創新的需求,成為數字時代文藝復興的載體和起錨者。

數字文化的時代

數字技術的發展遍歷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區塊鏈、量子通信等林林總總,每一種技術都不可避免的被“judge”中性與否,判斷是否能被引導積極“向善”。對於大眾來說,有人信仰般執着支持新技術,而有的人則不斷抗拒新技術,延緩新技術在社會中的作用和滲透,對變化抱有巨大的恐懼心理,這些針鋒相對的觀點將隨着數字化的縱深發展而愈發尖銳。

在現實中,文化開始販賣“焦慮”,技術的走向和作用被大肆討論和爭議。人們擔心現實世界被技術改造的“不快樂”,而且掌握了大量的證據,諸如“大數據殺熟”、“比特幣洗錢”、“人工智能倫理”等問題的出現讓更多的人憂慮技術的負面作用,警惕數字化變化帶來的各種問題。另一方面,手機、IPAD等終端整合呈現的微信、微博、推特、臉書等社交網絡,衍生了數字文化的“賽博人群”,這一群體在數字化生態中幾乎解決了所有的日常問題,並且製造了自己的數字問題。他們的藏品不是雞翅木、普洱茶和黃金,他們引以為傲的是擁有潮牌球鞋、遊戲裝備和比特幣等“新財富”。

世界數字技術的高速發展,正在這個時代引發一次新的文藝復興,徹底改變人類對過去的認知,支付、溝通、財富和人類終其所有追求的“快樂”正在經歷深度變革,這意味着“新生代”對藝術創新能力的需求更加主動和迫切,人們對數字技術的需求不再僅僅是解決問題。除了對文化創造的需求,還有自身參與的訴求。即使沒有要解決的問題,技術也可以製造快樂。

NFT,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二、數字文化的人群

非同質化代幣(NFT)是獨特的數字資產,可以表示藝術品、音頻、視頻或數字或物理領域中的任何其他東西,他們通常基於以太坊發行。打開NFT的世界,走進某個交易平台rarible看看,你會發現NFT領域的作品非常具有數字時代的比特感和未來感,如果你有一顆童心,或者你熱愛朋克感,那麼藝術品NFT網站的瀏覽將是一種奇妙享受,彷彿置身於藝術長廊或者迪廳。有人說“數碼藝術品就是這麼朋克——連網站的背景音樂都是蒸汽朋克那種類型”,這決定了NFT的人群。

NFT,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每一個NFT都是獨一無二的,Twitter CEO Jack Dorsey出售了有史以來第一條推文的NFT,並且是唯一存在的一條推文,擁有NFT的人都對這條推特擁有某種權利。Rare Sneakers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收藏價值的NFT運動鞋藝術品,包括三個傑出的NFT,一系列的“ Donks”及其最新的“ Jurdan 1”。必勝客加拿大公司在“讓每個人都買得起,就像吃一口披薩花不了多少錢一樣”的理念支持下推出了一款“像素化披薩”藝術品,並將其以約0.18美元的價格掛在了NFT交易平台上,第一個新口味披薩的NFT已經售出,之後上架的新NFT售價也迅速飆高,達到了約9000美元。

NFT,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6月23日零點,支付寶與敦煌美術研究所共同推出基於兩款螞蟻鏈發行的付款碼皮膚NFT正式上線,象徵著美好的九色鹿王與敦煌最具代表性的飛天。阿朵與螞蟻鏈合作的國內(大陸地區)首支NFT數字藝術音樂的公開拍品《WATER KNOW》里,將出現拍得者的名字以紀念跨界跨次元的合作,這隻樂曲每個人都可以欣賞,但只有一人可以擁有歌曲的署名權,製作完成的歌曲將於6月底進行線上交付。

NFT,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6月24日,由幣安、波場TRON、APENFT基金會聯合舉行的的“Genesis”主題拍賣會正式開啟,作為最重要的拍品,安迪·沃霍爾的《三幅自畫像》NFT作品在開拍不到5分鐘,競拍價已達252萬美元。《三幅自畫像》是由區塊鏈知名人物、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推薦,該作品系他此前斥資200萬美元從佳士得拍得,並在波場公鏈上對該作品進行了NFT化處理,這也是安迪·沃霍爾作品的首次NFT化。此後,孫宇晨將該作品捐贈給了他看好的專註於藝術品NFT化的APENFT項目,據悉波場為APENFT提供底層技術支持。

推特的內容、不能穿的運動鞋藝術品、限量版的支付寶皮膚、安迪·沃霍爾的自畫像,屬於數字化人群的藝術品社區在以太坊上的NFT里,展現了自己對於價值的判斷和對未來的描繪。與已有的社會群體分類方式不同,這個人群不是從現實世界的某種概念出發,而是從NFT社區開始,用數字產品和數字身份在數字社區自然的界定了人群,按照數字資產價值認同來區分出真正的數字化人群,NFT無疑成為了數字文藝復興的標誌。

二、數字文化的趨勢

NFT表達的藝術,有一種明顯的波普感。波普藝術試圖推翻抽象藝術,用符號、商標等具象的大眾文化主題把高雅藝術拉下神壇,推廣一種人人都可欣賞的藝術。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是20世紀最有名的波普藝術家,當下的北京正在展出主題為“Becoming Andy Warhol”的藝術展,他的作品與“獨一無二”恰恰相反,充斥着單調、無聊和重複,不同色調下的同一內容,大量的複製黏貼,傳達的某種冷漠、空虛、疏離的感覺,正好表現了當代高度發達的商業文明社會中人們內在的感情。

NFT,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波普藝術中為人熟知的瑪麗蓮夢露,通過性感女明星畫像的單純複製,運用色調變化簡單排列,把瑪麗蓮夢露的商業感凸顯的更加突出。安迪沃霍爾把罐頭、可樂瓶、美元鈔票不斷複製構成圖畫,把酒吧、迪廳等商業感濃郁的畫面帶進藝術表達。那些圖片重複之後毫無原有的滋味,變為一個一個空虛的符號。在國內,螞蟻鏈與敦煌藝術院開發的上支付寶支付封面,再次展現了對C端新群體的喚醒和認知。當年的餘額寶,因為將理財推向普羅大眾而改變了銀行在金融市場架構中的壟斷地位,讓普通人藉助數字工具玩理財。讓普通人通過NFT走向藝術,這種數字文化的趨勢再次襲來。

NFT,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時至今日,在數字內容領域,我國的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平台已經大大簡化了文字表達對人類信息傳遞的複雜度,由此急速擴大了用戶群體,降低了數字化表達的門檻。但與版權、資產和收藏比較,NFT更像是給數字文化找到了載體,構建了特色各異的數字畫廊和拍賣行,這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架構方式在Defi等金融模式的推動下,走着一種價值尋找、人群構建、生態重構和文明探索的微妙路線,這個故事的完美版本存在與元宇宙中,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群體參與其中,講述着一個個新的故事。

NFT,數字時代的文藝復興

事實上,自從受到關注以來,區塊鏈技術一直忙於處理與金融似是而非的曖昧,對於區塊鏈來說,有很多看似不錯的應用場景,實則非常雞肋。在特殊外圍約束下硬要落地時,面對被安排的“結合”,產生了很多被筆者認為具備“渣男”體質的應用(https://www.8btc.com/article/6643041)。但有時候技術表現的像個“渣男”,可能是還沒有找到“真愛”。當技術找到真正的應用場景時,場景和技術就如同看對眼的情侶,話不多說,一拍即合。對區塊鏈來說,NFT散發著“對的人”的氣息。

藝術原本的樣子,是一種你可以逃避的東西,因為沒有藝術,人類或許也可以苟延殘喘的空洞生活一陣子。但文明從來不會永久缺席,NFT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某個時間段的藝術家,在平台展示自己的數字藝術品等待他人出價。NFT作為區塊鏈上的一個應用項目,在去中心化數字賬本技術上表達着差異性的數字藝術。因為NFT不可替代的特性,這意味着它可以用來代表獨一無二的東西,比如一副畫、一首歌、一雙鞋子、一個遊戲裝備、一塊土地。總之,限量版的獨一無二不再只存在於香水包包等實體奢侈品,NFT能讓你的獨一無二變成數字化的、有價值的存在。如果NFT資產本身是稀缺的,它也會承載其價值,不可篡改或者複製,這讓數字時代的文化藝術找到了自己的“畫廊”視角,呈現着與傳統審美完全不同的數字文明,鼓勵數字化的新鮮創造,展示朋克式樣的像素文化,數字社會跨文化、跨學科、跨領域和跨時代的數字文藝復興正在走來。

作者簡介:

王娟,教授、西安交通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系統工程博士后;OECD區塊鏈政策專委會委員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67977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7-31 08:38
下一篇 2021-07-31 08: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