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實錄: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能否重新定義數據價值?丨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

7月24日,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杭州正式開幕。本次大會由杭州時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巴比特)主辦,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等機構支持。

去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布,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文件中。《意見》還明確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自此,數據的隱私保護、開放共享等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那麼,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等技術能給數據市場帶來哪些變革?能否增強數據的隱私保護,提升數據價值?能否賦能數據交易市場?

24日,在一場以《區塊鏈重新定義數據價值》為主題的圓桌上,主持人和6位嘉賓對此展開了精彩地探討。6位圓桌嘉賓分別是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研究中心主任莫曉康、杭州城市大腦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長凌從禮、洞見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姚明、藍象智聯創始人&CEO徐敏、綠城理想生活集團副總經理陳霄、中國移動研究院區塊鏈中心領軍人物董寧。圓桌主持人為浙江省區塊鏈標準委員會專家委員、巴比特副總裁馬千里。

圓桌實錄: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技術能否重新定義數據價值?丨2021世界區塊鏈大會

以下內容由巴比特整理,經嘉賓確認:

隱私計算是什麼?如何與區塊鏈結合?

主持人:今天我將圍繞三個話題進行提問,第一個問題關於區塊鏈的隱私安全,第二個問題關於區塊鏈+數據的可信與共識,第三是區塊鏈與數據的交易關係,我會將這幾個問題拆開來問各位嘉賓。

第一個問題,想問莫老師、洞見的姚總以及藍象的徐總,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怎樣結合?同時也要先請各位老師簡單講一講隱私計算。

莫曉康:在我看來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的共同目的是構建完全的信任,信任有兩個要素,第一是在多方參與的共同遊戲中,要確保每個人都遵守規則;第二,要保證各個參與方之間實現完全的數據隔離,不該看的東西不能看,我想區塊鏈做到了第一點,能保證大家不犯規,隱私計算要同時做到這兩點,既不能犯規也不能看見你不該看的東西。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有共同的理想,它們是一對好兄弟。隱私計算作為完整的科學理論,技術上更強大和完整。區塊鏈作為工程實現方案,也有它獨特的力量。這兩者雙劍合璧,可以發到最佳的效果。

姚明:在我看來隱私計算除了莫老師提到的理論方面的宏觀框架,在實際中,它還包括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可信執行環境、差分隱私和零知識證明等技術。我們在研究隱私計算時,除了其本身的算法算力之外,也會關注其他輔助性技術以及如何將融合技術更好地推廣到整個市場,這其中就會涉及一系列信任問題,比如多方參與者的身份如何驗證其安全與真實性,多方數據本身的合規性、真實性及完備性是否可以被驗證和溯源,多方之間的信任如何達成,多方的利益如何公平分配等。隱私計算可以解決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問題,而區塊鏈則可以提供協作信任、結果公平、輔助監管和追蹤溯源等特性。

徐敏:我認為在數據價值交換過程中,隱私計算與區塊鏈是最好的搭檔,區塊鏈用來增強整個參與方之間的信任,包括參與方的加入、管理以及整個交易過程的存證和激勵方面等方面。隱私計算是在數據價值交互過程中來實現數據價值的可用不可見。

隱私計算是基於密碼學、AI、大數據三個技術的交叉學科,本身是在處理數據問題。其中以同態加密、秘密分享、不經意傳輸等協議為代表的技術在一起能實現數據百毫秒級的數據反饋,或是億級數據的建模,這些需要AI、密碼學以及大數據三者技術結合,就像是從北京到杭州的高速公路,數據交互通道的“高速公路”是需要隱私計算搭建的,而區塊鏈在其中能實現高速的管控。

如何將區塊鏈與隱私計算應用到實際隱私保護中?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也是關於數據隱私的,但解讀角度不同。凌院長、陳霄總、董總,我想請三位從實踐的角度來談一談隱私計算、區塊鏈是怎麼結合到實際隱私保護當中去的?

凌從禮:城市大腦主要是面向政府,通過政府的數字化改革走向社會與經濟領域,所以這一塊不像區塊鏈大行業的創新一樣走在前列,我們會選擇比較穩定和可靠成熟的方法。目前,我們更多會談一些趨勢與動態。政府現在對數據十分關注,在城市治理時,很多企業拿到數據僅僅是幫助政府部門做一個項目而已,絕對不敢對數據做手腳(如另行保存或再利用),因為責任重大。隨着浙江省數字改革的深入,有一部分數據需要與企業、社會個人進行共享或協同。比如城市大腦之外的產業大腦,產業大腦很重要的一點是利用政府與企業的數據來進行經濟的提質增效。那我們如何將企業數據和政府數據融合,為整個行業賦能?我們也在思考如何運用區塊鏈隱私計算的方式進行探索,目前還沒有很好的答案。這一塊希望能與更多的人交流一下。

陳霄:前幾天我們還在考慮一個問題,如何幫助區塊鏈技術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落地,需要什麼樣的政策?現在在落地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數字化改革要將政府數據、企業數據及居民數據融合在一起重新,升級服務能力,重構產業和商業模式。這裡有三個問題:第一,如何與政府的數據進行共享?這個問題非常嚴峻,政府構建的城市大腦數據及系統都要裝在政務網內,但如果我只是小便利店裡的收銀系統,是否也要放在政務網裡邊?如果不放裡邊就是隔開的,而隔開就沒有所謂的多跨場景,也沒有數字化改革。另外,數據都裝在政務網裡,那就不是去中心化。這是第一個問題,也是我現在遇到的最大問題。

第二個是隱私如何保護的問題。我們綠城開發了一個社區操作系統,將社區里的物理空間、人車物以及所有的服務信息都匯聚於此,那個人的隱私如何保護?放在我這裡,我覺得風險也很大。放在政府那裡,又與前面的問題衝突了。

第三個問題是,在多方參與系統內,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數據如何進行交互?

所以,我們認為區塊鏈與隱私計算一定或者大概率能解決這三個的問題。

董寧:對於中國移動等這樣的運營商即是科技的使用者,又是技術能力的運營者。從5G移動通訊網絡到邊緣計算,再到移動終端,是否可以運用區塊鏈做一些數據的存證、可信流轉及數據共享,在To C、To B的應用中是否能保護個人或政企類數據的隱私?

中國移動建設的技術中台,包括成立區塊鏈中心這樣的機構,是希望將所有能力集中放到新的技術基礎設施中去。但現實是,如果只是依靠現有的各種新技術(如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有很多具體問題還暫時難以解決。這就轉化出了另一個問題,新技術能否應用的問題,最後轉化為,在建設基礎設施中時,是以怎樣的路徑達成充分運用新技術的目標的,這特別重要。

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技術能否提升數據的可信度和價值?

主持人:區塊鏈、隱私計算等新技術能否讓數據的可信價值大大提高?能否讓數據變得更值錢?這個問題開放給所有嘉賓。

莫曉康:這個問題確實很值得探討,怎麼提高數據的可靠性?數據之所以不可靠是因為掌控數據的人有造假動機。通過區塊鏈與隱私計算,可以有很多的手段提高他的造假成本,我就講兩個角度:一是從區塊鏈角度,它可以做到全過程數據留痕,數據管理者會擔心造假后被追責,這會大大提高他造假的心理障礙。

二是從隱私計算的角度,隱私計算還有一個技術,我們可以將它稱之為隱私審計。什麼叫隱私審計?我可以查你的賬,但我可以不看你的賬本,只對你進行審計,看你的數據符合某些規範。隱私審計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審計的障礙(因為一些數據方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出示數據)。在不侵犯商業機密的前提下,確保數據的合規性,這是兩個可運用的手段。

董寧:數據主要集中像政府、銀行/金融行業、運營商等行業或機構。我們非常關注數據怎樣轉換成價值,甚至怎樣變現。這是現在非常重要的問題,而且這些數據正在逐漸地上到區塊鏈上變成可信數據。理論上講,我們在區塊鏈和隱私計算做了投入,期望給數據帶來一些增值,但如果投入以後數據還是那樣,那這個投入的價值就體現不出來了。

現在我們技術應用最主流的價值變現的模式在To G,其次是To B,最後是To C,運營商數據的價值變現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簡單,既有技術的問題也有很多合規的問題。所以,數據價值的變現除了技術,還要與應用場景相結合,與行業結合。希望我們的科學家、科技企業能紮下去,跟這些大型企業合作,把變現在行業里具體體現出來。這是未來數據價值真正進入到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希望。

陳霄:去年開始,國家提出了把數據變成新的生產要素。我是從生產要素的角度來理解它的:首先它應該能被定價,也就是具備一定價值。其次,它一定能自由流通。正因為它需要流通,流通的規則、方式需要用到技術,以及能夠出現在不同的場景里。為什麼說現在的區塊鏈和隱私計算還在技術層面,沒到產業層面,因為沒有站在生產要素的層面思考問題。我堅信數據信任、交易、流轉一定會被實現,關鍵是我們各位產業參與者要互動,要有大量的場景去實驗,大量的政策引導,大量的科學研究,大量的各類公司參與共建。

徐敏:關於可信數據的事情,真相一定在,關鍵是有沒有足夠的信息來發現真相,很多時候信息發現的成本太高,特別是數據割裂帶來的影響。講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關於個人數據用戶的真實信息,當你申請信用卡或貸款時,需要輸入住址和緊急聯繫人等信息,這些信息的輸入是否真實,可以在運營商這邊校驗。之前銀行信息和運營商這兩者數據不能碰面,今天通過隱私計算兩者雖然不直接碰面但卻可以返回校驗結果,客戶填寫的地址離他真實地址有多遠的距離。銀行之所以這麼做,目的是為了發現這些客戶到底有沒有刻意寫錯導致信貸風險,我們將校驗結果和其他數據(如借貸多頭數據)做交叉分析,交叉完以後發現在這群客戶裡面有1%的用戶他既填寫假地址,同時又在多頭名單,而這些客戶的信貸風險違約率是其他客戶的3倍,這個數據表現已經屬於欺詐風險了。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通過多方數據校驗來發現並解決數據可信問題。

第二個,機構也可能數據造假或數據投毒,舉個例子,多家金融機構在一起共享黑名單,有的機構怕自己的客戶被別家挖走,於是在數據裡面投毒,把一些好客戶寫成黑名單。現在怎麼辦?我們最近在做一個項目是跟銀聯以及很多家銀行機構來做“短時多頭”用戶信息共享,目前每天大概有60多萬筆交易。通過隱私計算技術,查詢信息以及各家機構黑名單庫都保護起來,只是返回結果;我們也可以把每筆交易記錄都保存起來上鏈,通過分析發現機構方的數據庫有沒有做過手腳。所以區塊鏈技術在裡面能幫助大家通過體制化的方式來實現數據的可信,隱私計算能通過技術的方式實現數據本身的可信。

姚明:剛才的問題包括兩個:一個是數據可信問題,一個是數據貶值問題。先回答數據貶值的問題,數據價值在流通、交換和共享中體現,同時數據價值也會在原始信息的流通、交換和共享中貶值,因為可能會存在數據被緩存轉售導致價值下降。在有中介的數據流通過程中,還會引發更多數據安全和數據造假的問題。當我們在談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的作用時,除了去中心化和增加信任外,還有另一個特性就是去中介化。隱私計算技術通過交換、共享與流通數據的計算價值,來達成去信息中介,所以隱私計算技術不但不會讓數據貶值,而且能讓數據保值和增值。

再回答數據可信的問題。嚴格來說,區塊鏈技術本身並不能解決原始數據可信問題,區塊鏈能夠解決數據以某種形式上鏈后在流轉過程中的存證、溯源與監管等問題,增加數據上鏈之後的使用信任,但並不能解決數據在上鏈之前被惡意造假或投毒等問題。但是區塊鏈確實可以增加數據造假和投毒的成本。例如當一家金融機構在使用合作數據達到一定的數量和周期后,可以通過交叉核驗、智能算法和持續分析,看數據在其風控模型中的效果是否下降、穩定性是否能夠保障,以此來判斷這家數據機構是否有數據造假或數據摻水等現象發生。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拿出證據,區塊鏈就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整個數據的使用和參與計算過程中,可以將其通過合約及存證的方式將過程記錄在區塊鏈上,一旦發現引起懷疑的風險點,都可以去驗證,一經發現作惡就給予商業懲罰和司法懲罰。區塊鏈和隱私計算技術本身並不會解決數據最原始的可信問題,但是它能夠解決一旦數據被應用之後,如何更加可信、更加安全,和以更好的價值增值模式服務於客戶。

凌從禮:我同意區塊鏈不能解決數源質量不高或者造假的問題。因為有時候造假可能是故意的,哪怕用到區塊鏈,如果你知道他造假,但你懲處或者處罰它的成本太高,你可能會因此放棄懲罰。區塊鏈只能保持追究造假的證據,還需要有配套,通過其他的制度,能夠很輕易處罰造假者,或者有抵押在裡面,一旦造假,立馬就知情。因為數據有很多都是小的東西,你可能知道他造假,但是進行懲罰的成本更高,這樣經濟上會導致你不得不放棄,這個問題就很難解決。應該是區塊鏈加上其他更方便的懲處機制在裡面,可能會更好。

區塊鏈和隱私計算能否賦能數據交易?

主持人:前兩個問題關於數據的隱私,數據的確權和共性,接下來的問題數據如何交易,請問各位嘉賓,區塊鏈或者隱私計算這些技術能否給數據交易帶來一些改變?

莫曉康:數據的交易是一個複雜的工程問題,需要構建很複雜的基礎設施才能真正完成,區塊鏈和隱私計算只是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而要把這件事情做成,需要產業界和科研界若干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經可以看到不少這方面的科研性質

凌從禮:數據交易可以分為數據源或者叫數據要素本身的交易和數據加工過之後的產品。如果是原始數據的交易,目前來看,原有的機制或者技術很難達到想要的結果,區塊鏈或者隱私計算提供了另外一個思路。我個人看好利用區塊鏈和隱私計算生成一些數據的產品然後進行交易,目前還在探索階段,因為確實沒有一個很好的案例可以學習。

姚明:數據交易確實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我認為當前數據交易有三個核心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數據確權的問題,數據要素流通市場的發展首先要明確數據要素的權屬問題,在權屬明確的基礎上保證數據應用的授權鏈完整。二是在交易流通過程中如何保障數據安全的問題,數據資產的特殊性表現在數據可以通過交易而被複制,複製之後又可以被無限轉售,造成數據價值損失,同時可能的信息泄露問題更是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三是數據交易要有可度量的計費計價能力,這涉及到數據的價值如何評估,如何在公正公平的市場中交易流通。

我認為“區塊鏈+隱私計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三個問題。隱私計算技術可以讓數據的交易從信息轉移變成價值使用,也就是說可以從原始信息的流通變成計算價值的使用。區塊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數據確權、過程可信和追蹤溯源等前置問題,而隱私計算通過對已經確權的數據進行分權,將數據的計算使用權從所有權中剝離,以此能夠達成讓數據在安全可信的條件下進行“價值”的流通交易和共享,並且在多方參與的數據交易場景下,可以基於區塊鏈上的貢獻度智能合約對數據價值進行量化,為數據定價提供客觀依據。

徐敏:我非常同意姚總的觀點,整個數據交易過程當中有兩個重點問題。第一是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的問題,數據作為一個特別特殊的生產資料,它可以近乎零成本被複制。當被複制時,一方面會帶來數據安全的隱患,另一方面數據方失去了數據的定價權,因此使用權與所有權分離是非常核心的問題,隱私計算是可以解決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的技術手段。第二,關於制度方面,特別是數據的權責關係。數據的所有權問題很難定義,它就像土地,像水,它到底屬於誰?我們可以先將這個問題擱置,去關心數據的開發權和使用權,然後秉承誰開發誰收益、誰使用誰負責的方式來推進。將今天解決不了的問題放在一邊,一邊走一遍來完善這個制度,來推動數據交易體系的建設。

陳霄:我非常贊同前面兩位嘉賓的觀點,目前整個區塊鏈的產值還非常低,因為大家都在研究技術,或是賣技術,賣IT產品,沒有真正地將它變成一個數智中國的基礎設施,也就是說它現在還只是在很前期的狀態。當區塊鏈與數據或商業結合時,這個行業價值將變得非常大的,也是我為什麼非常看重這個行業的特性。

回到數據交易的問題。第一是所有權,第二是定價權。我們在做未來社區時,就強調一定要給大家一個擁有數字資產的錢包或一個權證,你的數據就在這裡,你的數據你保管。第二個問題,關於定價,我認為數據或數字是真實世界的一個投射,也就是數字孿生的投射,價值一定不只是數據本身,它一定要回歸到真實世界的東西,這個東西可能是一塊地,背後帶來的是居住,是人類的一個需求,是一個服務。

我們在實踐中也在思考數據能否對應真實世界中那些可以被度量的東西?如果無法對應就無法定價,沒法進行價值交換,這是定價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純粹只是數據在純虛擬空間進行交易,不能進行價值上的轉移,數據交易就不能夠成立,所以定價權是價值轉移的過程。以上就是我認為數據交易需要解決的最重要的兩點。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665155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1-07-26 12:42
下一篇 2021-07-26 12:5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