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改造30年,醫院開始主動“變聰明”

訪問原網址

圖源自視覺中國

圖源自視覺中國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糖尿病患者,1.14億人需要定期服藥,為這一龐大的患者群體提供健康管理一直是大難題,但隨着醫療信息化的推進及智慧化升級,這個難題正在逐漸被攻克。

家住滄州市滄縣的吳爺爺患有糖尿病多年,隔一段時間就要坐車到醫院,挂號、就診、繳費,再取葯,這套他患病以來最熟悉的流程在今年被互聯網醫院替代了,在線複診、購葯、取葯都可以在家完成。

吳爺爺常用的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原價23.76元,通過線上醫保結算后只需要自己支付5.03元,藥品配送人員當天就會送葯上門。他感慨稱,“這跟我跑醫院買葯掏的錢一樣多,還省下了路上花的錢和時間。”

為院外的慢病患者提供線上服務,是醫院推進信息化建設、進行智慧化轉型過程中升級的能力之一。

從出門看病花上大半天到在家動動手指就享受醫藥服務,這段流程的簡化,對患者來說,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解決,但醫院的這項服務從無到有,所經歷的時間遠比智能手機的發展迭代更加漫長,過程也更審慎。

無論是政策制定,還是IT技術的應用落地,推動中國醫療系統變革的力量近30年來未曾間斷,而醫院作為醫療發生最為核心的場景,在這場巨變中從相對低效變得更加卓效,從單一走向多元,從被動轉為主動,目前又邁向了從信息化向數智化轉型的新發展階段。

簡單開局,持續探索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網絡技術興起,各行各業都在被顛覆、被革命,但人命關天的醫療領域則要謹慎許多。可事實是,隨着醫院分級管理制度的推進,城市經濟的發展,患者劇增、流水大漲的名院首先就有了強烈的信息化需求。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剛有着20多年的從業經驗,幾乎見證了醫院信息化發展的全部過程。他告訴鈦媒體App,“到了九十年代,各家醫院開始通過信息化的方式來規範財務流程,目的是把患者的挂號、收費情況,以及後續的收支搞清楚,這也基本是醫院開始做信息化的共同方向。”

信息化改造30年,醫院開始主動“變聰明”

早期針對人員信息、經濟核算等環節所做的信息化改造,是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的雛形。

最具代表性的是以301醫院(解放軍總院)為主研發的“軍字一號”醫院信息系統,隨後越來越多的HIS企業隊伍出現,為下一階段的醫院全面信息化發展打下技術基礎。

進入二十世紀,HIS系統的功能逐漸完善並趨於豐富,從最初單一的“進銷存”功能,逐漸衍生出醫生、護士工作站,並針對門診、住院、藥房等其他場景利用信息化輔助和升級。

與HIS系統同步發展的還有臨床信息系統(CIS,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以醫患為中心,但進展緩慢,具體包括檢驗科信息系統、放射科信息系統、電子病歷、PACS系統等。

不過,變化自2010年出現。當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原衛生部)印發了《電子病歷基本規範(試行)》的通知,將電子病歷(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的發展確立為醫院臨床信息化的重心。
圖源自視覺中國

圖源自視覺中國

據梁志剛回憶,在這之前,各大醫院支持信息化發展的業務部門還是計算機室,或隸屬於醫學工程科,等同於醫院的設備維修部門或採購安裝維修部門。隨着各大試點醫院開始基於前期信息化積累探索電子病歷的建設,醫院原有的計算機室升級為信息中心,成為醫院管理部門之一。

2011年,《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方法及標準(試行)》推出,設定8個等級,為了達到評級標準,電子病歷的建設在國內大大小小的醫院中全面鋪開。

“完整的電子病歷一定是臨床醫療的全面信息化,並非是簡單的病歷編輯器,不是字面上的醫療文書電腦化。”中國醫藥信息學會電子病歷專委會主任委員、知名醫療信息化專家陳金雄強調,電子病歷包含五個內容——全面的臨床信息系統、暢通的信息共享、完整的臨床數據中心、全過程閉環醫囑管理、有效的臨床決策支持。

至此,醫院信息化改造進入第二階段,從提升醫院管理效率,進階為提高醫療質量。電子病歷的發展也是醫院從信息化邁向智慧化的重要依託。

院內,一場傳統模式大改造在政策指引下穩步推進,以2016年為起點,隨着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火熱,醫院信息化建設變得更加深入,智慧醫院發展提上日程。

院外,一場創新革命搶跑開闢了互聯網醫療賽道,2014年成為行業元年,微醫、好大夫在線等平台型互聯網醫療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首先幫助一部分醫院打通了線上挂號、預約等服務。

但新舊勢力早期仍不乏有“對立”論調。把周期拉長,在中國醫療拾級而上的發展中,醫院與互聯網醫療各有側重,現如今在數智化醫療階段相遇,形成合力,這是后話。

醫院“進化”,態度轉變

回顧上一階段,醫院的信息化發展經歷磨合,走上了高速通道。

醫院信息中心成立之初,技術工程師要與醫院其他業務的醫務人員溝通,雙方的理念和認知力完全不同,“聽誰的”一度存在分歧,而最初的信息化系統入院后,負責IT建設的院外角色欠缺後續的運維服務,也引來醫療工作者對於使用體驗差的一致吐槽。

在這些細節的不斷修正中,醫院信息化能力逐漸得到肯定,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后,2017年,政策推動陡然提速。時間量變推移到了信息化改造質變的節點。這一年,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開始做無紙化建設,信息中心主任梁志剛跟隨全程,最有切身體會。

按照病歷管理規範,患者病例需要保存差不多30年,在信息化之前,對任何一家醫院來說都很難做到,而且這些數據也很難被利用,調取難度巨大。無紙化建設后,多年頑疾迎刃而解。

2019年,電子病歷滲透率達到71.1%,在臨床管理系統滲透率中穩居前三。

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一路波折前進,但一年後,突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國內醫院系統經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測試,線上診療、智慧服務等需求大漲,與此同時,醫院信息化發展中積攢的問題也集中爆發。

醫院信息化的整體推進涉及規劃、投入、研發等多個方面,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又涉及需求、產品、標準、評價等多個環節,但整個發展起始階段沒有頂層規劃涉及,這導致結果認定先行,醫院採購的系統廠家不同,信息化建設路線就不同,各家醫院信息系統接口也不盡相同。

陳金雄表示,雖然單體醫院內實現了跨部門的數據流轉,但醫院本質上的數據孤島屬性依然存在,大量數據仍然無法被打通共享和有效利用。再者,有些信息化應用流於形式,無論是運維還是院端,都不夠重視應用效果的評價,系統實用性不強,且醫生使用體驗遲遲沒有得到改善。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醫院信息化發展參差不齊,而廠商的產品相對單一、涉及領域較窄,醫院在已有基礎上對新產品的要求已經非常高,但能匹配需求推出產品的廠商卻不多,這也是陳金雄口中所說的“缺產品”。

舊問題暴露,新困難不斷。疫情之外,醫院線下場景也已經到了“不可不變”的階段,一方面,在取消葯佔比以及藥品集采等一系列政策實施后,醫院開始面臨較重的運營壓力,而醫療服務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凸顯,服務質量、患者體驗成長為醫院的新“攬客”優勢,另一方面,互聯網醫院相關政策指引接連落地,醫院作為醫療核心場景,不可能置身事外。

多重驅動因素之下,醫院信息化向智慧化轉型升級按下加速鍵。2021年3月,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試行標準發布,在信息化的基礎上,試行標準要求將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應用於醫療場景,以全方位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同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遠程醫療和互聯網診療,建設智慧醫院。
圖源自視覺中國

圖源自視覺中國

但醫院信息化建設的數字轉型,急需新鮮的血液來賦能。有所成就的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始向醫院輸出自己經年打磨的解決方案,醫院在享受到技術革新帶來的便利之後,從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擁抱。京東健康智慧醫療事業部負責人胡少奇告訴鈦媒體App,現在除了主動去敲醫院大門之外,越來越多的醫院也在主動“上門諮詢”。

醫療數智化,醫院智慧化

2020年3月,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京東互聯網醫院作為河南省的首家中醫互聯網醫院,正式落成。

河南中醫一附院通過“豫中一”App或者小程序就能為患者提供在線複診、便民門診、特需醫療、雲診室、處方開藥、繳費、藥品免費配送等一站式服務。這讓醫院的診療、醫藥服務沒有因為疫情而發生中斷,線上成為線下的強力補充。

2022年1月,河南中醫一附院京東互聯網醫院還上線了能夠與名醫專家視頻問診的“雲診室”服務,現有32名知名專家“雲坐診”,服務用戶中有近八成來自外省。截至今年7月1日,河南中醫一附院全院767名醫生全部上線互聯網醫院,累計註冊患者人數近30萬,服務範圍覆蓋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

河南中醫一附院通過線上服務完成了能力邊界的延伸,從曾經的患者上門求醫,轉為如今的醫院主動將醫療服務送到患者面前,並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患者用戶。

這是京東健康面向醫院的數智醫療解決方案呈現的成果之一,也是醫療向數智化邁進過程中,智慧醫院線上服務能力升級的一個切面。

醫院的服務體系信息化發展20餘年後,進入了以臨床為核心、以患者為中心的全面醫療服務能力建設階段,重在解決院內場景中醫生工作壓力大、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慢病患者管理不全面等長期存在的痛點。

而此時,數智化應用技術、大數據、供應鏈、運營服務等能力也日臻成熟。疫情催化之下,技術沉澱與醫院需求加速碰撞。互聯網醫療企業作為第一梯隊的“技術持有者”,成了醫院智慧化過程中不可缺失的角色。

按照胡少奇的話說,“醫院對互聯網公司的能力象限也在發生變化,醫院的需求我們能滿足,我們的能力醫院能接受,大家互相‘匹配’上了。”

針對醫院智慧化轉型要求,京東健康推出了互聯網醫院綜合解決方案、數智診后服務綜合解決方案、院端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等全場景綜合解決方案,將醫療服務診前、診中、診后的各個環節串聯優化,達到的效果是——提高醫療服務效率、擴展醫療服務形式、降低醫院運營成本。
圖源自京東健康

圖源自京東健康

互聯網醫院綜合解決方案,是將互聯網醫院打造成為用戶解決醫療健康問題的第一入口,拓寬服務範圍、拓展受眾人群,再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成為醫護“助理”,提供排班管理、智能日曆、病種匹配、風險測評等服務,並通過運營支持中台、雲藥房運營中心、醫共體運營中心、可視化平台等模塊內容,幫助醫院擴大服務範圍。

數智診后服務綜合解決方案主要面向醫院、科室、醫生,通過診后隨訪內容庫的建設,與醫生聯合推出不同疾病領域的隨訪服務,再輔以任務激勵機制、居家智能監測設備等手段,實現患者診后全周期數據跟蹤。

院端一體化供應鏈解決方案則是依託京東健康的供應鏈基礎設施和運營服務兩大體系,上至匹配醫院門急診藥房、門診醫技科室、住院藥房及住院病區、手術介入、後勤庫房、信息中心,下至京東大藥房、京東葯急送等線下服務業態,再結合醫院場景輸出貫穿全程的解決方案,幫助醫院在整體管理和運營層面實現降本增效。

除了面向醫院場景的多種解決方案輸出,京東健康還針對政府端推出了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建設方案,涵蓋健康城市打造、一體化信息平台搭建,以及構建醫、葯、保、健、養五方面全場景醫療健康服務。

上述數智化醫療能力的全面輸出有賴於京東健康前期在技術開放平台、大數據應用體系、運營支持體系、供應鏈管理體系、一體化交付平台五大能力建設上的持續投入。

數智化醫療在2021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互聯網大廠作為行業新勢力深度參與其中。但是就醫院場景而言,目前的數智化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

在陳金雄看來,醫院的轉型升級有六大內容——以治療為主轉為以健康為主、以線下為主轉為線下線上並重、以院內為主轉為院內院外並重、從片段式治療轉為全程在線化治療、醫療業務協同以院內為主轉為跨院區協同、醫院從被動式診療轉為主動式服務。

要實現這六大內容的轉變,醫院和企業都任重道遠。企業作為賦能者,陳金雄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去建設醫院的數智化能力:首先,要有戰略維度更高,立足於數字化轉型高點,把握未來醫療發展方向,其次,實現價值醫療信息化,讓信息化真正產生價值,而非滿足於功能交付,最後,深入理解業務,抽象出業務模型,讓產品跟業務融為一體。

京東健康擁有醫藥電商底色,其本身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而電商基因又賦予了其對客戶和用戶體驗的重視,強調運營效率與實用效果、以及改善醫患對信息化產品的使用體驗——這些都成了京東健康數智醫療場景化綜合解決方案的特色屬性。

但在利用自身優勢之外,胡少奇也表示,優勢同時也是羈絆,會為服務延伸帶來枷鎖性效應,京東健康不是單純就固有優勢在做拓展,而是一直在堅持打磨出更多與醫院業務本身相連接的數智化產品。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媒體報道

      搜狐  鈦媒體

相關事件

  • 信息化改造30年,醫院開始主動“變聰明”  2022-08-20
  • 華卓科技完成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  2022-02-09
  • 三級等保成標配,互聯網醫院安全架構報告發布  2020-09-23
  • 通策醫療:具備很好的盈利性和成長性,但目前處於相對高估值水平  2020-09-07
  • 2020年互聯網醫院報告:行業內互聯網醫院數量已經達到577家  2020-08-06
(0)
上一篇 2022-08-20 22:20
下一篇 2022-08-21 00: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