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一定需要人形機器人嗎?

從第一本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誕生以來,人類就沉迷於創造另一個人形生物。而隨着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智能 AI
和人形機器人開始在科幻小說和電影中大幅登場。從《復仇者》中的終結者
T-800,到《我,機器人》中的桑尼,再到《鋼鐵俠》中的各式各樣的鋼鐵盔甲,人形機器人伴隨着每一代人成長。

我們真的一定需要人形機器人嗎?

《復仇者》海報

在現實社會中,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卻沒有電影和小說中那麼順利。幾十年來,有無數家企業,乘興而來湧入這個賽道,卻又敗興而歸。讓人不得不懷疑人形機器人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有史以來第一個人形機器人是隸屬於WestingHouse公司的 Ron Wensley 在1927年製造的Herbert Televox,這台機器人本質上就只是個電路板。最初這個名為Herbert Televox的電路板可以根據不同的聲音代碼來對特定的開關進行操作。

這款產品可以說毫無賣點,甚至連廣告公司都不願意為其做宣傳。Ron Wensley曾 委託公司的廣告部進行宣傳,但遭到了拒絕。於是他為這款機器人加入了粗糙的頭部和四肢,並畫了一張華盛頓的臉,將它打造成一款“機器人”出售。這樣的促銷手段成功地引起公眾甚至是美國軍方的注意。

我們真的一定需要人形機器人嗎?

Herbert Televox

Herbert Televox的誕生讓Ron Wensley得到了公司的重視,並於1929年被調任俄亥俄州的電器部門,在部門工程師的幫助下,Wensley開始了新一代機器人項目的開發工作。公司研發的投入,令新一代機器人 Elektro得以面世。相比於功能單一的Herbert Televox,Elektro擁有更加實用的聲控功能,可以說是實質上的“歷史上第一款人型機器人”。

我們真的一定需要人形機器人嗎?

Elektro

Elektro可以根據操控員的語音指令進行行動,完成走路、抽煙、數數等26種不同的動作。不過受到當時技術的限制,這種語音指令只能按照固定的腳本進行。

和Herbert Televox相比,Elektro擁有更多功能。但其本質仍是以內部的控制單元為主的機器,只不過是通過增加四肢和頭部讓他們看起來像人,以此來進行商業宣傳。畢竟能夠像人類一樣行動和完成各種工作的機器人,已經足以讓人們為其驚嘆。

時間來到21世紀,人形機器人似乎變得不太一樣了。本田於2000年推出了第一代真·人形機器人 Asimo,這款機器人擁有人類一般的行動能力,可以像人一樣行走、奔跑和跳躍。

在正式亮相之後,本田一邊着手二代機器人的研發工作,一邊帶着第一代 Asimo 在全國進行巡演,吸引日本民眾的目光。漸漸地Asimo也開始投入正式的工作,從事接待、演出等各種工作,在IBM等公司從事接待員的工作。但 Asimo 的智能程度並不算高,這台機器人更多的工作是展示和教學,在實際工作上還不能代替真人。

我們真的一定需要人形機器人嗎?

本田製造的機器人 ASIMO

Aldebaran Robotics 也曾在2006年推出過一款社交機器人 Nao,與其他機器人不同的是,NAO 可以通過現成的指令進行可視化編程,方便用戶自行探索不同的使用領域。這款機器人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投入使用,用來作為教育工具和護理師,幫助照料自閉症兒童。和 Asimo 一樣,Nao 的實用性並沒有讓他成為一款商業機器人,更多是作為研究工具存在。

而從2010年開始,人工智能技術成為風口,人形機器人終於有了“大腦”,可以開始處理一定的專業性工作。NASA 曾經在2010年推出過探索機器人 Robonaut 2。這款探索機器人在2011年隨着發現號航天飛機登上國際空間站,並在那裡協助宇航員完成一些危險的工作。

Robonaut 2 由 NASA 和通用汽車公司聯合研發,掌握先進的控制、感應和影像技術。可以幫助人類完成更多的工作,比如建設工廠、生產汽車甚至是太空探索。

2013年,波士頓動力發布人形機器人 Atlas,並利用數年的時間將這個機器人研發出成身體協調性極高的跑酷機器人,並加入了 AI 系統,讓Atlas 不斷地學習和進化,目標是幫助人類完成各種高風險的探索工作。

2015年,軟銀旗下法國團隊推出了人形機器人 Pepper ,並讓這款人形機器人進軍社交領域。 Pepper具備語音識別技術和情緒識別能力,可以像人類一樣進行交流。這樣讓 Pepper獲得了進入金融、零售、教育、護理等行業的機會,並可以像人類一樣完成各種各樣的工作。

我們真的一定需要人形機器人嗎?

Pepper

AI技術的發展讓人行機器人獲得過一次質的躍遷,但當AI的技術發展放緩之後,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也逐漸緩慢下來,甚至可以說舉步維艱。龐大的研發成本,讓不少機器人公司都陷入了財政危機。

由於缺乏商業價值,本田在2018年開始逐步停止了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工作,曾經風靡一時的 Asimo 機器人也開始慢慢退役,不再進行演出和展覽。而停止研發的原因,主要是人形機器人缺乏商業性,其龐大的研發成本使其無法賺取到足夠的利潤。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人形機器人表演已經失去了新鮮感,看人形機器人表演甚至不如看虛擬偶像表演。

波士頓動力也因為機器人的銷量慘淡幾次易主,直到探測機器狗Spot的商業化模式確定才有所緩解。不過最後收購了這家機器人公司的現代汽車也表示,他們希望波士頓動力回歸研發工作室模式,藉助波士頓動力在機器人方面的技術能力,幫助他們的機器人項目取得成功。

而軟銀也在今年6月宣布人形機器人 Pepper 停產,並開始裁減法國和日本的機器人開發團隊。已經進入多個領域的Pepper從此從市場上退出。雖然軟銀還保留着重啟 Pepper 生產項目的可能性,但這將付出高額的代價,而重啟 Pepper 后所能帶來的利潤,恐怕並不能彌補。

從商業的角度看,人形機器人更像是人類追逐的一個科幻夢。

人形機器人已經深陷技術泥沼,但異形機器人已經大步向前,開始實現商業化。波士頓動力的 Spot 已經開始量產,並在貨運、山地運輸、災難救援等領域被投入使用。而索尼的陪伴型機器人機器狗 AIBO 也在日本地區復活,開始為人群提供陪伴服務,並在醫療等行業開始嶄露頭角。

這些異形機器人同樣裝有AI程度較高的操作系統,可以自主接受來自用戶的命令並完成相應的指控。同時,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上,這些異形機器人也可以隨意改造成不同的造型,比人形更能適應不同的環境。各種仿生學部件,可以讓他們像動物一樣穿梭在空中、山地、海洋等不同的場景之中。

我們真的一定需要人形機器人嗎?

波士頓動力 Spot

異形機器人存在各種樣式,包括機械臂也屬於其範疇。京東去年在香港上市時,一同參與敲鐘儀式的,就有一台機械臂。而此類機械臂已經被京東布置在多個不同的崗位上。分揀、運輸、庫存管理,這些非人形的機器工具可以在各個崗位利用自己的 AI 能力配合員工完成各種工作。

而在 AI 的幫助下,一些機械工具甚至完全取代了人類工人。小米在2020年就公開了自己的無人工廠,這座1.86萬平方米的黑燈工廠中只配備了100多名維護人員,平時的生產工作都由各種各樣的機器臂完成,而他們的年產量高達上百萬台。

具備 AI 能力的機械臂已經越來越多地投入到實際的生產工作之中。雖然他們不具備機器人一樣類似人形的外觀,但從實用角度來說,他們和機器人並沒有任何區別。甚至因為專註某部分功能,這些智能機械擁有更高的生產效率。

而人形機器人,最主要的戰場還是醫療和教育領域。他們可以提供類似人類的教育和陪伴服務,減少人類的工作量。這類陪伴型的機器人能夠陪伴行動不便老年人或者幼兒,為他們的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也能減輕監護人的工作負擔。

相比較冷冰冰的工業機械人,陪伴用的人形機器人通常會被設計得更可愛一些,讓人們更容易接受這些“機器伴侶”。而在 AI 技術的加持之下,這些機器人也能夠不斷地適應用戶的習慣,像真人一樣滿足這些用戶的相應需求,而語音學習能力的增加,也可以讓機器人與用戶更好的交流,滿足使用的溝通需求。對於需要更多陪伴的用戶來說,人形機器人可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

當然,以目前的 AI 技術來說,這些機器人還不能完全替代人類的進行溝通,他們仍然需要更多的學習和技術改進。想要讓陪伴型機器人真正地做到和人類一樣提供陪伴服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對於目前的機器人市場來說,缺乏實用性的人形機器人,並不能成為市場主流。

受制於目前的技術手段,人形機器人對於市場來說,還是一個處於早期發展的產物,還不能幫助人類更高效地完成各種服務。但對於目前的主流工業市場來說,高效率的異形機器人仍然是主流。機器人的價值在於幫助人類完成各種難以完成的工作,而想要高效率地完成各種各樣的工作,像不像人,並非最重要的事情。

(0)
上一篇 2022-09-30 21:31
下一篇 2022-09-30 21: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