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KSTAR聚變研究裝置已實現30秒1億℃條件維持

在 2022 年 9 月 7 日發表於《自然》雜誌上的一篇文章中,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 Yong-Su Na 團隊,詳細介紹了他們是如何讓核聚變反應堆維持 30 秒的 1 億攝氏度極端高溫的。雖然當前實驗裝置的規模相對有限,但不斷刷新的研究成果,正在讓我們逐漸接近未來可用的商業聚變反應堆。

SEI_123307213.jpg

韓國超導托卡馬克高級研究實驗(圖自:Korea Institute of Fusion Energy)

學界普遍推測,商用核聚變還要數十年才能走向現實。但在此期間,我們在理解和結果方面的漸進式進展也在不斷湧現。

比如 2021 年進行的一項實驗,就已經實現了能量輸入與輸出的自維持,現研究團隊正在制定商業反應堆的概念設計。與此同時,法國大型 ITER 實驗性聚變反應堆的工作也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

41586_2022_5008_Fig1_HTML.png

研究配圖 1 – 托卡馬克幾何結構與 FIRE 模式的參數演變

據悉,對等離子體的控制,是聚變反應堆研究中的一個難點。若接觸到器壁,等離子體就會迅速冷卻、抑制反應、並對容納它的腔室造成重大損害。

研究人員通常使用各種形式的磁場來控制等離子體,比如藉助 ETB 邊緣傳輸屏障。它能夠在反應器壁附近形成壓力急劇截止的等離子體,這種狀態可阻止熱量和等離子體的逸出。

其次是 ITB 內部傳輸屏障,該方案可在靠近等離子體中心的地方產生更高的壓力 —— 但兩者都難以避免不穩定的問題。

41586_2022_5008_Fig2_HTML.png

研究配圖 2 – FIRE 模式與混合模式之間的比較

好消息是,Yong-Su Na 團隊在韓國超導托卡馬克高級研究(KSTAR)的實驗裝置上,成功運用了改進后的 ITB 技術。

通過實現低得多的等離子體密度,他們的方案似乎提高了等離子體的核心溫度、並降低了邊緣的溫度,因而有望延長聚變反應堆的組件壽命。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 Dominic Power 表示,為增加反應堆的能量輸出,你可以讓等離子體變得極熱、緻密、或增加限制時間。

41586_2022_5008_Fig3_HTML.png

研究配圖 3 – 快離子與電子密度之比

不過這支韓國研究團隊發現,密度限制實際上比傳統的操作模式要低一些,而這不一定是壞事 —— 因為它可以通過核心中更高的溫度來補償,這絕對是一項振奮人心的進展。

只是我們對物理學的理解能否擴展到更大的設備上,目前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確定。所以像 ITER 之類的裝置,其體型要比 KSTAR 要大得多。

Yong-Su Na 補充道,低密度是這項研究的一個關鍵。而等離子體核心的“快速”(或更高能的)離子 —— 即所謂的快速離子調節增強(FIRE)—— 則是維持反應器穩定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1586_2022_5008_Fig4_HTML.png

研究配圖 4 – FIRE 模式的旋動模擬結果

目前該團隊尚未完全了解其中涉及的機制,且由於硬件的限制,反應會在 30 秒后停止。展望未來,KSTAR 有望達成更耀眼的成就。

現在 KSTAR 正在停機升級,通過將反應器壁上的碳成分換為鎢,Yong-Su Na 表示此舉將提升實驗的可重複性。

41586_2022_5008_Fig5_ESM.jpg

擴展數據圖 1 – KSTAR 裝置的外內部視圖

最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 Lee Margetts 表示:

聚變反應堆的物理特性正在逐漸深入人心,但在建造一座切實可行的聚變反應電廠之前,仍需克服一些技術障礙。

其中包括如何從中提取熱量,並用它來產生電流的方法。顯然到了這一步,研究的重點將更側重於工程學、而不是物理學。

(0)
上一篇 2022-09-08 22:10
下一篇 2022-09-08 22: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