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雲迷途:組織動蕩,巨額虧損,雙重上市底氣何在?

近三月以來,金山雲一直負面纏身。從六月財報發布呈現出的持續虧損,到七月因被列入“預摘牌”名單被迫遞交港股招股說明書,再到八月發布公告稱CEO王育林因個人身體健康原因辭職。這家雷軍堵了十年的上市公司,正一步步地陷入新的輿論漩渦中。

金山雲迷途:組織動蕩,巨額虧損,雙重上市底氣何在?

進入2022年以來,國內的雲計算市場並沒有隨着時間的演進而變得更加成熟冷靜。反而是隨着國資雲、信創雲等新興雲廠商的出現,以及字節、快手等互聯網企業先後推出自有雲業務,正在進入新一輪的排位競賽當中。

“國內Top 5的雲廠商中,可能總會有1-2個變動的機會。”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多位業內人士紛紛表示。變動之下,金山雲的宿命將會是怎樣的?而這背後,跟金山雲一同的第三方獨立雲廠商們,又將面臨著怎樣的處境?

金山雲迷途:組織動蕩,虧損不斷

6月中旬,金山雲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實現營收21.7億元,同比增速近20%,超出市場預期。然而,營收增長的同時,凈利潤方面的表現卻不盡如意,一季度,金山雲凈虧損5.548億元,同比2021年同期凈虧損3.822億元,虧損進一步加劇。

這不是金山雲首次虧損,相比起此前長達十年的持續虧損,這一季度的虧損並不那麼突出。據金山雲此前財報,2017-2021年間,金山雲分別虧損7.14億元、10.06億元、11.11億元、9.62億元以及15.89億元。

金山雲迷途:組織動蕩,巨額虧損,雙重上市底氣何在?

連年虧損背後,金山雲的市場份額,也開始受到擠壓。據IDC數據,從2017年上半年到2021年第三季度,中國公有雲IaaS市場不斷擴大,但金山雲的市場份額從6.8%降至2.8%。

2011年,雷軍出任金山軟件的董事長,緊接着在2012年,金山雲成立。背靠着金山以及小米集團提供的資源及訂單支持,金山雲開啟了快速的融資上市之路,至2020年5月,在先後完成了6輪融資之後,金山雲自金山軟件集團分拆並登陸納斯達克完成上市。並在登陸納斯達克首日股價大漲40.24%,股價上漲至23.84美元/股。

然而很快,在經歷了上市之後連續數月的股價上漲后,金山雲最終在2021年2中旬迎來下跌。截至目前,金山雲美股股價已低至3.24美元/股,較發行價跌超80%,總市值不足8億美元。

金山雲迷途:組織動蕩,巨額虧損,雙重上市底氣何在?

受美國監管政策及今年5月份被列入“預摘牌”名單的影響,投資人對於金山雲美股表現失去信心在所難免,但對於長期虧損的金山雲而言,通過美股市場吸納社會資金的能力減弱,意味着公司後續業務的擴張及整體經營,將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資金”壓力。

為突破投資人信心缺乏導致的美股融資難困局,7月27日,金山雲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申請在港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然而緊隨其後,8月8日,金山雲發布公告稱,金山雲CEO王育林因個人身體健康原因遞交辭職報告,由公司董事、副董事長鄒濤出任代理CEO。

擬雙重主要上市之初,曾經帶領着金山雲踏上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的王育林卻選擇了離去,高層的變動不免引發外界擔憂。事實上,金山雲的人員變動不止高層,據脈脈平台用戶爆料,從去年12月開始至今年6月,金山雲便一直在持續裁員,裁員範圍基本覆蓋所有業務線。裁員數量達2千人,有的部門甚至直接被團滅。而裁員的原因則是因為,“公司持續虧損”。

金山雲迷途:組織動蕩,巨額虧損,雙重上市底氣何在?

獨立雲廠商黃金時代“終結”

2013年初,在金山雲成立一年之後,王育林加入金山並擔任金山雲總裁一職。如今,伴隨着王育林悄然離場,外界紛紛表示,“金山雲的一個時代結束了”。事實上,這同時也可以看做是在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后,整個雲計算行業“獨立雲廠商黃金時代”的終結。

2012年前後,隨着智能手機引發的移動互聯網浪潮到來,包括金山雲、UCloud、青雲QingCloud等在內的一批國內獨立雲廠商先後創立,它們幾乎都選擇押注與智能手機密切相關的直播、視頻和遊戲賽道,服務了諸如抖音、快手、拼多多等這一類客戶。

然而如今,隨着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廠商越來越重視自有雲的建設,這些原本屬於第三方獨立雲廠商的雲計算市場,正在被自建雲業務的互聯網廠商們搶走。

8月上旬,快手發布視頻雲品牌StreamLake,正式進軍B端業務領域。這一舉動被外界看做是快手即將做雲的先兆。據快手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快手雲服務業務已經處於測試階段,預計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將投入市場。”而在此之前,由於Tik Tok受海外政策影響,字節跳動順勢在國內推出了火山引擎,並在2021年底上線字節雲服務。

“一旦快手業務也全面轉向自有雲服務,留給獨立雲廠商們可供爭奪的互聯網大廠僅剩拼多多一家了,僧多粥少之下,競爭只會更加激烈。”有業內人士評價指出。隨着整個互聯網行業的增速下滑,已經進入成熟之年的互聯網行業,已沒有太多的雲客戶可供開發。

反映到財報上,包括金山雲、UCloud、青雲QingCloud等第三方獨立雲廠商在內的企業,在財報數據上的表現也不盡如意。在經歷了2020年之前的短暫增長后,Ucloud的股價不僅一路狂跌,今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增速也開始由正轉負,從上一季度的18.17%,轉為-25.73%。此外,青雲科技也已經連續5年虧損,歸母凈利合計虧損8.8億元。

非互聯網行業真的是突破口?

互聯網之外,開發更多傳統行業以及政企行業客戶,正演變為包括獨立雲廠商在內的所有雲廠商的一大趨勢。然而這一新興的賽道之上,又有多少的機會是屬於金山雲等獨立雲廠商呢?

在傳統行業,雖然目前各大企業對於業務上雲的認知正在變得越來越發深入,但在具體落地的過程中,出於業務安全及穩定等方面的考量,各家推進業務上雲的速度都比較慢。“傳統行業對新技術接收慢,他們的業務上雲推進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快,對於業績的拉動速度也不會很快體現。”在服務了美的、廣汽等傳統行業客戶后,雲宏科技內部人士李楠對新浪科技感慨道,“To B行業本就是一門慢生意”。

與此同時,隨着阿里雲、華為雲等廠商也開始將觸角延伸到政企、傳統行業等領域,這些企業所具備的由新產品、硬件、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以及上層應用軟件等一體化的綜合技術能力,也正在對體量更小、能提供服務更少的獨立雲廠商們造成新的衝擊。

此外,在面向政企、央國企等企業客群領域,由於這一類企業對於安全合規、數據管控方面的要求和一般的商業企業是不同的,因此對於雲服務的要求也便不一致。這一背景下,大量的國資雲以及信創雲的出現,開始搶佔並侵蝕了大量的雲計算市份額,不僅僅是獨立雲廠商,就連阿里雲、騰訊雲這一類頭部公有雲廠商,面對國資雲廠商的崛起,有時也顯得束手無策。

金山雲迷途:組織動蕩,巨額虧損,雙重上市底氣何在?

以天翼雲、移動雲以及聯通雲三家國資背景雲廠商為例,在剛過去的2022年上半年,三大電信運營商雲業務收入增速均超100%。其中天翼雲收入281億,同比增長100.8%;移動雲收入234億,同比增長103.6%;聯通雲收入187億,同比增長143.2%。三家雲廠商中,天翼雲、聯通雲上半年收入已超2021年全年,移動雲與2021年收入僅相差8億。與之相對應的是,在最近的兩個季度中,國內雲計算市場份額第一的阿里雲,市場增速僅20%左右,排名第二的騰訊雲也僅30%左右。

“最初阿里雲、騰訊雲起來時,是一些中小企業、個人或者一些中型企業先上雲,他們只要雲的功能可以滿足需求而且便宜就上了。但現在的趨勢是,國企央企大規模上雲,他們更加強調安全可信合規,所以國資雲、私有雲、專有雲市也更快速的發展了。”長期從事雲計算行業分析研究的王濤對新浪科技表示。

在王濤看來,在發展了十多年之後,國內的雲計算行業不僅市場格局逐漸穩固,反而是大家的競爭越發的激烈了。“目前雲計算市場中Top5的企業中,可能還會有1-2個變動的機會。”雲計算市場的終局未定,整個行業仍處於激烈的競爭中。

激烈的競爭之下,持續虧損同時又迎來高層和基層人員大幅變動的金山雲,可還再托得起港股市場投資人們的信心?

文 | 周文猛

編輯 丨 韓大鵬

(0)
上一篇 2022-08-19 08:20
下一篇 2022-08-19 08: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