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難變現,滋生灰產鏈條的輕鬆籌要被賣了?

經歷高管離職、暴力裁員等一系列風波后,輕鬆籌被傳尋求出售。近日,有消息稱輕鬆集團正在市場上尋求整體出售,估值為20億元,並與眾安、水滴、陽光保險等意向方多次接洽,但最終未達成收購事宜。輕鬆集團隨後否認,表示未有相關計劃。不過,種種跡象顯示,輕鬆集團面臨多重經營壓力。

成立於2014年的“輕鬆籌”,是國內最早的大病籌款平台,業務模式是在眾籌成功的項目中收取2%服務費。趁着互聯網的東風,早期輕鬆籌發展十分迅速,共斬獲4輪融資,投資方不乏騰訊、IDG等知名機構。但2017年C輪融資后,再未傳出融資消息。

公益能否做成生意?輕鬆籌這類互聯網眾籌平台一直飽受爭議。作為行業先行者,輕鬆籌從最開始的公益導向,再到後面的業務擴張,盈利始終是難題。隨着“誘捐”、“抽佣灰產”等透支公眾信任力的事件屢次爆出,監管越加趨嚴,輕鬆籌也漸漸失去對資本的吸引力。

眾籌滋生灰產,輕鬆籌的硬傷

“輕鬆籌有硬傷。”

輕鬆籌傳出20億元尋求整體出售後,一位諮詢公司合伙人如此評價。該合伙人表示,輕鬆籌發展受限,與監管政策收緊有直接關聯。監管趨嚴下,輕鬆互助平台關閉,互聯網保險新規實施對其業務形成明顯制約。

公益難變現,滋生灰產鏈條的輕鬆籌要被賣了?

作為大病籌款的先行者,輕鬆籌早期發展順風順水,也確實幫助到了一部分急需救病錢的人們。但在流量收割和信用消耗之下,輕鬆籌的商業模式始終不被人看好。

95年的陳雪回憶到,自己大三那年,室友患了重病需要20萬進行長期化療。由於室友家庭十分貧困,難以拿出款項。發現輕鬆籌宣傳廣告的陳雪,於是建議室友發布信息籌集款項,在同學們的轉發互助下,最後陳雪室友籌集了13.6萬。

對於陳雪室友這類無錢就醫的人說,輕鬆籌確實幫助其解決了燃眉之急。輕鬆籌以微信朋友圈、QQ轉發的熟人求助裂變模式,也獲得了流量的湧入,一度與彼時的快手、拼多多、趣頭條並稱為“下沉市場四大天王”。

根據輕鬆籌披露的數據,2015年輕鬆籌醫療救助板塊上線2.3萬個項目,籌款金額1.8億元。

不過,商業公司需要生存和盈利,無法百分之百做公益或慈善。憑藉眾籌獲得巨大流量后,輕鬆集團、水滴公司這類互助平台,最終目的是要建立“眾籌+互助+商保”的模式組合,變現落腳點是“商保”業務。

但發展過程中, 輕鬆籌因管理不善和眾籌醜聞,孕育了極大的信任危機。

有患者發布信息時曾問詢輕鬆籌工作人員,缺少相關證件怎麼辦。輕鬆籌工作人員回應稱,籌款人只需要提交相關的醫療證明,無需提交資產審核和鑒定,即可發起籌款。

這樣的低門檻,幾乎是搜索一張病歷就能用,套用模板就可以博同人們善意和金錢,群眾的愛心在這裡被過度地挖掘與透支。甚至於,輕鬆籌還養肥了一批專業的“灰產”。

有媒體報道,一位患者稱遇到主動表示能幫助籌集治療費用的平台工作人員。僅一個月,該患者就在平台籌款約12500元,結算卻發現到手僅8040元,35%籌款被對方“抽佣”。事情發酵后,輕鬆籌、水滴籌回應稱將嚴厲打擊此類行為。

公益光環下灰產盛行,網絡互助平台頻遭監管點名。2020年9月,中國銀保監就發文指出,部分網絡互助平台會員數量龐大,屬於非持牌經營,涉眾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前置收費模式平台形成沉澱資金,存在跑路風險。

採用預付費模式的輕鬆籌,恰恰踩中了“資金池”等紅線。

儘管輕鬆籌未公布資金數據,但有業內人士曾估算,若是按照貨幣市場基金的收益率,每年70億元左右沉澱資金,能得到超過2億元的凈利潤。這還沒算上輕鬆互助沉澱的現金。外界也質疑,輕鬆籌為了利潤才會審核不甚嚴格。

備受爭議下,2021年3月24日,輕鬆互助宣布正式關停。彼時,據最新一期均攤公示顯示,輕鬆互助的均攤人數高達1734.8萬。 這對於憑藉“眾籌+互助+商保”的模式組合而立足的輕鬆籌來說,不吝於是一次“斷臂”。

裁員、融資停滯,

公益變現走不動了?

外部監管趨嚴、疊加自身業績不佳,輕鬆籌融資也陷入停滯。天眼查信息顯示,自2017年獲得2800萬美元的C輪投資后,輕鬆籌再未融資。融資停滯的4年裡,後起之秀水滴籌已上市。

2019年9月,輕鬆籌更名為輕鬆集團前一個月,市場上傳出了“眾安在線計劃投資輕鬆籌8000萬美元”的消息,但是遲遲未能等來後續。當年12月,又傳出“眾安在線退出,陽光保險或投資8000萬美元”的消息。

然而,傳聞中的這筆融資,同樣沒了下文。

為了強化保險業務,輕鬆籌於2019年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保險業務。輕鬆集團創始人楊胤邀請了前安心保險總裁鍾誠加盟,擔任輕健康保險事業群CEO;隨後,原弘康人壽首席風險師張科也出任輕鬆集團CEO。

此後,輕鬆籌在保險領域狂奔,初心也離公益越來越遠。甚至在爭奪流量和商業變現路上,不惜虛假宣傳。

“免費領65000元重疾保障金”、“一元投保”。一直以來,輕鬆保廣告在社交平台頻頻可見,但消費者卻投訴不斷。有消費者反映稱,所謂的“一元投保”,在購買后卻是次月142元起的連續扣費,一不小心就會中招。

亂象頻出,監管腳步也漸漸靠近。2020年12月,銀保監會公布了多種健康險產品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例,並點名輕鬆籌、水滴籌旗下保險平台。

銀保監會指出,這類平台在宣傳銷售短期健康險產品過程中,存在“首月0元”“首月0.1元”等不實宣傳(將首月保費均攤至後期保費),或首月多收保費等問題。

公益難變現,滋生灰產鏈條的輕鬆籌要被賣了?

同一時間,輕鬆集團兩位CEO張科、鍾誠先後離職。之後,輕鬆集團曝出了暴力裁員的負面消息。有網友稱, 輕鬆籌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將人力外包方簽下的數千名員工優化調整。

在此之前,輕鬆集團的創始人楊胤曾為公司畫了一張宏偉的藍圖,即覆蓋“檢+醫+葯+康+險”全產業鏈的多元化健康保障矩陣,為用戶提供“事前保障+事後救助”相結合的一攬子健康解決方案。為此,輕鬆籌還入股了一家互聯網醫院。

隨着高管接連出走,輕鬆集團業績和商業模式承壓,想要實現這一宏大藍圖絕非易事。 “公益”與“生意”如何平衡,這一問題時刻限制着輕鬆籌的發展步伐。再加上競爭對手和監管制約,輕鬆籌變現的每一步都很難。

(0)
上一篇 2022-07-01 23:06
下一篇 2022-07-01 23: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