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融e購個人版將下架 銀行系電商落寞

銀行系電商平台正在逐步淪為“棄子”,6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6·18”電商節大促前夕,工商銀行發布公告官宣將於6月末停止其電商平台融e個人商城的相關業務。

從2012年首家平台落地至今,銀行系電商平台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然而,在歷經了不溫不火、佛系對陣電商狂歡節之後,有些銀行已經調整了相關戰略,將旗下電商平台與本行手機銀行或信用卡商城進行整合,只有少數平台還在運行,在互聯網電商平台鏖戰火熱的當下,銀行系電商平台前路渺茫。

工行融e購個人版將下架 銀行系電商落寞

融e購個人商城相關服務將停止

一年一度的電商狂歡節“6·18”即將到來,互聯網電商平台正在進入最後的促銷衝刺階段,然而卻有一家國有大行宣布將停止旗下電商平台個人商城服務。近日,工商銀行發布《融e購個人商城重要公告》表示,因業務調整該行將於6月30日24:00停止融e購個人商城相關服務。

據了解,融e購是工商銀行在2014年1月12日正式推出的電子商務平台,運營至今已八年之久,並發展成為涵蓋B2C、B2B等業務且功能齊備的綜合性電商平台。融e購個人商城彙集數碼家電、汽車、金融產品、服裝鞋帽、食品飲料、珠寶禮品、交通旅遊等十幾大品類,數百個知名品牌,近萬件暢銷商品,支持工商銀行用戶積分抵現支付訂單。

自推出以來,融e購就一度被譽為銀行布局電商業務的龍頭範例,根據工商銀行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融e購平台全年累計實現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2017年這一數據為1.03萬億元,2018年交易額增長至1.11萬億元。

據融e購客服人員介紹,自6月30日24:00起,融e購個人商城的服務將全部停止,如用戶需要進行積分兌換、購買貴金屬和公益捐贈,可以登錄工商銀行手機銀行辦理。

談及工商銀行此次關閉融e購個人商城服務的考量,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分析稱,以前,銀行系電商平台多以獨立App運營,但與互聯網巨頭系電商平台相比,其在互聯網思維、用戶運營和商品豐富度等方面均有差距,即使是大型商業銀行在電商業務競爭中也很難佔得便宜,且電商平台投入很大。因此,在移動互聯網紅利見頂的背景下,銀行系電商平台的關閉也就不難理解了。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21年12月29日,工商銀行就對融e購個人商城的部分功能進行了調整,關閉非自營商品或服務的純現金購買模式,消費者在融e購購物時需要支付不低於1元的個人綜合積分(667積分)。

一位業內人士稱,工商銀行在近一年多的時間也逐步在將融e購業務進行冷卻,究其原因就是該平台的影響力不是很大,運營成本較高。

除了關停個人商城服務之外,工商銀行還表示,將於6月30日24:00停止融e購企業商城公開銷售、商圈銷售、跨境貿易等相關服務,票據經紀、工行集采、司法拍賣等服務功能入口遷移至工商銀行門戶網站首頁。針對此次停止融e購個人商城相關服務以及電商業務未來轉型布局計劃,北京商報記者聯繫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進行採訪,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6·18”銀行系電商集體“啞火”

2012年,建設銀行成立國內首家銀行系電商平台善融商務,開啟了銀行系電商業務發展先河,在這之後交通銀行交博彙、農業銀行E商管家、中國銀行中銀易商、工商銀行融e購、光大銀行購精彩等平台紛紛上線,銀行系電商平台“遍地開花”。

不過,經過了數年的發展后,有些銀行已經調整了相關戰略,將旗下電商平台與本行手機銀行或信用卡商城進行整合,只有少數平台還在運行。“6·18”電商狂歡節馬上就要來臨,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今年各家銀行系電商平台對“6·18”活動的宣傳都比較低調,截至記者發稿,均未提前進行宣傳造勢。

建設銀行電商平台善融商務為消費者提供包括數碼、家用電器、生活用品、家紡、美妝個護、品質美酒、食品茶飲、服飾鞋包等多類商品信息,但該平台在網頁上並沒有標明“6·18”活動,促銷活動信息一欄的最新內容也停留在2021年10月18日。

不久前,建設銀行宣布因業務調整,自4月25日起,將善融商務經營主體由建設銀行變更為建信金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信金服”),由建信金服負責善融商務經營。

同樣,因6月底將暫停個人商城服務,工商銀行融e購平台也並未對“6·18”電商狂歡節進行造勢,不過該平台向消費者推出了積分特惠、積分兌好物等活動。

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電商平台購精彩商城也未標出“6·18”相關宣傳字樣,該平台除了為消費者提供個護美妝、食品酒飲、數碼家電等商品外,還提供紀念鈔、金銀幣、郵票等商品的出售。當下,銀行系電商平台參與活動的方式也主要為電子券抵扣、積分抵扣兩種,除此之外,用戶也可以選擇分期免息購買商品。

相比銀行系電商平台“6·18”參戰情況,互聯網電商平台的推廣活動則強勢得多,京東“6·18 ”好物奇妙夜、天貓“6·18”等造勢活動已早早拉開序幕。對此,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電商平台是銀行擁抱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標誌之一,但隨着發展,企業也逐漸意識到,銀行做電商業務和真正的電商平台還有一定的差距,不管在運營還是成本核算等方面,電商市場格局早已穩定,無法被輕易撼動;另外,從用戶轉化留存等數據來看,轉化成果不足。“6·18”銀行系電商平台整體“啞火”屬於正常的市場化下選擇的行為,也標誌着銀行數字化轉型進入了更務實的階段。

下一個十年如何走

銀行系電商在誕生之初曾被寄予厚望,原因就在於銀行擁有豐富的C端、B端客戶資源,可以依靠提供金融服務來獲取收入,比如支付通道的收入、融資服務的收入等。

從運營模式來看,當前銀行系電商平台主要有三種模式,第一種為僅做B2B,第二種為僅做B2C,第三種為綜合的“B2B+B2C”平台,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全生產鏈的綜合服務。不過,無論採取哪種模式,銀行布局電商平台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盈利,而是將平台變為和客戶聯繫的紐帶,完成對客戶價值的二次利用以及開發。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當前,某些銀行系電商平台,沒有針對商品、店鋪構建評價體系,技術支持和創新方面遠不如傳統電商平台,體驗不佳導致平台難以留住客戶。作為傳統金融機構,銀行紮根於線下網點,在宣傳造勢方面發力不夠,品牌知悉度不高。

在互聯網電商平台發展風生水起的當下,銀行系電商平台無疑是在夾縫中生存。在於百程看來,銀行系電商平台是銀行自建場景的一種方式,最終還是為金融業務服務。銀行系電商平台定位主要還是服務客戶,提升客戶黏性,積累客戶數據,而並非以銷售額最大化為目標,因此在策略上和互聯網電商平台常以低價、促銷帶動銷售實現規模效應不同。銀行系電商在不具有規模效應的前提下,在降價上也難有競爭力。

外部競爭環境不利、物流、服務、系統、客戶體驗等方面不具有優勢,銀行系電商平台未來如何發展?王蓬博進一步指出,從用戶運營的角度來看,銀行系電商平台從選品種類到規模都應該有所控制,不應該繼續做成類似互聯網電商平台這樣大的規模;銀行系電商業務從市場化的角度來看,缺少各方面的競爭優勢。

在蘇筱芮看來,銀行系電商平台未來發展如何,取決於銀行資金流、信息流、物流之間的協調統籌能力,需要突破傳統銀行的桎梏,更多地融入互聯網思維。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0)
上一篇 2022-06-09 08:13
下一篇 2022-06-09 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