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稱台積電砸萬億新台幣擴產2nm製程

6月5日,台灣《經濟日報》、聯合新聞網等台媒報道稱,島內企業台積電將斥資1萬億新台幣(約合人民幣2262億元)在台中擴大2nm製程產能布局,已向當地監管部門提出設廠用地需求。實際上,現在談論2nm製程可能有些為時過早,畢竟台積電和三星的3nm還未實現量產

按照計劃,三星將搶先台積電一步在2022年上半年量產3nm製程,而台積電之前透露的3nm量產時間是2022年下半年。不過近期行業分析師郭明錤在推特上爆料,台積電3nm和4nm改良版直到2023年才能實現大規模量產,將導致今年的新款iPhone只能使用5nm改良版和4nm製程。

至於更下一代的2nm製程,台灣《工商時報》報道稱,台積電去年開始進入2nm研發,計劃於2025年開始量產。而三星芯片代工業務的高管也曾在去年10月透露,該公司有望在2025 年下半年使用其2nm製造工藝量產芯片。這凸顯出兩大晶圓代工巨頭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近兩年二者均曾宣布大規模投資計劃。

Tom's Hardware報道截圖
Tom’s Hardware報道截圖

當然,英特爾也是目前世界上仍有意願且有條件研發先進製程的三大玩家之一。該公司今年4月透露,預計下一代Intel 18A製程(相當於1.8nm)將提前在2024年下半年投產。英特爾CEO基辛格甚至認為,該公司將憑藉其18A製程再次成為工藝性能的領導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英特爾已經下單荷蘭ASML近20億人民幣一台的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刻機。

英特爾製程路線圖(資料圖)
英特爾製程路線圖(資料圖)

事實上,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台積電等半導體製造巨頭在追求製程升級的同時,也應該思考一下2nm及更先進製程的市場空間問題。畢竟在成熟製程(28nm及以上)能滿足大多數需求的背景下,隨着以往先進製程的最大用戶——智能手機的增長到達天花板,如果沒有同等量級的使用領域出現,將無法分擔2nm等更先進製程的研發生產成本,隨之而來的可能是尖端工藝性價比降低,用戶越來越少。

美國喬治敦大學沃爾什外交學院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發布的數據顯示,台積電一片採用3nm製程的12英寸晶圓,代工製造費用約為3萬美元,大約是5nm的1.75倍。在裸片(die)面積不變(即升級架構,不增加晶體管數量)、良率不變的情況下,未來蘋果A17處理器如果採用3nm製程,成本將上漲到154美元/顆,成為iPhone成本最高的部件,而5nm的A15處理器只是iPhone 13的第三大成本零部件(低於顯示屏和攝像頭模組)。

(資料圖)
(資料圖)

目前,台積電即將量產的3nm製程的用戶尚不明朗。2021年12月,台媒“Digitimes”曾報道指出,用得起台積電7nm以下先進製程的客戶越來越少,大部分客戶都停留在7nm,5nm以下大客戶只有蘋果、聯發科、高通、AMD、英偉達、賽靈思,以及跨界的谷歌和特斯拉等大企業。至於還沒量產的3nm,客戶更少,除蘋果外,英特爾將是第二家採用台積電3nm製程的大客戶。

2022年一季度,台積電各製程收入佔比 圖源:台積電
2022年一季度,台積電各製程收入佔比 圖源:台積電

更遠一點的2nm,島內媒體目前能想到的客戶也只有蘋果和英特爾等大公司,而隨着英特爾自己量產18A製程,未來是否還會在台積電下單尚不得而知。《工商時報》報道稱,由於台積電第一批2nm芯片將在2026年交付給客戶,目前還不清楚蘋果哪些芯片使用2nm製程。有分析師推測,英特爾將在其代號Lunar Lake的處理器中,使用台積電的2nm來製造圖像模塊。

其實如果沒有美國制裁,華為無疑也將是台積電最先進製程的用戶之一,這對於台積電攤薄研發成本等方面相當重要。但事與願違,儘管台積電“貴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在技術、設備等方面仍受制於美國。

財報顯示,台積電2021年總營收為1.59萬億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3549億元),同比增長18.5%;稅前凈利潤為6631億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1480億元),同比增長13.4%。而在2020年,這兩項業績指標的增速分別為25.2%和50.0%。相對來看,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的營收規模僅為台積電的十分之一,但增速要更快。財報顯示,2021年中芯國際未經審計的營收為356.31億元,同比增長29.7%;凈利潤為107.33億元,同比增長147.8%。

文 / 呂棟

(0)
上一篇 2022-06-06 21:02
下一篇 2022-06-06 21: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