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也入局!為何傳統連鎖巨頭們都看上了你的咖啡錢?

逛街買運動服裝的時候,你會想順便喝杯咖啡嗎?近日,李寧跨界開設“寧咖啡”一事勾起了大眾的好奇心。業內分析稱,咖啡對於李寧來說僅是輔助工具,想要與專業咖啡品牌相抗衡還有較大距離。而除了李寧,中石油、中石化、中國郵政等傳統行業巨頭也都盯上了咖啡賽道。為何傳統行業都想要分咖啡這一杯羹?

李寧為何“不務正業”開咖啡店?

此前,天眼查App顯示,李寧體育(上海)有限公司申請註冊“寧咖啡NING COFFEE”商標,國際分類為餐飲住宿,鞋服巨頭跨界賣咖啡一事引起了大眾的好奇與關注。

隨後,李寧方面對中新經緯回應稱,公司關注零售終端的消費者購買體驗,希望通過優化店內服務,提升顧客在購物時的舒適度和體驗感。在店內提供咖啡服務,將是李寧針對零售終端消費體驗環節的一次創新嘗試。

較早前,便有博主在社交媒體上打卡李寧專賣店中的現磨咖啡,稱消費后可以免費喝一杯。“寧咖啡”的消息官宣后,李寧在官方微博宣傳其廈門旗艦店時,圖片中可看到“寧咖啡”的身影,也有網友晒圖稱已經喝到了。

李寧廈門中華城旗艦店店員告訴媒體,“咖啡飲用目前不對外營業,來店顧客購買商品達到499元后可以贈飲一杯”。據悉,提供咖啡業務的門店,基本上屬於“購物中心大店”或者大型旗艦店,而多數面積較小的店鋪目前暫無此項服務。

李寧官方微博截圖
李寧官方微博截圖

由此可以推測,未來“寧咖啡”或將以佔據李寧線下門店一部分的形式出現。通過公司年報可知,截至2021年底,李寧旗下特許經銷商5905家,直接零售商1232家,共計7137家。也就是說,李寧或將坐擁超過7000家線下店,這一數字超過了星巴克的5000餘家和瑞幸的6000餘家。

李寧在財報中稱,年內公司繼續優化渠道建設和布局,聚焦購物中心大店,持續推動旗艦店等高效大店落地,同時持續推行店鋪結構優化,加速處理虧損、低效和微小面積店鋪。

從近年來的主營業務來看,對於咖啡領域來說,李寧算得上是“門外漢”。李寧2021年度總營收225.72億元,其中服裝業務貢獻了過半營收,其次為鞋類,營收佔比42.1%,而器材及配件佔比5.5%,業務分類中並無餐飲行業的身影。

對於李寧開咖啡店的消息,網友們眾說紛紜。有人表示支持李寧跨界,如果咖啡好喝可以嘗試;也有觀點認為這種跨界模式較難盈利。

微博截圖

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中新經緯表示,咖啡對於李寧來說僅是輔助工具,以達到增加黏性的功能,屬於滿足、貼近新生代消費者需求的舉措。咖啡並不是李寧的主營業務,對於其主營業務的影響也較小。從行業角度看,目前咖啡賽道屬於高速增長、高速擴容的節點,處於紅利期,未來會有更多品牌進入,也會有更多差異化的產品。

凌雁諮詢管理首席分析師林岳分析稱,李寧門店多只是一個基礎,咖啡和鞋服業態不同,想要購買服飾鞋帽的消費者,通常不會想到要在店內享受一杯咖啡,而且咖啡還會佔用門店的體驗空間。

連鎖巨頭盯上咖啡市場

跨界賣咖啡,李寧並不是頭一家。實際上,跨界咖啡的這條賽道可謂十分熱鬧。

據媒體報道,2月,中國郵政旗下第一家郵局咖啡落地廈門國貿大廈,最便宜的一杯咖啡22元。此外,咖啡店還售賣茶飲、甜點和郵局周邊。據了解,此前中國郵政還曾銷售奶茶。

2021年2月,同仁堂開設了咖啡店“知嘛健康”,“養生咖啡”的概念一時間吸引了大批年輕人。據媒體2021年報道,從門店效益來看,銷售量最高的咖啡類飲品並沒有帶來大額利潤,而是作為引流手段,真正帶來利潤的是保健品和亞健康診療。與同一地段的星巴克、Tims咖啡相比,同仁堂咖啡的銷量仍有較大差距。

“兩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也踏足了咖啡領域。2018年,中石油開始在旗下的崑崙好客便利店鋪設現磨咖啡,據報道,目前中石油崑崙好客咖啡的門店已超過120家。

2021年2月,中石化與連咖啡成立的合資公司推出自有品牌“易捷咖啡”,主要銷售咖啡飲品及輕食,消費者還可選擇“送上車”服務。易捷咖啡官方公眾號顯示,截至2021年11月,該品牌在北京、蘇州等地擁有54家門店,主要位於中石化加油站內。然而,這一數字與其“3年開設3000家門店”的計劃依然相差甚遠。

為何傳統巨頭們偏愛咖啡?對此,青桐資本投資總監趙馳蕾對媒體分析稱,傳統品牌邁向快消,原因之一是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傳統品牌也面臨著一些問題,比如競爭激烈、增量到了天花板、利潤空間被壓縮等,所以需要去擴充自己的渠道。此外是品牌自身能力外溢,比如供應鏈渠道、點位或品牌認可度等,拓展新品類大家也會為其買單。

據艾媒諮詢預測,中國咖啡市場已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2021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約3817億元,預計行業保持27.2%的增長率上升,2025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將達10000億元。

作為非專業選手,傳統巨頭們的入局,會擠占星巴克、瑞幸們的生存空間嗎?對此朱丹蓬分析稱,整體來說,跨界賣咖啡機會還是有的,但與專業咖啡品牌相比之下機會並不大。

“從李寧、中國郵政、中國石油等巨頭的跨界可以看出,他們跟專業做咖啡的品牌定位就不一樣,其具有網點渠道資源、門店成本、流量等優勢;但需要顧慮的是缺乏先天咖啡基因的他們能否真正打磨好產品。比如,場景和品牌調性這兩方面,在競爭中恐成為傳統品牌的相對劣勢。”

(0)
上一篇 2022-05-15 08:19
下一篇 2022-05-15 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