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破天荒”一年兩次漲價讓業內不安

台積電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過去以“很少漲價”著稱。但在全球通貨膨脹、大規模擴產需要巨額資金等壓力下,該公司日前再度通知客戶將提高所有製程的價格。這也是台積電在一年內第二次提價,讓日媒“震驚”、台媒直呼“破天荒”,同時也讓業內感到不安。

就在台積電再次漲價之際,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半導體下游的終端需求正呈現低迷態勢。島內人士推測,在需求不如去年的背景下,台積電此次漲價應該集中在高性能運算和車載芯片等非消費電子領域,這也是未來一年預期相對明確的領域。

對於業內領頭羊帶頭漲價,觀察者網也聯繫了國內大型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和粵芯半導體。其中,中芯國際對漲價一事不予置評,粵芯半導體內部人士則坦言“漲價是業內普遍現象,但會在合理範圍內”。二者同時表示,國內疫情影響較小,目前生產正常。

台積電“破天荒”一年兩次漲價讓業內不安

《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截圖

5月10日,日經亞洲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台積電正計劃再次對晶圓代工業務實施漲價,目前已開始向客戶發出通知,理由是通脹壓力導致零部件、原材料和運費等生產成本上升,同時要確保大規模擴張產能所用的資金。

據多名相關人士透露,台積電這次漲價將覆蓋全部製程,包括先進製程和成熟製程,也將覆蓋從高端處理器、各類傳感器、驅動芯片到電源管理芯片的全部產品線,估計漲價範圍在“個位數字”左右,約為5%-8%。根據台積電與客戶的溝通,本次提價措施預計將在2023年1月開始執行。

日媒援引的一位知情人士稱,台積電提前通知是為了給客戶提供一些緩衝,以為價格調整做好準備,而該公司漲價是為了應對成本上升和解決歷史性產能擴張所需的巨額資金問題。另一位知情人士則稱,鑒於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等終端產品的需求放緩,客戶可能很難完全接受台積電的提價計劃,“對於高端芯片來說,這可能行得通,但對於成熟製程來說,客戶可能很難接受”。

近期,受俄烏衝突、國內疫情反覆、全球通脹壓力等因素影響,終端市場需求與消費者購買力呈下降趨勢。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3.11億台,同比下降11%;而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同比下降7%。

終端市場疲軟,勢必會拖累上游零部件供應商。

市場調研機構CINNO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SoC出貨量約為7439萬顆,同比下滑14.4%,3月單月出貨量同比下滑高達24.7%,環比下滑幅度也高達14.6%;同期,全球AM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約1.52億片,較去年同期下滑8.0%,較去年第四季度環比大幅下滑28.4%。

“進入第二季度,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終端需求持續不振,各大手機品牌繼年初下調全年目標后,繼續下修今年出貨量,目前全年出貨目標相比年初已下調超10%。”CINNO Research分析師告訴觀察者網。

台積電“破天荒”一年兩次漲價讓業內不安

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SoC出貨量 圖源:CINNO Research

下游需求低迷,生產端的成本卻在持續上漲。今年3月底,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公開表示,零部件和材料的成本正在急劇上升,推高了科技企業和芯片廠商的生產成本,這種壓力可能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與此同時,台積電還在持續巨額的資本支出,將在2023年前投入1000億美元擴充產能,今年支出400-440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本次漲價已是台積電一年之內第二次漲價。

台灣《經濟日報》在報道中形容此舉為“破天荒”,稱台積電過去幾乎“不漲價”,最多取消銷售折讓,但已有多家IC設計企業證實,確實收到台積電漲價通知。2021年8月,台積電曾向客戶發出通知,稱由於全球芯片短缺和大規模擴產計劃,將把全部製程漲價20%,這是該公司十年來最大幅度的漲價。

“島內的聯電和大陸的中芯國際在台積電漲價前已數次漲價,甚至某些製程的價格已經超過台積電。”日經新聞評論稱,儘管如此,台積電罕見的漲價舉動還是令人震驚,並讓芯片業內感到不安。

台積電“破天荒”一年兩次漲價讓業內不安

圖源:台灣《經濟日報》

日本野村證券指出,就整個半導體產業的趨勢來看,台積電漲價似乎與市場對於半導體周期上行觸頂的論調相悖。不過該機構分析稱,此輪漲價可解讀為台積電認為半導體產業下行情況將呈“軟着陸”,另外也代表台積電持續看好其所掌握的高性能運算商機,可抵禦智能手機等一般消費性需求疲軟對運營的衝擊。因此可以說台積電漲價是產業中的特例。

但也有觀點認為,台積電再次提價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和日本的擴產支出遠超預期。上個月,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表示,美國製造的成本令人望而卻步,在美國製造芯片的成本比台灣貴50%。

台積電再次漲價之際,中芯國際總部所在地上海正遭受疫情衝擊。不過,中芯國際內部人士告訴觀察者網,該公司生產一切正常,對於漲價一事該人士暫未置評。

南方城市廣州也多次出現疫情,位於當地的定製化芯片代工企業粵芯半導體內部人士告訴觀察者網,疫情對該公司影響很小,目前正常運營。這位人士還補充稱,漲價是業內普遍現象,但會在合理範圍內。

目前,粵芯半導體是廣東唯一進入量產的12英寸芯片生產平台,項目計劃分三期進行,計劃總投資約370億元,一期主要技術節點為180-90nm,二期技術節點延伸至90-55nm,三期技術節點進一步延伸55-40nm,22nm,三期建設全部投產後,將實現月產近8萬片12英寸晶圓的高端模擬芯片製造產能規模。

儘管包括台積電在內的多家芯片廠商都在擴產,但半導體設備行業似乎也在遭受芯片短缺的衝擊。日媒稱這些問題將使台積電等客戶拿到設備的時間延長最多達18個月,可能威脅到芯片行業的產能擴張計劃。

上個月,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CEO溫彼得在披露財報時提到,缺芯情況仍非常嚴重,一家大型工業集團甚至開始採購洗衣機,只為拆解取出其中的半導體,用於自家的工業模塊。他還透露,阿斯麥正面臨通脹擔憂,勞動力、材料和能源成本上升,以及購買零部件的額外費用,所有這些將使其毛利率下降1個百分點。

溫彼得表示,儘管當前宏觀環境帶來不確定性,但阿斯麥繼續看到所有細分市場的客戶對先進和成熟芯片製造技術前所未有的需求,目前沒有看到客戶對半導體設備的需求有任何減緩的跡象。他預計,芯片產能緊張將持續到2023年,該公司先進設備的等待交貨時間都已超過1年,所有客戶都在搶購老舊的半導體設備。

但市場對於半導體行業的預期也有不同觀點。

Gartner研究業務副總裁理查德·戈登表示,阿斯麥引用的例子似乎“有點極端”,不能代表實際情況,“我們剛剛看到半導體市場的一個典型峰值——芯片短缺、價格上漲、庫存增加,所有這些導致2021年非常高的增長和創紀錄的收入。但這是一個周期性市場。短缺狀況正在緩解,我認為已經過了周期的頂峰。”

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則在上個月的財報會上表示,半導體供應鏈不平衡的情況仍然存在,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消費電子終端市場方面的需求的確出現衰退,但MCU(微控制器)、電源管理芯片等需求依舊強勁,供應鏈的整體問題也來自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由於近期的供應問題、地緣政治等因素,供應鏈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維持較高的庫存水平,而非往常時期的庫存水平。

(0)
上一篇 2022-05-12 16:19
下一篇 2022-05-12 16: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