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加緊小行星探測和防禦研究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的數據,在太陽系中已經發現的小行星超過102.6萬顆。這些小行星的存在帶來了撞擊地球的隱患。雖然小行星撞擊地球發生概率極低,但危害極大。恐龍滅絕就被認為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后導致的。

根據研究,如果一顆直徑超過140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其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1000倍。2017年,一顆小行星撞擊了雲南香格里拉,儘管這顆小行星非常小,但仍產生了相當於540噸TNT的爆炸當量。此後,2018年、2019年又有兩顆小行星分別撞擊雲南省西雙版納和吉林省松原地區,引發中國對行星防禦研究的重視。

多國加緊小行星探測和防禦研究

目前,在小行星探測和防禦技術方面,美國、日本、中國走在世界前列。2021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一顆重約550公斤的航天器,準備進行“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這是人類首個小行星防禦測試任務,是動能撞擊技術在深空環境中的首次驗證。預計所發射航天器將會在實驗對象“迪迪莫斯”雙小行星系統接近地球時,以約6.6公里/秒的高速去撞擊這一系統中的較小的一顆小行星。NASA預計,航天器預計將於2022年10月撞擊該小行星。NASA稱,沒有摧毀該小行星的計劃,只是希望測試人類在受到小行星威脅時影響其運動軌跡的能力。

日本在小行星探測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受到世界關注。2003年5月份,日本發射了“隼鳥”號探測器,送往25143號小行星採集樣本。儘管“隼鳥”號因出現故障於2010年才返回地球,但這是人類第一次把小行星物質帶回地球。

2014年12月,日本又發射了“隼鳥2號”探測器。2019年,“隼鳥2號”在距地球3.4億公裡外的一顆名為“龍宮”小行星表面成功着陸。在回收艙採集了岩石樣本后,“隼鳥2號”探測器與回收艙分離,繼續太空之旅,預計將在2031年左右抵達編號為1998KY26的小行星進行不採樣探測。

中國10年前也曾開展過小行星探測活動。2012年12月,我國“嫦娥二號”衛星曾成功飛越探測了以凱爾特神話中戰神“圖塔蒂斯”命名的4179號小行星。這是我國首次開展小行星飛越探測,驗證了我國小天體探測的軌道設計和飛越控制能力。 

相關文章:

小行星和彗星撞擊地球的幾率有多大?

中國航天日丨行星探測工程下一步開啟小行星探測

我國將着手組建近地小行星防禦系統 為保護地球和人類安全貢獻中國力量

(0)
上一篇 2022-04-25 08:02
下一篇 2022-04-25 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