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學齡前教育App不只是配合“雙減”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出,“面向學齡前兒童培訓的教育移動應用一律停止運行”。有專家表示,北京此舉與“雙減”政策相符,體現了嚴格控制學齡前教育教學內容在線化的趨勢。(3月1日《法治日報》)

中辦、國辦去年7月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即“雙減”政策),要求各地統籌做好面向3歲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北京擬叫停學齡前兒童教育App,主要源於這類App增加幼兒及家長負擔,背離“雙減”精神。

表面上看,這類App的主要功能是啟蒙教育、寓教於樂,似乎不存在增加學齡前兒童學業負擔問題。但實際上,這類App提前讓幼兒學識字、拼音、英語等,如同“拔苗助長”,讓幼兒過早承受學習負擔,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同時,當幼兒深陷這類App長時間抱着手機不放,也給家長增加了心理負擔。

目前,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教育App多達幾十款,其中一款App運營商據說服務5億家庭用戶,準備衝擊A股。這說明學齡前教育App已經培養了大量用戶,也意味着有更多的學齡前兒童家長開始重蹈“雞娃”覆轍。所以,無論是“雙減”政策要求“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還是北京擬叫停學齡前教育App,都是應有之義,這既為幼兒減負,也為家長減負。目前,部分知名教育App已經自覺下架了學齡前兒童課程,但因各地沒有同時“喊停”,仍有不少學齡前教育App繼續運營。北京此舉具有示範意義。

在筆者看來,叫停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教育App,其意義不止是配合“雙減”政策為幼兒及家長減負,還有更深的用意是防範幼兒染上“手機依賴症”,避免他們的身心健康過早地受到手機及網絡傷害。相關數據顯示,無論是網民低齡化還是手機用戶低齡化都比較嚴重,若不及時控制,對兒童的身心傷害不堪想象。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0年5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互聯網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互聯網。新華社記者發現,當前網民群體顯現出“低齡化”趨勢,未成年人因為沉迷於網絡而引發的經濟損失和暴力事件層出不窮。即便不會引發經濟損失和暴力事件,也要防止傷害低齡群體的視力。

幼兒過早接觸手機、使用App,容易形成習慣、沉迷於網絡,且越往後越不易糾正,這對兒童生長會造成不良影響,其中某些傷害是不可逆的,比如視力下降。而北京擬叫停這類App,則有利於防止兒童青少年沉迷網絡而引發的一系列後果,同時也能減少相關問題對家庭和社會的影響。

但要指出的是,由於學齡前教育App可以跨區域下載、使用,而且App運營商分佈在全國多地,那麼僅北京叫停這類App的作用比較有限。希望各地有關部門按照“雙減”政策要求,同步叫停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所有教育培訓類App,以便最大化保護學齡前兒童,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適當遠離手機健康成長。

此外,不管是為學齡前兒童減負,或是防止幼兒沉迷手機網絡,不能只靠行政治理,還需要家長積極配合、正確示範。

(0)
上一篇 2022-03-02 03:10
下一篇 2022-03-02 03: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