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最近,科幻迷十分期待的《黑客帝國4》上映了。該系列最初的設定當中,具有超凡能力的人類 NEO,其意識以程序員 Thomas Anderson
的身份生活在虛擬空間里;而當人類反叛者領袖 Morpheus
幫助他脫離“母體”(Matrix)之後,他才明白過來,自己之前其實住在計算機里,無法分辨真實和虛擬。

黑客帝國在20多年前所描繪的這個科幻概念,終於在最近,在一群澳大利亞腦科學研究者的手中,成為真實了。

這些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顆真的、活的大腦

(這並不厲害,畢竟過去已經開發出來的人造大腦比比皆是。)

厲害的是:這顆人造大腦,它在生理的層面上,活在真實世界的一支培養皿里;它的腦部活動,卻發生在一個由計算機模擬出來的遊戲世界里。

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DishBrain,第一個可工作的“缸中之腦”

本月初,來自澳大利亞腦科學公司 Cortical Labs,以及澳、英、加等國多所知名學府的研究人員,在生物學論文預印本網站 bioRxiv 上發表了《體外神經元在模擬遊戲世界中學習並表現出知覺性》一文,首次展示了該團隊在腦科學方面前所未有的最新進展:

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團隊在培養皿中培育了一些活體腦細胞,連接外部電路來傳輸微電流信號。只用了短短几個小時,這些細胞就成功學會了如何玩《Pong》街機遊戲。

他們將這個系統稱為 DishBrain.

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這些活體腦細胞,來自人類和嚙齒動物源,在培養皿中和硅基電路板通過高密度微電極陣列實現了結合。電路傳輸微弱的信號,對細胞產生刺激效果,使得它們以為自己是《Pong》遊戲里的球拍。

從下圖中可以看到,對於模擬環境的遊戲畫面中發生的場景變化,腦細胞能夠產生有“知覺性”(sentient) 的反應。

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這些細胞,就像真的生活在母體/黑客帝國里一樣,”Cortical Labs 首席科學官 Brett Kagan 表示。

更令研究者感到驚訝的是,對於同一款遊戲,這些體外活體腦細胞的學習速度,比一般計算機神經網絡系統要快得多。

通常,傳統的計算機神經網絡需要大約90分鐘的時間,才能對於 Pong 遊戲的機理,和自己應該要做什麼,產生基本的了解;而訓練到一般人的遊戲水平,則可能需要幾百甚至上千小時的時間。

而對於 DishBrain,它了解遊戲機理和自己的身份,只用了5分鐘的時間,然後達到正常遊戲水平,總計訓練時間只用了“幾個小時”(十多個小節,每小節15分鐘)。

這些腦細胞,並非取自活體,而是從嚙齒類動物胚胎皮質細胞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 (hiPSC) 培育而成的,兩種來源皆可。培育出的腦細胞能夠在營養充分的環境里裂變生長,並且能夠在體外環境發展出生物神經網絡 (BNN)——這也是人類在體外環境所能夠培養出的,最為接近智慧生物大腦工作方式的生物神經元結構。

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腦細胞培育方式介紹,可以從嚙齒類動物的胚胎中提取皮質細胞,或 使用人體誘導多能幹細胞進行培養,再放置在高密度多電極陣列芯片上。

在此之前,全球多地的高校和研究機構都曾通過細胞培植、腦機結合等方式嘗試開發過體外大腦。

比如,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人類基因學院的科學家們,就在今年8月發布了他們在實驗室中培植出來的“大腦”。該系統能夠一定程度生成和控制感光器官,對可見光做出反應,約等於還在母體腹中5周大的人類胚胎的大腦所具備的能力。

然而 Cortical Labs 開發的 DishBrain,是第一個有論文背書,通過實驗手段的項目,它證明了體外腦細胞所組成的生物神經網絡,可以具備知覺性、學習能力、完成任務能力……等等更加“高級”大腦功能。

誠然,《Pong》是個非常簡單的遊戲,任何正常人,哪怕是幾歲的幼童,都能夠很快掌握,然而對於數量極其有限,並且採用比人腦構成方式更加“粗野”的自然生長方式,在實驗室環境培養的腦細胞來說,能夠在幾分鐘內掌握遊戲的要義,幾小時就學會玩遊戲——還是非常令人震驚的發現。

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DishBrain 的閉環反饋系統

來自澳大利亞的腦機結合先鋒

Cortical Labs 是一家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腦科學研究型公司,創立於2019年,於去年三月正式走出隱形狀態。

該公司的目標是造出一顆真實的大腦,讓它遨遊虛擬的世界。當然,如果你覺得這麼說太“虛”了,更實際一點的說法,就是:製造出真正實現硅+碳結合的計算芯片。

這樣的芯片,充分利用合成生物和人腦的力量,開發出一種全新的混合型人工智能,能夠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實現自動適應和問題解決。

在過去,大腦神經元的工作方式已經啟發了很多的計算技術方面的創新,比如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深度學習神經網絡,以及類腦計算等更加新穎的技術——然而,這些技術仍然屬於仿生的範疇,他們並沒有實現字面意義上的“硅碳”結合,沒有真正將字面意義上的“人腦”加入到計算系統里。

在這個真正“腦機結合”的方向上,Cortical Labs 團隊產出了令人興奮的結果。

Cortical Labs 的聯合創始人 Hong Weng Chong(下圖中間)是一位在醫療科技領域有着豐富資歷的連續創業者。他畢業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信息學系,既有軟件工程經驗,也是一位有着醫學博士學位的執業醫生。在創立 Cortical Labs 之前,Chong 在自己創立的醫療硬件公司 CliniCloud 擔任 CTO,該公司曾得到騰訊和平安創投投資,其推出的智能體溫計和聽診器備受專業用戶的好評。

另一位創始人 Andy Kitchen(下圖左二)著有多篇機器學習方面的論文,也是墨爾本當地機器學習/AI社群的最關鍵的組織者之一。

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值得一提的是,Cortical Labs 的創始理念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科學權威卡爾·弗里斯頓所提出的“自由能量原則”(又稱為主動推理原則)。

這個概念相當複雜,這裡我們就不贅述了,你只需要知道,它一開始是用來解釋自組織生命系統(比如一枚細胞,或者一顆大腦)的工作原理的,後來也被發現嵌套到統計、計算機、心理學、等很多其它領域時,和這些領域的經典、權威法則也都是“兼容”的——正是因此,自由能量原則被很多學者推崇,卻也受到了更多的挑戰。很多人批評它是一個形而上學的假設,難以通過科學實驗去證偽。

而如果我們再回頭看 DishBrain 論文的摘要,它是這樣寫的:

DishBrain 是一個在結構化環境中,利用腦細胞神經元固有的適應性計算能力,從而展示自然智能的系統……培養物被嵌入到一個模擬的街機遊戲“Pong”的世界中……

在此系統上,我們對此前無法實測的“主動推理”理論實現了實測,並且發現實際遊戲時間5分鐘以內就可以觀察到培養物具有學習能力……

進一步實驗結果則展示了閉環反饋在激發學習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培養物展現出了以目標為導向的自組織能力……

也就是說 Cortical Labs 過去幾年裡在人造大腦方面所作的實驗,正是對自由能量原則的實證,在神經科學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不過就目前來看,DishBrain 的初步成果並沒有得到與其重要性所匹配的關注。公司創始人為了吸引眼球,也忙着在 Twitter 等社交網絡上呼朋喚友來轉發,希望讓馬斯克看到,能夠在 DishBrain 和 NeuraLink 的猴子之間展開一場遊戲“battle”……

(NeuraLink 是腦機接口領域最受關注的公司之一,由馬斯克牽頭並投資。)

這家公司讓人造大腦真的活在“黑客帝國”里了

利用活體神經元的計算能力,創造硅基和碳基合成的生物智能,這種想法在過去一直局限於科幻的範疇里。

今天,DishBrain 項目已經證明,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硅碳合成的生物智能,似乎並不遙遠……

(0)
上一篇 2022-01-01 00:45
下一篇 2022-01-01 0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