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現在的AI已經開始參與論文打假了!就像是這樣,經過旋轉、拉伸和縮放之後的圖片,人眼或許無法辨認,但AI能看到數百個相似的特徵:

博雯 發自 凹非寺

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藍色線條表示相似特徵

即使通過高超的“圖像處理手段”把一張完整圖像中的局部畫面挪到自己的圖像里,也能一眼分辨:

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對於AI來說,這可能是秒認的活兒,甚至就算是一篇圖像繁雜的完整論文,也不過花費一兩分鐘。

但對於人眼可就沒那麼簡單了,比如知名學術打假人Elisabeth Bik為了尋找不同論文中使用相同圖片展示各自不同的實驗結果的例子,曾花費了整整2年時間。

而對於出版商們來說,刊登又撤稿中間的損失就更大了……

因此,最近幾年,AI打假員愈發頻繁地被引入了論文審查,尤其是圖像問題中。

比如,自今年1月份開始,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癌症研究專業協會,美國癌症協會(AACR)就已經開始使用AI軟件來評審旗下期刊文章里的圖片造假或重複問題了。

官方網站上也已經寫明:提交手稿中的所有圖像都需要通過AI軟件進行篩選。

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不僅是AACR,世界第五大出版商SAGE、老牌經典醫學期刊JCI、 JCI Insight都已經用上了這種方法。

自動圖像校對

這些期刊和出版商們所使用的是一個由以色列公司Proofig開發的同名軟件。

Proofig軟件基於AI技術和圖像處理技術,面向各種科學文稿中的圖像,包括所有類型的顯微鏡照片(光學、電學、共聚焦)、載玻片、蛋白免疫印跡(Western blot)、生物體內和體外圖像、植物圖像等等。

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軟件會從論文中識別圖像,然後提取它們共同的特徵進行比較。

這些“共同的特徵”包括對圖像整體的縮放或旋轉、部分重複或重疊、還有一些方位上的不同。

除此之外,軟件也能額外檢測到一些問題,比如高分辨率的原始數據被壓縮到更小的文件中時,可能出現的壓縮失真或壓縮偽影(Compression artifact)情況。

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一篇普通的論文通常在2分鐘以內可以檢查完畢,最多不超過10分鐘。

對於很多出版商來說,一篇已刊登的科學文稿里如果出現圖像剽竊這種學術不端的現象,那麼從調查、撤稿到後續的法律費用,平均每篇文章可能要損失百萬美元。

因此,很多出版商都樂意引入性價比較高的AI來和人工審查組一起工作。

AACR的一位期刊運營總監就表示:

很多作者也很高興能在出版前注意到一些“無意中的”圖像複製錯誤。

而對於我們來說,嚴謹的數據是我們期刊的一個顯著的標誌,因此,這(Proofig)絕對是值得投入的時間和金錢。

出版商們聯合起來

其實,科學文稿中的圖像重複或剽竊的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了。

2016年,Nature上就有一篇文章對約2萬篇生物醫學論文進行人工分析后發現,其中4%的論文都可能包含上述問題。

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而通常每年只有1%的文稿得到更正,因此撤回的文章就更少了。

因此,去年5月份,一些出版商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為解決論文中圖像問題的小組,其中包括荷蘭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Wiley、Springer Nature和Taylor & Francis。

愛思唯爾表示,小組最終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能夠幫助我們自動識別圖像變化的環境。”

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還有很多出版商試圖自己解決問題,比如瑞士出版商Frontiers開發了自己的論文圖像檢查軟件,作為自動檢查系統AIRA的一部分。

Frontiers內部的一位發言人表示,軟件自2020年8月投入使用,標記的大多數論文都沒有問題, 只有大約10%的論文需要人工檢查小組的跟蹤處理。

而有些尚未引入AI手段的出版商也展現出了對這種方法的懷疑:

在可靠性上,AI檢查還沒有大規模地投入使用。比如愛思唯爾的軟件目前的進度還是“正在測試中“,只對部分期刊開放使用。

在成本上,AI軟件偶爾的“誤殺”依舊需要人工參與,甚至會引起其他的糾紛。

不過有人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問題:

如果所有的論文都是開放存取的,那麼圖像誤用/重複問題將更容易得到審查,訓練AI也會更有效率。

論文圖片誤用?AI:這條路已被我堵死

(0)
上一篇 2021-12-22 15:41
下一篇 2021-12-22 15: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