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周杰倫越發孤獨

粉絲又替周杰倫怒刷了一波存在感。12月11日晚,周杰倫在TMEA(騰訊音樂娛樂盛典)演唱了《給我一首歌的時間》+《我不配》+《安靜》+《軌跡》,雖然不是正式演唱會,但每首歌前奏響起的時候80、90兩代人的青春記憶也會被喚醒。旋即,#周杰倫yyds#便登上微博熱搜榜首。

21年,周杰倫越發孤獨

此前不久,Apple Music公布2021年全球各大市場音樂年終榜單,中國流行歌曲排行榜播放量最高的100首歌里有54首來自周杰倫;甚至,TOP10歌曲中周杰倫獨佔9席。很多上榜歌曲已發行六七年之久,但2021年依舊霸榜年度最熱歌曲,其統治力恐怖如斯。

其實,往前推一個月,在周杰倫出道21周年時社交媒體就掀起了一股討論熱潮:為什麼華語樂壇能打的只剩下周杰倫?

中國音樂緣何斷層?

2000年11月7日,周杰倫第一張專輯《JAY》橫空出世,2016年6月24日《周杰倫的床邊故事》發行——16年時間,14張專輯,那是屬於周杰倫的黃金時代。

彼時,華語樂壇百花齊放,除了周杰倫,還有張學友、陳奕迅、林俊傑、陶喆、王力宏一眾悍將;然而回看當下,港台新人青黃不接,中國音樂正像香港電影一樣走向沒落,一個音樂至上的時代在遠去。

這背後既有時代發展推動的產業革新,也有樂壇生態演化的異化萎縮。

首先,是音樂載體在革新進化。自從《同一首歌》掀起了熱歌/金曲串燒的風潮之後,地方衛視紛紛效仿,音樂綜藝成為攫取收視率的一個流量密碼,後來才慢慢異化成“選秀”這樣的養成系。

電視台、視頻網站做的是用戶心智和習慣的養成,資本則通過運作將音樂綜藝進行改版,互動性更強、娛樂性更強,甚至將投票權下放到場外觀眾,音樂綜藝自此備受各大衛視熱捧 。

21年,周杰倫越發孤獨

《超級女聲》《中國好聲音》《中國有嘻哈》無疑是後來登峰造極的案例,這些音樂綜藝將創作娛樂化、賽制化,“秀”的部分蓋過了創作甚至演唱本身,甚至讓好好的唱歌比賽變成了賣慘比賽——選手唱前要賣慘、投票要賣慘、PK淘汰還要賣慘。

尤其當下,有媒體不完全統計,2021年,各平台、衛視推出了近50檔音樂綜藝,《中國好聲音2021》《披荊斬棘的哥哥》等頭部音樂綜藝數量就達14部之多。

同時,歌手的上升通道也在悄然演變,互聯網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和更多的聚光燈,短視頻平台替代過去的廣播、唱片和音樂 APP等渠道,成為歌曲突破圈層的新載體。

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 8.73 億,人均單日使用短視頻應用的時長為 2 小時。而當短視頻成為網友“殺時間”的利器之後,必然要蠶食音樂類 APP 的用戶時長——據 Fastdata 極數發布的《 2020 年中國在線音樂報告》顯示,短視頻已經成為音樂平台之外第二重要的音樂作品推廣形式。

21年,周杰倫越發孤獨

這些“神曲”寄生在動輒日活躍用戶數億的抖音只要賭對了某個旋律很容易層層破圈,尤其那些讓人上頭的“神曲”聽久了無不散發著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堆砌感,稱為作品其實並不准確,稱之為商業流水線“爆款單品”可能更恰當一些。

一位朋友開玩笑說,他們“只會唱不懂創作,為什麼要稱之為歌手,應該叫做‘表演技工’。”

以 TMEA公布的年度十大熱歌榜單為例,幾乎一大半曾走紅於抖音,更像一種短視頻“殺時間”的文化速食佐料,平台算法需要足夠多歌曲去捕捉用戶情緒,“神曲”創作填詞時便會主動去抓受眾情緒,愛情、分手、青春都是高頻創作意向,反正要最大程度覆蓋用戶情感需求。

一整套從生產到消費都變得工業化,一遍哼出聲,兩遍唱起調,再刷下去很快就會被神曲的旋律洗腦。而現實的困境在於,用戶習慣於被大數據餵養,審美和辨別能力在逐漸降低,自己卻很難意識到這點。

“商隱社”認為這種現象的成因源於兩方面:

“從供給端來說,中國流行音樂本來就起步晚,經歷了一個井噴式的成長,泥沙俱下,資本趁虛而入,推動音樂綜藝越搞越頻繁,能脫穎而出的音樂人早已出頭,太年輕的還需要現實中的磨礪才能拿出優秀作品;

從需求端來看,則是觀眾對模式老化、套路滿滿的綜藝節目早已失去了新鮮感,依舊喜歡真正打動人心的老歌,或者直接去短視頻平台刷旋律簡單、歌詞空洞的歌。”

前幾年,李宗盛也在一次採訪中提到“內陸比較糟糕和吃虧的是,它是一個井噴式的成長,跳過了整個發酵、醞釀的階段,包括人才的進入、篩選、成熟。這個行業一開始有經濟規模后,大量的其他行業投機分子都進來做流行歌,所以大陸整個流行樂壇空洞薄弱。”

時代變了,周杰倫沒變

另外,華語樂壇內部生態的價值“異化”問題不容忽視。

近些年,微博上動不動就有粉絲拎着蔡徐坤、鹿晗之流的數據去battle周杰倫,尤其國內流媒體榜單常常被各種躥紅的鮮肉屠榜。

坦白說,這種battle意義不大——流量之於小鮮肉永遠是流動的,而周杰倫可以21年屹立不倒、貫穿兩代人的青春,兩者影響力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周杰倫的時代,唯有過硬的作品、紮實的聲樂基本功、才華橫溢的詞曲能力,才可能說在各大電台、樂評人及音樂軟件中佔據一席之地。如今,音樂綜藝虛假繁榮,人氣點擊、話題出圈不過是熱鬧的表象,實質上這類節目很難生長出如同周杰倫一樣別具一格的新人,至於傳唱度高的原創歌曲更是屈指可數。

虎嗅作者“六九的小號”曾在相關文章中如此分析周杰倫的“橋樑”價值:

“就一首歌而言,旋律是‘音樂教育’,歌詞是‘語文教育’。在此背景之下,中國‘音樂創作者’和‘音樂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被拉到了非常遙遠的距離。

在這過程中周杰倫這樣的歌手是‘橋樑’,既可以保證作品通俗和流行,又可以通過自己掌握的各種嫻熟技巧和對音樂的理解帶普通聽眾去感受音樂的多元。當下,像周杰倫這樣起關鍵作用的歌手已經不存在了,所以那些平淡的歌能刷爆所有平台。”

甚至,現在整個音樂工業鏈條一再被壓縮,一首歌可以通過抖音、快手、B站甚至唱吧這樣的app出圈,發布成本極低。但這些作品又陷在流量的撕扯之中,雖然都配着朗朗上口的旋律卻都面容迷糊。

以上種種,導致華語音樂成為文化藝術載體中衰落最快的一個。難怪黃舒駿說:“在這個年代,如果沒有周杰倫,會更寂寞。”

至於對音樂作品“含金量”的爭論,流行程度固然可以作為一個度量值,但好聽和受眾廣,未必是好作品。記憶比較深的是2005年,蔡依林在春晚唱了《愛情36計》,周杰倫發了新專輯《十一月的蕭邦》。那一年《老鼠愛大米》《兩隻蝴蝶》紅遍中國,《香水有毒》《求佛》是最流行的鈴聲,但它們對整個音樂生態只能勉強算作熱鬧的調劑品。

而且,相比起音樂作品流行與否,用戶對其的付費意願更能彰顯價值。

為什麼QQ音樂里周杰倫的歌收費還會常年佔據榜首?答案很簡單,很多人不是充會員順帶聽周杰倫,而是為了聽周杰倫甘願付費。我們不僅僅是在為周杰倫及他的歌買單,還有他陪伴我們整個青春,讓我們從懵懂少年跌跌撞撞成年的美好時光。

那個年代,很多樂評人也曾篤定的宣稱,周董已經江郎才盡了,結果一晃十幾年依舊是絕對的頂流。甚至,現在周董真的不營業了,大家又開始無比懷念起來。

其實單單從作品角度去看,周杰倫歌中的R&B、Hip-Hop,以及古典與流行、中國風的融合都顯示出其拔群的創作才情與鮮明個人風格,當下能夠兩者兼備的歌者寥寥無幾。

縱然再有這樣的少年橫空出世,如今的時代背景和公眾情緒與周董走紅時截然不同,整個行業現在缺乏內生性的良性競爭,更何況浮躁的市場很難給一個年輕人充足的耐心去沉澱自我。

而且,《尋找周杰倫》的導演林愛華曾說過,“他(周杰倫)個人風格太強烈,很適合當歌手”。就是說,周董身上還有很多天賦之外的東西。

此前在社交媒體上一直有一個問題:如果將來某天周杰倫過氣了怎麼辦?

一個高贊回答這樣寫道,“我們喜歡的是任性的周杰倫,如果哪天他變得不任性、不搞怪、不可愛、不傲嬌、不再像個小公舉了,變得也像其他歌手一樣去迎合觀眾,流行什麼唱什麼,試問誰還會喜歡呀?”

至於周董什麼時候出新專輯,其實他早都告訴我們了——“mojito(莫急,拖)”

(0)
上一篇 2021-12-13 07:46
下一篇 2021-12-13 07: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