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00億估值到發不出工資 柔宇科技“泡泡”吹爆了嗎?

這兩天,做國產摺疊屏技術的“獨角獸公司”柔宇科技,大規模欠薪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據柔宇員工求助信,公司從保潔、保安到管理人員,近千人工資被拖欠,其自己9月份至11月份的工資也一直未發下來。就在昨天(12月9日),針對目前欠薪情況,有柔宇內部人士回應稱:“當前公司正常運營,員工情緒穩定,都在正常工作。公司給欠薪員工承諾了相應的現金補償和期權補償。”

從600億估值到發不出工資 柔宇科技“泡泡”吹爆了嗎?

而在9號凌晨,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也發了一條耐人尋味的朋友圈,稱“在人生至暗時刻,也不要指望雪中送炭。”

要知道,柔宇科技此前一直“光環加身”。

首先,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是個標準的學霸,17歲獲江西省撫州理科高考狀元,21歲獲清華大學電子工程學士。而且,在2018年時,柔宇科技發售的可摺疊柔性屏手機,在當時可謂顛覆。

柔宇科技也因此受到資本追捧。

從2017年8月到2019年11月,柔宇科技獲得了7輪融資,22家PE合計向該公司增資了50.53億元。2019年,其估值曾達到419億左右。就在去年,柔宇科技還曾以60億美元的估值躋身於《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前12名,並成為《中國企業家》2020年度”中國科創企業百強榜”的榜首。

然而,即使融資無數,柔宇科技還是很“缺錢”,甚至在現在被爆出大規模欠薪。

這家“獨角獸”公司怎麼了?

不盈利但大舉擴廠

就在去年(2020年),柔宇科技搶在最後一天在上交所披露招股書,試圖衝刺科創板。而在招股書中,其披露本次計劃募資144億元,其中72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據招股書披露的財務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柔宇科技資金鏈的緊張。

首先,雖然被稱為“獨角獸公司”和“明星企業”,柔宇科技的營收金額並不高,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別為1.09億元、2.27億元和1.16億元,而且這些營收金額中,還有約四成是未收到“真金白銀”的應收賬款(2020年上半年比例達到89%,不排除賬期原因 )。

與此同時,柔宇科技一直未實現盈利,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分別虧損8億元、10.7億元和9.6億元。

而且公司資金鏈也比較緊張,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 -6.2億元、-8.1億元和 -3.87億元,“造血能力”不高 。

除此之外,據招股書披露,柔宇科技還抵押了公司擁有的唯一一處土地使用權,2017年9月,子公司柔宇顯示(土地在其名下)與中信銀行深圳分行、農業銀行深圳龍崗支行等五家銀行簽訂貸款合同,獲得36.40億元人民幣銀行授信額度,期限為8年。

不僅如此,柔宇顯示還以土地、廠房、設備作為抵押、擔保,從陸家嘴國際信託有限公司獲得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柔宇科技和香港柔宇還分別向滙豐銀行獲得3000萬元人民幣和800萬美元的授信額度。

融了這麼多錢還這麼缺錢,不禁令人好奇柔宇科技把錢花哪兒了?

因為沒有最新的財務數據,單從招股書來看,柔宇科技有幾個大的支出。

首先是研發費用,據虎嗅統計,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研發費用共18.2億元。要知道的是,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營收總共5.17億元,凈利潤共虧了約30億元。

除了研發費用,柔宇科技另一項大支出就是建廠買設備了。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現金流量表中,花在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就分別高達12.6億元、32.9億元、6.6億元和1.3.億元。這也令其這幾年中,固定資產的金額和佔總資產比例暴增,2017年其固定資產還僅為3198萬元,佔總資產比例僅1%,而到了2020年上半年,就暴增至45億元,佔總資產比例高達62%。

由此可見,柔宇科技這幾年將錢花到了哪兒去,而且它也逐漸變成一家重資產公司。

但,柔宇科技花這麼多錢用於擴廠買設備,用於擴大固定資產,是否有必要,也一直是被質疑的一個地方。

有部分人士對柔宇科技的量產能力持懷疑態度。據媒體採訪柔宇科技內部人士稱:“國內廠商中,柔宇研發能力比天馬和和輝光電稍強,但量產能力是倒數第一,且和其他廠商差距很大。因為研發線做概念產品和滿足市場需求的量產產品是完全不同緯度的技術路線。”

而且,隨着三星、華為、小米都推出了摺疊屏,柔宇科技面臨的競爭愈發激烈。

據市調機構DSCC的最新出貨報告,今年第三季度摺疊屏手機出貨量260萬台,相比之下,全球第三季度智能手機總銷量高達3.4億部,摺疊手機的銷量佔比很低。而且,在本不大的市場中(260萬台),三星和華為更是包攬下99%的市場份額。

這樣的市場現狀,也在柔宇科技的產量數據上有所體現。雖然一直在買設備擴廠,但虎嗅查看其招股書,全柔性顯示屏2019年產量僅為1.46萬張(31.4萬小片),2020年上半年產量僅為1230張(4.86萬小片)。

而且據虎嗅統計,若據招股書披露的設計產能以及產量對比,2019年公司全柔性顯示屏產能利用率僅為30%,2020年上半年因為受疫情影響更為慘淡,僅5%。

在這樣的情況下,柔宇科技當時在招股書中稱,還要募資49.4億元用於柔性顯示基地升級擴增建設項目(總募資額144億元),必要性就更引發疑問。

財務數據有疑問

值得注意的是,虎嗅在查看柔宇科技招股說明書披露的一系列財務數據時,也發現一個迷惑之處。

一家企業的採購,可能用現金支付,也可能先計入應付款項中,之後再支付。

而根據這個邏輯,虎嗅先是推算了其報告期內採購總金額。

從600億估值到發不出工資 柔宇科技“泡泡”吹爆了嗎?

據柔宇科技招股書,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總額分別為9.24億元、3.57億元和4.26億元,占當年總採購額比例分別為42.23%、34.77%和68.54%。約55.16%,由此推算其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採購總額分別為21.89億元、10.28億元和6.22億元。

而這部分採購金額理論上,一部分要體現在現金流量表的現金支出中,一部分則體現在應付款項當年的新增中。

而在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為2.42億元、4.46億元和2.29億元,剔除當年新增或新減的預付款項影響,與採購相關的現金支出分別為2.3億元、4.5億元和1.5億元。

先不考慮採購增值稅率的問題,將未含稅採購與現金支出相減,分別得到19.6億元、5.7億元和4.7億元的差額(若考慮增值稅率問題,差額更大)。

理論上來說,這部分差額應計入當年應付款項的新增金額之中(也就是說柔宇科技採購產品的錢有一部分未支付現金,還處於應支付狀態)。

然而,繼續查看其招股書中披露的應付款,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應付款項分別比上一年新增2.5億元、2.2億元和2.3億元,數額顯然比上述推算出的差額少很多。

換句話說,柔宇科技報告期內的採購金額,有一部分是現金支付的,有一部分還未支付算在應付款中,但據招股書推算之後,應付賬款新增金額較少,2018年 至2020年上半年,分別有17億元、3.5億元和2.5億元對不上。比如拿2018年來說,應付賬款理論上還應該多新增17億元。

當然,有一種可能是在購置長期資產過程中,也有一部分金額未現金支付,而是計入應付款項中。

但虎嗅大概推算了差額較大的2018年,發現也無法對得上這部分金額 。

據招股說明書,2018年,柔宇科技的長期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較上一年共新增約28億元。那麼這一部分新增的資產有一部分是用現金支付,另一部分也應該計入應付款項中。

而查看當年的現金流量表,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約33億元(預付的設備款和工程款金額較小,暫且忽略不計)。其中存在的5億元左右差額,這一般意味着當年新增的長期資產,幾乎都用現金支付了,而且這33億元的現金中,還支付了上一年未支付的5億元。理論上來說,當期的應付款項應該再較上一年減掉5億元。

但是,這樣一來,2018年應付款項仍應該多新增17億元這一點,仍然無法解釋。那麼這筆17億元的採購金額既沒用現金花出去,也沒計入應付款項,這筆錢去哪兒了?

鑒於招股說明書信息有限,對於這一點,柔宇科技應該做出更多解釋和披露,是否有其他特殊情況?若沒合理解釋的話,柔宇科技當年IPO時的財務數據是否有疑問,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從600億估值到發不出工資 柔宇科技“泡泡”吹爆了嗎?

寫在最後

值得注意的是,柔宇科技雖然搶在2020年最後一天披露招股書,但僅僅過了2個月,其 IPO審核狀態就突然變更為“終止”。是因為柔宇科技和保薦人中信證券“主動”提交了撤回科創板IPO的申請。

而撤銷IPO申請的原因,柔宇科技發布了《關於暫緩科創板上市申請的公告》。公告中稱,“基於公司股東結構存在直接層面的‘三類股東’等適格性的情況尚待進一步論證,考慮到公司發展戰略,經研究后決定,暫緩本次科創板上市申請。本次暫緩科創板上市申請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構成重大影響。”

所謂三類股東,是指契約型私募基金、資產管理計劃和信託計劃。根據上交所發文,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第一大股東不能屬於“三類股東”,同時應按照要求對“三類股東”進行信息披露。

但據媒體採訪柔宇科技內部人士,該人士稱柔宇撤銷科創板上市不僅僅是三類股東的原因,而是“按照此前溝通的口徑,三類股東也是OK的,只要符合信息披露等條件即可。但後來受到螞蟻事件影響,監管收緊了,操作的尺度變小了,不撤才怪。”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柔宇科技2月10號撤銷IPO申請之前,1月31日,證監會、中國證券業協會披露,組織完成了對20家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的抽籤工作,這其中,柔宇科技、木瓜移動就在其中。因為這一“監管收緊”事件,整個2月,有超過30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其中的木瓜移動也曾受到廣泛質疑。

而柔宇科技在較為“缺錢”的情況下,為何主動撤銷IPO,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聯想。

目前,對於柔宇科技來說,如何渡過難關、如何實現盈利、

(0)
上一篇 2021-12-10 22:44
下一篇 2021-12-10 22: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