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會員=沒速度?工信部出手 百度網盤等8家企業終於要改變了

你是否經歷過用網盤下載資源,進度條慢如蝸牛,只有開通網盤會員才能將速度拉滿?網盤限速一直是廣大網友吐槽的互聯網服務之一,此前工信部提出要求確保用戶體驗,現在百度網盤等8家網盤企業已經做出承諾,2021年內將推出“無差別速率”產品,為各類用戶提供無差別的上傳/下載速率服務。

8家網盤企業承諾推出“無差別速率”產品

11月17日,工信部官方微博“工信微報”,稱百度網盤、騰訊微雲、天翼雲盤、和彩雲、阿里雲盤、迅雷雲盤、360安全雲盤和網易網盤等首批8家網盤企業,在北京共同簽署《個人網盤服務業務用戶體驗保障自律公約》(以下簡稱《公約》)。

沒會員=沒速度?工信部出手 百度網盤等8家企業終於要改變了

《公約》中第七條指出,在同等網絡接入條件下,個人網盤服務業務經營者為各類用戶提供無差別的上傳/下載速率服務等。

第八條進一步解釋道,確因自身服務能力、業務發展和商業模式等因素,不能提供第七條服務時,應在第七條原則下推出至少兩種有限條件下(如,限制上傳/下載時長等)的產品供用戶自由選擇,確保滿足用戶基本的業務使用需求。

第八條並未對“有限條件”進行具體說明。

圖片來源:工信微報

《公約》還指出,網盤企業應該規範宣傳行為,避免使用“提速”等誤導用戶的宣傳詞,拒絕虛假、誇大等不實宣傳。對於包含“限速”、“極速”等描述的,應清晰註明服務速率供給機制,保障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

《公約》倡議企業優化產品服務資費介紹,在網站或應用首頁公示用戶(包括免費服務與不同等級的付費服務)享受的上傳/下載速率、存儲空間、功能權益及資費水平等內容,方便用戶查詢。

關於《公約》的執行,文件指出,中國互聯網協會是此公約的執行機構,如成員單位違反公約並造成不良影響,任何單位和個人均有權向中國互聯網協會舉報。

本月初,工業和信息化部曾印發《關於開展信息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自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開展信息通信服務感知提升行動。

有關“優化網盤類服務提供方”,《通知》提到,相關企業應優化產品服務資費介紹,清晰明示存儲空間、傳輸速率、功能權益及資費水平等內容,不得進行誤導宣傳。在同一網絡條件下,向免費用戶提供的上傳和下載的最低速率應確保滿足基本的下載需求,並且工信部要求企業在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整改。

網盤商業模式仍需探索

隨着5G時代的到來,網絡傳輸速度有了飛速提升,然而網友卻有一句經典的評論:5G再快,終究“敗倒”在網盤之下。

目前,國內的網盤市場在經過一輪市場優勝劣汰與關停整改,金山快盤、新浪微盤、360雲盤、華為網盤相繼退出,目前國內市場常用的網盤類應用包括百度網盤、騰訊微雲、阿里雲盤等。其中百度網盤規模最大,今年9月,百度副總裁、百度網盤總經理阮瑜透露,百度網盤擁有7億註冊用戶,存儲總量達到了1000億GB,是國內用戶量最龐大的存儲平台之一。

用戶數很大,服務卻不盡如人意。上傳時速度很快,下載時速度很慢,甚至無故中斷,除非購買會員甚至超級會員。近年來,網盤非會員限速槽點一直飽受詬病,吐槽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故意限制下載速率。自家的寬帶網絡下載速率很快,但使用某些網盤下載速率就只有幾十kb/s,甚至更低,不開通會員根本無法正常下載。在新浪科技發起的一項關於網盤服務的微博調查中,有超過80%的用戶表示遇到過網盤下載被限速的情況。在下載“龜速”之下,不少用戶不得不開通了會員。

二是開通會員的速度與試用會員時的速度完全不同。一位網友就曬出自己開通會員前後的下載速率對比:“我使用1分鐘的會員體驗券時下載速率為11Mb/s,然後一分鐘過後就200多kb/s了。我忍不了開了會員,就看着它從200kb/s掉到27kb/s。”該網友表示,不是不願意交錢,但是交了錢總得能夠享受到宣傳中的服務。

前不久,小品《互聯網體檢》在社交平台走紅,其中一段“互聯網抽血服務”差不多直接報了一些網盤企業的“身份證號”——抽血體檢光扎不抽,想要“體驗完整的抽血服務”,下載App還不夠,用戶還要“自願”購買加速包。如果不提速,抽血速度只能達到每秒0.0002毫升,還有2個小時38分鐘46秒才能抽完。

但也要注意的是,網盤企業也要生存。人民郵電報此前就曾提出,市場洗牌后,隨着用戶規模的擴大,加上相關部門對網盤存儲內容的版權審核愈加嚴格,帶寬成本和服務器成本持續提升,提供免費服務的壓力越來越大,網盤企業開始推出付費用戶服務。

然而,長期免費的習慣導致現在用戶為網盤付費的意願並不強烈。但對於網盤企業來說,存儲空間是硬成本,若網盤有千萬級的用戶量,存儲成本可能會達到2億到3億元,這就形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雖在會員模式之外,網盤服務商也在不斷嘗試其他盈利模式,但效果都不理想。如何使免費用戶實現轉化,在會員費之外找到更加多元化的收入方式,同時也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真正實現商業模式的良性循環,還需企業持續探索。

(0)
上一篇 2021-11-18 08:09
下一篇 2021-11-18 08:5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