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新能源帶來新出行 用戶要養成新習慣

國慶假期,新能源汽車的出行量明顯增多,長途中的充電續航問題也引起公眾關注。一位從深圳駕車回湖南的新能源車車主表示,花費5小時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給車輛充電,其中排隊就有4小時,8小時車程,最後用了16小時才到。針對新能源車的出行充電難題,蔚來表示,加電部門會盡全力協調,小鵬客服則建議車主提前進行長途用電規劃。

充電1小時、排隊4小時,發生在新能源車的這一幕,給傳統的“車在囧途”又製造了新的槽點。

[評論]新能源帶來新出行 用戶要養成新習慣

話題是新的,問題卻是老的。新能源車的出現,在發展態勢迅猛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矛盾。其中突出的一點,就是充電焦慮。在平時,這種焦慮可能還好一點,一旦到了節假日,到了出行高峰期,尤其是在長途旅程中,充電難就會變本加厲地體現出來。不僅給新能源車主帶來了煩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能源車的發展。

充電焦慮如何解決?具體分析痛點的產生,當前新能源車充電,存在着設施數量相對不足、儲電和快充技術相對落後、管理運營相對滯后等問題。解決問題,需要對症下藥,在三個方向努力。比如說,做建設的加法,繼續加大充電設施的建設,尤其是在政策上鬆綁,鼓勵更多資本進入充電市場;做管理的減法,解決重建輕管、各自為政等問題,推動現有設施升級,以及讓其更充分發揮作用;做技術的乘法,加大基礎創新力度,在儲電和快充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最大限度地解決技術短板問題。

但是,加法、減法、乘法都存在時間以及邊際效應的問題。客觀地講,這幾年充電設施的建設力度還是很大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98.5萬台,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210.5萬台。而管理賦能和技術創新,也一直在進行中。只是這一切,沒有跟上新能源車的發展速度而已。有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678萬輛,今年以來新註冊187萬輛,已經是2020年全年的近1.7倍。想要新能源車停下來,等待短板解決了再去發展,這是不可能的;指望短板問題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或者實現根本性突破,也不太現實。

回顧交通工具的進化史,每一種新交通工具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出行軌跡,而且改變了出行習慣。正如當年習慣馬車出行的人們,在選擇汽車出行時,也得考慮汽車加油的難題。即便現在加油站已經十分普及了,但人們長途出行,恐怕也得看一下油箱,考慮一下加油,而不是啥也不顧地就把車開向了草原大漠。鑒於當前新能源車的出行現狀,更要養成新的出行習慣。正如小鵬汽車客服建議的,用戶在出行高峰期跑長途,可以事先查詢途中經過的充電站,提前進行長途充電規劃。做好了出行規劃,可以避免很多問題,而不是抱着僥倖上路。

任何一個新事物的出現,都面臨著相互適應的問題,既需要新事物本身不斷作出改變,適應新的需求;也需要需求方作出調整,適應新事物帶來的挑戰。很多人都嚮往一場說走就走的出行,但任何出行,都必然會受到條件制約。尤其是駕車出行,如果不考慮現實問題,不提前做好規劃,就很有可能出現“車在囧途”。這也提醒我們,新能源帶來新出行,更要養成新出行習慣。

(0)
上一篇 2021-10-07 04:27
下一篇 2021-10-07 07: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