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中國屏幕的一次突圍機遇

Mini LED?還是 OLED?對於大屏終端品牌商而言,這是其不得不直面的問題。尤其是今年以來,隨着 Mini LED 不斷走向商用,且熱度不斷攀升,這一面板技術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成為了繼 LCD、OLED 之外的又一選擇。

Mini LED:中國屏幕的一次突圍機遇

在大屏終端顯示領域,一場“激戰”正伴隨着 Mini LED 走向商用而拉開序幕——對於中國面板廠商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好機會。

Mini LED 來勢洶洶

Mini LED 之所以在今年格外受到關注,與蘋果、華為的應用密切相關。

今年 4 月,蘋果發布了新款的 12.9 英寸 iPad Pro,搭載了 Mini LED 背光顯示屏幕,蘋果稱之為 Liquid 視網膜 XDR 屏。

Mini LED:中國屏幕的一次突圍機遇

從產品體驗上看,這塊屏幕對比度高達 1000000:1,全屏亮度達 1000 尼特,峰值亮度高達 1600 尼特,另外還有 P3 廣色域、原彩顯示和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等。

在 iPad Pro 之外,據供應鏈預測,蘋果擬在 10 月或 11 月發布的新款 MacBook Pro,以及可能在 2022 年發布的新款 MacBook Air,也都將配備 Mini LED 背光屏。

在蘋果之外,另外一個擁抱 Mini LED 的消費電子大廠是華為。

實際上,就在 iPad Pro 面世三個月後,華為也推出了自己的 Mini LED 產品——鴻蒙旗艦電視 V75 Super,採用的是華為自研的 Super Mini LED 精密矩陣背光方案。

作為消費電子領域具備強大話語權的兩家廠商,華為和蘋果對 Mini LED 的青睞無疑快速“捧紅”這一面板技術。

不僅如此,在蘋果、華為之外,包括三星、LG、TCL、創維等終端產商也在今年陸續推出了搭載 Mini LED 的大屏產品。

其中,“OLED 電視最忠實的信徒” 創維更是在今年年內推出了兩款 Mini LED 電視產品,分別為 2 月發布的創維 Q70 鳴麗電視和 9 月發布的鳴麗屏 SmartMiniLED 電視 Q72。

越來越多終端品牌的入場不僅刷新了產業對於 Mini LED 的認知,同時也反向帶動了產業鏈的需求增長。

據外媒報道,蘋果在 7 月前後投資了 2 億美元加購 SMT(SMT 即表面組裝技術,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新設備,預計將新增四大全新 Mini LED 組裝產線,月產能可以提供 70-80 萬個 MacBook Pro Mini LED 器件。

在蘋果供應鏈中,無論是芯片供應商富采,還是檢測代工設備服務商惠特、SMT 廠商台表科等,也均開始規劃擴充新產能。

據悉,富采旗下晶電預計在 2022 年擴產 50%;旗下隆達規劃 Q4 Mini LED COB、POB 封裝產能擴產 100%。惠特預計明年 2 月以前將現有的 200 台機台數提升至 1000 台……

另外,TCL、創維等中國廠商也相繼開啟 Mini LED 全產業鏈布局,在 Mini LED 芯片、轉移技術、驅動模組等方面進行研發。

就在今年 5 月,創維投資 65 億元在武漢開展 Mini LED 顯示產業園項目,集 Mini LED 芯片、背光模組、超高清顯示終端的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建成后預計產值超百億元。

在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看來,該 Mini LED 顯示產業園是在武漢 “再造一個創維”。同時,深圳創維-RGB 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志國也在採訪中坦言——在 OLED 之外,Mini LED 也已經成為創維主導的發展方向。

不難看出,Mini LED 的產業熱度還在持續發酵。

起步晚,起勢快

事實上,從產業鏈的角度, Mini LED 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在數年前就已經開始,而相應的商用產品也並不是今年才發布。

“Mini LED 概念大概是在 2016 年前後被提出”,LED inside 分析師王飛表示,“最初是先提出 Micro LED,但是由於當時技術條件不成熟,從概念到量產的時間周期太長,因此出現了 Mini LED 方案,與現有技術更接近,成本也更容易被產業界接受”。

從產品定義角度,行業一般把 Micro LED 和 Mini LED 的界限放到 75 微米這一數字上,其中,Mini LED 的尺寸範圍在 75-300 微米之間,Micro LED 則小於 75 微米——作為參考,人類一根頭髮絲的直徑大概是 50 微米左右。

Mini LED:中國屏幕的一次突圍機遇

圖源 TRENDFORCE

在誕生初期,Mini LED 被認為是一個過渡性產品,是顯示技術朝向 Micro LED 演進的過渡階段,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而且由於當時的技術成熟度較低、成本較高(與 LCD 對比)等因素, Mini LED 最初的發展情況比產業界預期得慢一些。

不過,Mini LED 最終還是有機會證明自己。

隨着商用量產逐漸起勢,Mini LED 的產業價值逐步得到初步驗證,產業鏈開始初具規模,從設備、材料等配套基礎設施、到驅動 IC、芯片模組、封裝、顯示屏等,越來越多的廠商通過戰略合作、增資控股、設立子公司等橫向或縱向擴張的方式加碼 Mini LED。

這其中,就有大量的中國廠商,TCL、京東方、創維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當然,Mini LED 產業雖然已經初具規模,但在自身的進化維度上,依然有不少技術攻堅難題等待解決。

“無論是哪一種技術方向或是技術路徑,Mini LED 目前的攻堅方向都只有一個,就是怎麼把成本降下來”,王飛說道。這其中包含了兩個方向,一是如何提升生產的良品率;二是如何將技術方案和材料方案進行更好的組合。

Mini LED:中國屏幕的一次突圍機遇

以背光方案為例,目前行業上主流的兩大方向分別是 COB 和 COG,前者是指將 LED 芯片直接貼在高反光率的鏡面金屬基板上;後者則是將芯片集成到玻璃背板。

包括京東方、華星光電、創維等都在 COG 方向著力。王 “這實際上是站在長期成本優勢以及關鍵資源控制上的角度去布局的一個技術路線”。

COG 的關鍵要素在於其玻璃材料,目前這類玻璃應用的產能主要掌握在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手中,並且從規模成本來看,玻璃材料的優勢高於 COB 所採用的 PCB 材料——目前,京東方主動式玻璃基技術已經實現量產,創維在本月發布的創維鳴麗屏 SmartMiniLED 電視 Q72 也正式採用了這一技術。

不過,這才剛剛開始,Mini LED 的技術攻堅還在繼續。

除了背光方案,還有驅動方案、波載板的方案等各個方面。對於布局 Mini LED 的廠商而言,需要尋求各個環節的解決方案形成產品的差異化優勢,這樣才能掌握更多的產品定價權。

是競爭,也是互補

Mini LED 的起勢,引發了行業對於 Mini LED 和 OLED 之間孰優孰劣、以及 OLED 和 LCD 之間是否具有可替代性的討論——這一點,還需要從面板顯示技術的發展談起。

在面板顯示技術歷史上,主要經歷了 CRT(陰極顯像管)、PDP(等離子顯示器)、LCD(液晶顯示器)、OLED (有機發光顯示)等四個技術階段。

隨着面板顯示產業朝着高清、節能、高亮度、柔性、透明等趨勢發展,技術已經迭代數次。尤其是近年來,LCD 雖然憑藉其長久的產業積累依然堅挺,但 OLED 憑藉其在顯示色域及對比、刷新率、PPI、功耗、形態可塑性等方面具備諸多優勢,成為“香餑餑”。

由於 OLED 技術最早起自韓國,韓國面板廠商在這個領域的實力也最為深厚,它們早早地放棄了 LCD,堅定站隊 OLED——包括 LG、三星都接連砍掉了 LCD 產線,全力聚焦於 OLED 。

從實際應用上來看,OLED 近年來的確是風光無限,在受眾群體龐大的智能手機領域幾乎全面替代了 LCD,在高端大屏顯示市場爭奪戰中也搶走了部分 LCD 的市場。

不過,自誕生以來,OLED 技術廣受詬病的高成本和低壽命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導致它在大屏設備上的成本居高不下——恰好是這一過程中,基於 LCD 技術成熟的優勢,同時又可實現不亞於 OLED 的顯示效果,Mini LED 應運而生。

就這樣,Mini LED 成為了 OLED 在大屏領域的直接競爭對手。

Mini LED:中國屏幕的一次突圍機遇

“Mini LED 和 OLED 最激烈的競爭領地應該是 65 寸到 75 寸規格之間的 TV 市場”。

從成本上看,TrendForce 集邦諮詢指出,相較於 OLED,Mini LED 背光顯示器的產品成本競爭力具備 15% 的成本競爭優勢。在屏幕成本約佔 70% 的大屏賽道上,單從成本這一維度來看,Mini LED 無疑更勝一籌。

再看外觀形態,由於 Mini LED 背光方案混光距離(Optical distance,OD)較小,一般小於5mm,因此外觀比 LCD 更為輕薄,十分接近 OLED 形態。

另外,在性能表現上,Mini-LED 背光技術驅動電流小,並且可以實現高密度的分區,使用超多芯片數量,因此在對比度、亮度、能耗等多個維度與 OLED 不相上下。

更重要的是,Mini LED 並無材料上的天然受限,使用壽命較 OLED 而言更為保險。

表面上看,Mini LED 的到來似乎給了 OLED 一記重拳,但在前期採訪調研中發現,Mini LED 與 OLED 在某些領域上固然是競爭關係,但從行業視角來看,兩者更接近互補。

“這兩者有不同的應用場景,也各有優勢”,深圳創維-RGB 電子有限公司顯示科技事業部總經理、研究院總經理李堅向說道。

李堅補充表示,“比如說,Mini LED 亮度可以做得更高,會更適合大屏、戶外的應用場景,它的良率也更高,提升的空間相對來說會更大一些。但 OLED 也有自己的優勢,它的透明、柔性都不是 Mini LED 能夠輕易實現的”。

總的來說,在目前的顯示技術中,Mini LED 和 OLED 各有其機會,但二者可能會有更加明晰的應用分野。

為“國產屏”而戰

毫無疑問,Mini LED 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但這樣的時機,同樣也是 “國產屏” 更進一步的一次時運。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電子產業被“缺芯少屏”的陰影籠罩,其中,芯片技術被美國壟斷,而液晶顯示屏的高地則被韓日佔領多年。

彼時的中國,則是遠遠落後於國際市場,失去議價權,只能被動接受高昂的產品定價,不僅在面板上受到限制,而且對中國產業發展十分不利。

事實上,不僅是液晶面板,受制於專利保護及技術壁壘,後來興起的 OLED 市場也幾乎被三星、LG 等韓系廠商壟斷,國內終端廠商的議價能力較差。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不爭的事實。由於技術上缺乏根基,即使京東方、上廣電等面板廠商曾嘗試突圍,也依然難以扭轉困局。這一被動局面,一直持續到 2008 年。

當時,一場金融危機給亞洲諸多國家的產業帶來重創,其中也包括日韓。但對於中國而言,此時正是面板產業開始崛起的起點。

在中國政府的扶持下,國內面板企業高薪引進人才,在技術上着重發力,不再依靠購買落後產業線作為核心發展手段,而是走上“重引進同時重吸收”的道路。

2009 年,京東方投建了北京第 8.5 代 TFT-LCD 生產線,結束了中國大陸“無大尺寸液晶顯示屏時代”。有了京東方的成功先例,TCL 也殺入了面板行業,成立華星光電,在十年時間裡先後投建了 7 條產線。

可以說,2008 年到 2018 年這十年時間,正是中國面板產業技術原始積累的階段。現下,中國面板產商已經躋身世界頭部位置,成為全球 LCD 產能第一的國家,產業產值超 4000 億元。

“從全球市場來看的話,整個 LCD 產業的集中度已經非常高了,而且絕大部分的產能都在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都具備一定的競爭力”,王飛告訴雷鋒網。

不僅如此,作為 LCD 基礎上的一次升級,TCL、京東方、創維等中國廠商在 Mini LED 領域有着不輸於韓系廠商的引領性地位,且成本優勢明顯——從理論上講,這正是中國面板廠商崛起的好時機,是中國屏幕產業上下游的一個重要機會。

而這一次,更像是國產面板產商憑藉多年產業積累的一次真正實力自證。

浪潮湧起,沖向國內廠商的同時,也湧向其它國際廠商,當 Mini LED 成為屏幕技術和應用領域的重大變量,中國廠商終於獲得了在全球面板產業的舞台上與國際大牌同台競技的資格。

對中國面板廠商而言,Mini LED 的熱潮的確提供了一個可以獲取議價權利的契機,但機會把握,還需要實力加持——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中國面板廠商不能停下來,畢竟技術仍在快速迭代,Mini LED 之後,是 Micro LED 技術的星辰大海。

路漫漫其修遠兮,唯有上下求索以行之。

(0)
上一篇 2021-10-04 10:09
下一篇 2021-10-04 10: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