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刊文:莫讓網絡直播成為低俗文化溫床

前段時間,網絡平台坐擁幾百萬粉絲的某網紅被封禁,相關話題一度衝上熱搜。此前,她的賬號曾因低俗遭網友多次舉報。看過她直播的人都會疑惑,為何一個沒有真才實學,在直播時不修邊幅、“出口成臟”,頻頻做出不雅舉動的人會有如此多的擁躉?類似靠“賣丑”來收割流量的網絡直播,未來到底該何去何從?

光明日報刊文:莫讓網絡直播成為低俗文化溫床

網絡直播是互聯網發展帶來的新事物,它的火熱並非偶然。網絡直播符合互聯網傳播的發展規律:不受地域限制的網絡直播實現了跨地域的交流;直觀便捷的參與方式讓網絡直播有大批受眾;低門檻、高互動性、開放式、實時性等特點讓參與者黏度更高。在網絡直播過程中,參與者通過點贊、彈幕、打賞等方式,漸漸培養起歸屬感和價值認同感,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播就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完成了。

近些年,隨着互聯網短視頻平台的崛起,網絡直播進入“3.0時代”,在平台的助推和直播打賞、流量變現等背後的經濟利益驅動下,網絡直播迎來新一輪爆發期。越來越多的主播加入進來,使得網絡直播這個群體變得日益龐大。據《2020年中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發展報告》統計,目前直播行業的主播賬號累計超1.3億、用戶規模6.17億,甚至不少地方出現專事直播的“直播村”。直播得如此火爆加上准入門檻低這一特點,造成今天主播群體魚龍混雜、泥沙俱下。主播素質參差不齊,一些主播教育程度不高,文化素質低下,法律法規意識淡薄;為了在直播中吸引更多觀眾,獲得更多打賞,達到流量變現,有些主播開始無所不用其極。

早期的網絡直播主要以才藝表演、遊戲直播、生活類直播為主,講究要有一技之長。而進入現在的直播間,誇張的濾鏡、奇異的妝容、扭捏作態的表演、無聊低俗的語言,不斷衝擊着人們的審美認知,讓人懷疑進入了另一個人類空間。不少主播用突破常規的各種低俗方式博眼球、博出位,“丑、怪、假、俗”漸成趨勢。污言穢語、涉黃涉黑的各種直播不但突破道德底線,更是違法違規。而在直播間之外,對流量的追逐也產生極壞影響。“大衣哥”紅了,家門口常年圍着一群不事勞作、直播窺探別人隱私的主播,使其生活不勝其擾。“拉麵哥”火了,全國各地趕來圍觀熱鬧的網友擠爆了村莊,幾百台手機幾乎同時直播着同樣的內容。對流量的追逐,讓很多主播放棄了價值觀的底線。有報道稱,面對這樣的直播現場,“村民都不敢讓自己的孩子去看,生怕帶偏了孩子”。

網絡直播就這樣“變了味”,點開任意一個視頻直播平台,低俗直播已成蔓延之勢,不得不引起人們的警惕與關注。而讓人震驚的是,直播間的大批粉絲們卻正為這些低俗的直播埋單,不但打賞供養着這些主播,甚至將這些低俗主播捧為明星。當某個劣跡主播被封禁,還有大批粉絲為其鳴不平。足以可見,這種傳播低俗文化的直播,已經嚴重污染了網絡環境和網絡文化,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也是深遠的。

網絡直播本身具備一定的娛樂性,這一點無可厚非,但網絡直播不能成為低俗文化的溫床,任其野蠻生長。鑒於網絡直播的龐大受眾和影響力,網絡直播本該成為弘揚主旋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平台;網絡主播本應是傳播真善美和正能量的媒介,如果放任網絡直播的低俗化,勢必會讓網絡直播最終變成攜帶有害價值觀的毒瘤,繼而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形成不良的示範效應,干擾社會正確的審美判斷,衝擊人類價值的底線,產生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嘩眾取寵、審丑低俗終究不是網絡直播發展的未來。面對現狀,網絡直播平台應加大對低俗主播的打擊力度,提高直播行業准入門檻,引導直播行業往更加職業化的方向發展,推動行業新一輪洗牌。把流量傾斜給優質內容,讓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主播成為流量網紅。網絡要營造風清氣朗的文化生態;網絡文化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基調高雅、格調清新、追求高尚、境界高遠。我們必須警醒,反對低俗文化的任務任重而道遠。

(作者:宗波,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光明日報》(2021年09月29日 16版)

(0)
上一篇 2021-09-29 10:50
下一篇 2021-09-29 10: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