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蒙帶騙強塞:互聯網保險水忒深,整治后仍有“頑疾”

“首月1元”“免費贈險”……北京銀保監局日前印發《關於專項整治北京地區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有關問題的通知》,全面叫停存在這些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營銷宣傳廣告。記者調查發現,在各大保險公司陸續做出調整的同時,仍有部分平台“頑疾”未除。

北京整治互聯網保險營銷亂象:叫停首月1元等誤導性宣傳語

亂象:領取停車券卻被誘導投保

“掃碼註冊共享單車,結果跳轉投保頁面”“原以為是抽獎,沒想到成投保”“本來要用口罩機,輸入信息后卻被告知投保成功”……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針對互聯網保險的投訴數量驚人。僅以“誘導投保”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便多達500多條。

免費贈險下面已默認勾選。

免費贈險下面已默認勾選。

從投訴內容來看,其中有不少是在使用手機進行掃碼等操作時被帶入百萬醫療險的投保頁面,進而以“首月1元”,甚至“免費領取”等方式誘導消費者填寫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在其不知情或未充分告知的情況下完成投保,且被綁定自動扣款功能,每月從賬上划走遠高於宣傳中的保費。

據了解,北京銀保監局在調查過程中也發現,目前市場上包含“首月1元”“1元升級”“免費送保障”“手機抽獎”等內容的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廣告較為普遍,相關廣告標識不清晰不顯著,且往往與共享單車、充電寶等消費場景緊密結合,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消費者的注意力“盲區”進行引流,同時部分消費者由於對保險產品了解不充分,未認真閱讀產品條款,易引發消費投訴糾紛。

對此,北京銀保監局印發《關於專項整治北京地區互聯網保險營銷宣傳有關問題的通知》,全面叫停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在京發布存在過度營銷、誘導消費問題的營銷宣傳廣告,包括但不限於“首月1元”“1元升級”“免費贈險”“實物抽獎”“限時停售”等內容,以及存在廣告標識不清晰、關閉按鈕不顯著、整屏誘導點擊等問題的廣告。

令人欣慰的是,整治的確很快見到一定成效。記者看到,先後有多家互聯網保險公司宣傳時不再以首月低價為噱頭,而是將此前表述里的“首月X元”調整為“每月X元”。然而,也有平台仍然存在誘導投保的套路。

記者打開一款停車小程序,首頁自動彈出“停車券3元免費領取”的醒目提示語。點擊后,卻看到即將打開的是“騰訊微保”小程序。

連蒙帶騙強塞:互聯網保險水忒深,整治后仍有“頑疾”

退回首頁,頁面上方又出現“2元停車券”“限時大放送”等宣傳內容。再次點擊,發現“領百萬保障送停車直減券”的標題下,打出“免費領100萬交通意外保障”和“2元立減金”的廣告。除了填寫姓名和手機號外,頁面還提示需要填寫身份證號。

值得注意的是,在記者尚未填寫相關信息的情況下,下方一行灰色小字“本人同意領取免費險並閱讀活動規則和用戶協議”前已被默認勾選完畢。

套路:健康告知在不知情下已被確認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免費贈險”依舊普遍。在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宣傳頁面中,特意開闢免費專區,提供“周周領”重大疾病保險、寵物醫療險、女性專屬疾病保險、航空意外險、兒童預防接種意外傷害保險、交通工具意外險等多份“福利”供免費領取。

記者選擇第一份“福利”,頁面彈出“您已進入投保流程:請仔細閱讀免責條款、投保須知等信息,為維護您的合法權益,您的操作軌跡將被記錄。”確認后,頁面顯示可以免費領取累計最高68000元重疾保障金。

最下方一行不起眼的小字稱“產品介紹頁面僅供參考,具體責任描述以保險合同為準。”然而,保險合同內容並未呈現,也沒有提供可供查看或確認的機會。

僅填寫被保險人姓名和身份證號后,記者便被告知“領取成功”,並說明保單和理賠信息的查看入口。同時,微信公眾號也發來“投保成功通知”的消息。

打開電子保單,記者看到,保險合同中的健康告知一欄顯示,“投保人應在對所有被保險人健康,職業,歷史投保記錄等以下情況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履行如實告知義務。投保人承諾完全知曉所有被保險人以下情況。”

在此後列出的多項疾病或罹患癥狀體征后,赫然寫着“對於上述投保時的告知詢問,投保人均選擇‘否’。本保險合同根據投保人的投保申請和已確認的上述健康告知內容,經本公司同意並簽發。如果有任何未如實告知,本公司有權解除合同,對於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而事實上,記者在此前並沒有經過任何告知或確認環節。如此關鍵的一步,竟然由保險公司直接默默代替投保人完成。

記者又嘗試選擇寵物醫療險,發現除了本人姓名和身份證號外,還需要填寫寵物種類、昵稱、出生日期、性別、是否絕育等信息,並上傳寵物正臉照和全身照。不過,這裡的審核並不嚴格。記者隨意上傳兩張寵物照片后,便順利提交,之後被告知“領取成功”。與第一份“福利”類似,這份保險在投保前也未告知具體合同內容,而是在投保后,方可查看電子保單。

從保單的特別約定來看,這份保險限制頗多。例如,每次事故賠償限額設定在200元,意味着大量治療項目將被排除在外。此外,皮膚病外用藥以及耳部眼部鼻腔口腔的外用藥產生的費用也不予賠償。而點擊“升級”,頁面則切換至一款熱銷的百萬醫療險。


提醒:過度營銷無異於飲鴆止渴

“類似於‘首月1元’‘免費贈險’的營銷手段被詬病已久,互聯網保險不斷將其植入各種新生事物,比如需要掃碼使用的共享產品、購物網站的抽獎活動、短視頻平台等。”南開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朱銘來談到,這種過度營銷、誤導消費、強制搭售等操作無異於飲鴆止渴,看似會在短期內增加銷售業績,實際不利於整個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甚至會損害行業的公信力,讓消費者對保險產生不信任感或排斥抵觸情緒。

“從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建設的角度來說,百萬醫療險的出現本身是有其意義和價值,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社保報銷基礎上的一個補充。但相比起財產險來說,健康險因為涉及醫學,往往更加複雜,也就需要銷售人員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真正懂得如何做好健康管理,讓更多人客觀全面認識保險的內容和特點,而非通過套路連蒙帶騙強塞給對方。”朱銘來認為,針對“百萬醫療險”這樣通過互聯網渠道購買的短期健康險產品,應當明確“連續投保”不意味着保證續保。保險公司可能會出現停售、調整費率或推出替代的新產品等情況,屆時保險消費者將會面臨不能續保的風險。保險公司應當在銷售過程中向投保人闡明產品屬性,提示可能面臨的風險。

“百萬醫療險通常在健康告知方面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和限制,患有三高等慢性病的群體未必符合投保條件。如果投保人未充分了解相關條款,可能會在後期理賠過程中遇到問題。”朱銘來還表示,由於多數短期健康險產品設置了1萬元免賠額,如果是小病的話,醫保報銷后,個人自付部分需要再扣除1萬元免賠額。而如果罹患大病或者慢性病,第二年起又會因既往症不能再獲得賠付。

“從管理角度來說,我們既要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鼓勵創新,支持互聯網保險健康發展,又要加強引導和監管,開展常態化的網絡監測和巡查,及時發現並處置不當營銷宣傳廣告。”朱銘來提醒,消費者進行手機操作時要提高警惕,特別是對於需要提供姓名、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的地方多加防範。在購買互聯網保險產品時,應當全面仔細了解保險產品的相關條款,點擊或確認前要格外謹慎,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0)
上一篇 2021-09-07 10:08
下一篇 2021-09-07 1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