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頂尖科學家藤島昭加入上海理工:多次獲諾貝爾獎提名

近日,日本頂級科學家藤島昭院士攜帶其研究團隊,全職加盟中國上海理工大學,引發中日兩國普遍關注。藤島昭是“光催化”的發現者、行業權威,被譽為“光催化之父”,曾數次獲得諾貝爾獎提名。

日本頂尖科學家藤島昭加入上海理工:多次獲諾貝爾獎提名

日本頂尖科學家藤島昭加入上海理工:多次獲諾貝爾獎提名

近年來,由於資金與經費不足等原因,日本國內的學術研究環境逐漸惡化,不少與產業競爭力密切相關的頂尖學者來到中國,藤島昭的“出走”更是被日本媒體稱為“智慧流失”的標誌性事件,中國大學在理工科方面實力“突飛猛進”更是讓日媒感慨萬分。

8月15日,日本《現代商業》雜誌就曾發表標題為《中國大學在“工科專業排行榜”上突飛猛進,超越已退出製造領域的美國》的專欄文章,援引英國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QS)、泰晤士高等教育(THE)的最新世界大學排名數據,認為在各種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國大學排名大幅提升令人刮目相看。

以前,美國大學經常佔據各項排行榜的榜首,而現如今中國大學已經能和美國大學並駕齊驅,尤其是具體到一些理工科專業的大學排名,中國已經獨佔鰲頭,美國大學則幾乎沒了蹤影。

日本頂尖科學家藤島昭加入上海理工:多次獲諾貝爾獎提名

8月30日,上海理工大學特意為藤島昭教授及其團隊舉行了聘任儀式。

藤島昭在儀式上表示,非常感謝上海理工大學的接納,使自己及其團隊有幸成為上海理工大學大家庭的光榮一員。他將帶領團隊儘快熟悉新的環境,與學校相關科研人員一起在光催化相關研究領域及產業發展做出好的成果。

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為更好支持藤島昭團隊的發展,為相關研究工作搭建平台,學校依託新組建成立的材料與化學學院,計劃成立相關的光電材料和光催化方面的國際性研究院,並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

據媒體報道,新研究院的建設和運營費用,目前正朝着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理工大學共同出資的方向開展準備工作,資金規模預計數億元人民幣。

公開資料顯示,藤島昭生於1942年,1967年進入東京大學,與導師本多健一共同發現二氧化鈦單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現象,也就是“本多-藤島效應”(Honda-Fujishima Effect),開創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

1971年獲得日本東京大學應用化學專業博士學位,1986年任東京大學工學部教授,2003年從東京大學退休,擔任神奈川科學技術研究院主席,同年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09年當選歐洲科學院院士,2010年至2018年3月擔任東京理科大學校長。

多年以來,藤島昭一直致力於培養各國留學生,與中國持續交流長達40年,在中日兩國之間的文化、教育、科學技術交流方面起到了橋樑的作用,培育了38名中國留學生,其中3位已經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榮膺2019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

中國國家大劇院就使用了光催化自潔玻璃,可以讓其表面永遠保持清潔,而透明的光催化塗層則以使鏡子不產生霧氣。

光催化還可以用在空調過濾器中,分解甲醛等有害氣體,最新應用則是疾病治療,藤島昭研發的光催化捕蚊器更是已經在瘧疾肆虐的地區開始使用。

(0)
上一篇 2021-09-03 16:50
下一篇 2021-09-03 17: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