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吐槽11公里花159元投訴無門 代駕市場亟須規範

11公里竟收了159元,野蠻生長的代駕市場亟須規範這幾年,隨着市民“喝酒不開車”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車主習慣酒後找代駕服務。但是,代駕行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亂象也隨之而來:入行門檻低,“黑代駕”頻現,胡亂要價,司機權益無保障等問題越來越突出。

顧客吐槽11公里花159元投訴無門 代駕市場亟須規範

“黑代駕”產生的根源何在?業內人士介紹,根源在於代駕行業還在“裸奔”——缺乏行業標準和機構來規範,處於無主管單位、無行業規範、無准入門檻的“三無”狀態。

11公里距離,代駕費高達159元,用戶想回頭聯繫維權,發現電話竟然打不通……隨着代駕行業迅猛發展,不少“黑代駕”沒有收費標準、漫天要價,引發不少消費者詬病。

顧客吐槽:

11公里花159元投訴無門

家住濟南市歷下區的市民張潔(化名)就有叫到黑代駕的經歷:11公里的路程,代駕竟收了她159塊錢。按照張潔提供的代駕里程,記者在某代駕平台看到,預估價格在55元左右。

張潔說,她當時剛從奧體中心一酒店出來,就在門口看見一名穿着代駕馬甲、戴着頭盔的司機,她以為是正規代駕,就叫了他。到了目的地后,司機師傅讓她出示付款碼掃走了159元,既沒有行程軌跡,也沒有收費標準。

酒醒后的張潔感覺不對,再打代駕司機的電話時就打不通了。“算了,也不知道找誰投訴,還不夠麻煩的。”張潔無奈地說。

通過張潔的付款記錄來看,收款方為濟南市某代駕服務有限公司。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隨後查詢工商登記,並未查到這家公司的註冊信息。

記者又按照張潔的代駕路線,在某代駕平台上搜索,根據平台顯示的價格,張潔走的這段路預估價格在55元左右。對於這種“黑代駕”,幹了多年代駕司機的魯師傅說,“很正常,你這是沒碰見下雨天,遇到惡劣天氣他們要價更狠。這個買賣是一次性的,宰一個算一個,因為下次雙方再碰上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門檻很低:

十幾元買個馬甲就能上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近日在省城走訪發現,當夜色降臨,在各大酒店門口通常都會聚集着一群等待接單的代駕司機,或三五人,或十幾人。他們統一穿着印有代駕字樣的馬甲,戴着安全頭盔,騎着有牌或無牌的小電動車。

在經十路舜和國際酒店門口,正在等單的代駕劉師傅告訴記者,正常一晚上能接2-3個單,到手200塊錢左右,周末訂單差不多可以翻番。說話間,看到酒店有客人出來,他趕忙上前詢問,“需要代駕嗎?”但客人並沒有理會他。

“干服務行業就是這樣,嘴得勤快着點。”劉師傅向記者說,“之前我在平台專職干代駕有七八年,後來感覺年紀大了吃不消,經不起熬大夜,就自己幹了,也就是所謂的‘黑代駕’。”沒了線上訂單,劉師傅如今只能在酒店門口蹲點,看到出來的客人,就主動上前問一問。“玩着干,一個月的煙酒錢就掙出來了。”至於如何給客人定價,他笑着說:“之前又不是沒幹過,差不多約個價就行。”

而對於“黑代駕”,想入行也並非什麼難事。劉師傅告訴記者,現在代駕裝備在哪兒都能買到,可以在網上買,也可以找個做代駕的司機,從平台代買。不過,他特彆強調說:“自己乾沒有保險,就相當於走鋼絲,一定得穩住,千萬別出事兒,不然掙的錢還不夠填窟窿的。”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搜索代駕二字,關於代駕的相關用品一應俱全。記者隨即點開一家售賣代駕馬甲的店鋪,客服稱,馬甲可以隨意定製logo,單買一件15.5元。看這家店鋪的銷量,月銷量已達到200多件,最多的店鋪銷量達到3000多件。

正是因為能輕易購得代駕裝備,為做“黑代駕”的司機提供了便利條件。張潔說:“都穿着馬甲,戴着頭盔,喝了酒的人哪會想太多?被坑往往也是從這開始。”

記者通過採訪發現,就算正規的代駕公司,有不少對司機的審核也流於形式。某代駕平台的司機師傅侯坤(化名)向記者說,他們入職特別簡單,只要駕齡滿3年就可以。平台也沒有勞動合同,填個表就行了,雖然也會問有沒有犯罪記錄,但你只要說沒有,平台也不會專門調查,隨後簡單培訓一下,就算完事兒了。

代駕司機:

自身權益無法得到保障

今年是醉駕入刑的第10年,數據顯示,10年間,全國代駕需求累計突破16億人次。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僅山東涉及代駕業務的註冊公司就有2.4萬多家,濟南有7000多家。

隨着代駕平台激增,網上隨處可見代駕軟件開發廣告。記者聯繫到一家名叫麒麟科技的代駕軟件開發公司,工作人員表示,開代駕公司前期投入並不大,5萬塊即可開發一整套代駕系統,“光我們在山東服務的代駕公司就有近100家。”

代駕行業亂象,不僅讓消費者權益得不到保障,代駕司機自身的勞動權益同樣難以保障。

侯坤是位人到中年的代駕新人,今年4月份剛做代駕一個月,就在接單路上摔傷了股骨頸。從摔傷到現在,侯坤前後花了3萬多元,直至現在依舊卧床,而其所在的代駕平台卻一直沒為其報銷過任何醫療費用。

回憶起摔傷那天,侯坤說當時尋思沒啥事,休息一天就好了,然後就聯繫平台更換了代駕員去完成這單。但隔了一天,他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股骨頸骨折。

等手術完成後,侯坤聯繫到平台,平台說查不到當時的訂單,也不給出具派單證明,一直拖到現在,保險公司也沒法介入。“他們後來甚至還說我是騙保。”說到這裡,侯坤哽咽了。

記者聯繫該平台,客服表示,出現意外需要及時報保險,對這件事並不了解,需要向領導彙報后再回復,但截至發稿時記者並未收到相關回復。

“的確會有少數每月掙一萬六七千塊錢的同行,但那就是拿命換錢,通宵達旦地干一夜。我身邊有好幾個這樣拼的都病倒了,有個同事腦出血,現在還在醫院待着呢。”侯坤說。

除了侯坤這樣接單時受傷的遭遇,更常見的是乘客不付代駕費。“有的乘客可能就用這一次代駕,以後就不用了,這個錢我們也很難再要回來,我現在手上還有五六個這樣的壞單呢。”代駕崔師傅說,目前客戶投訴也讓他們頭痛。“很多時候只要有投訴,不管對錯,平台就算投訴成立,遇見一個投訴,就會被拉黑一天,接不了單。”

對於司機權益問題,e代駕濟南負責人王暄童向記者說,代駕公司和代駕師傅其實並非雇傭關係,而是合作模式。因為行業的特殊性,人員流動較大,所以繳納五險一金不太好實現。

對司機投訴的“壞單”問題,王暄童說,這其實是兩方面問題,一個是溝通技巧,一個是文明催收。有的乘客說下次用的時候再付,這也沒有錯。但代駕司機頻頻打電話,可能會對乘客構成騷擾,根據具體情況平台也會有判斷。

行業監管:

尚處於“三不管”狀態

記者調查發現,如同之前發生在長沙的貨拉拉事件一樣,代駕行業目前同樣遊離於監管之外。自2003年全國首家代駕公司在北京註冊成立至今,仍沒有專門針對代駕的監管部門。

記者聯繫到濟南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稱,代駕行業並不在其監管範圍內,就全國來看,也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而按照實際情況看,代駕所涉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交通、物價及市場監管等部門。

業內人士稱,當前代駕行業是個典型的無主管單位、無准入門檻、無統一標準的“三無”行業,面對新興行業的發展,監管往往滯后。

對於當前代駕所存在的問題,國家一級律師、山東法策律師事務所主任張法水表示,代駕行業因為面對特殊的用戶群體,規範應該比出租車司機更為嚴格。而從現實來看,因為從業門檻較低,司機業務水平魚龍混雜,也發生過很多人身傷害事故。這些事情出現后,責任如何劃分,都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

張法水表示,因為代駕司機面對的通常都是酒後乘客,在駕駛技術過硬的同時,對道德品質也要有嚴格要求,對其過往有無犯罪記錄要嚴格審核,例如原來是否有過侵害女性、盜竊的違法行為。現在來看,在法律層面還沒有對這種行業資質的要求。

張法水建議,隨着行業發展,人們對代駕的需求增大,這就要及時進行法律上的規範,明確其資質要求及權利義務。有了法律制度的約束,才會助力代駕行業更加良性健康地發展。

(0)
上一篇 2021-08-21 08:55
下一篇 2021-08-21 08: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