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英語關停引爆消費卡沉痾:背負數十萬學費的學員們急了

“之前學華爾街有多香,現在就有多傷。”李青沒有想到,在下定決心並支付了近50萬元后,自己的英語學習計劃會突然中止。8月12日,據第一財經報道,華爾街英語北區銷售負責人通知各中心分校校長,公司將於下周正式宣布破產。

《財經》記者從接近華爾街英語的機構人士處確認了上述消息。“中國區門店都會關閉,線下課程也將轉為線上,線上業務則由華爾街在全球的其他中心來承接。但目前還在溝通中,暫未確定這是否會是最終的公告和解決方案。”該人士說。

事實上,關於華爾街英語的困境,此前已有端倪浮出水面:部分學習中心(也稱“門店”)相繼關閉;拖欠員工超過三個月的薪資;貸款機構終止合作……

當前,華爾街英語尚未官宣破產,也並未就上述情況進行公開回應。《財經》記者撥打華爾街英語中國官網客服電話,截至發稿前,未接通。

另據多名學員透露,已於8月15日收到華爾街英語官方發送的郵件,華爾街英語表示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天,就公司當下情況、課程學習等,與學員進一步溝通。

但這並不能緩解學員的擔憂:後續課程將如何繼續?如果無法繼續,是否會退款?不少學員開始自發成立微信溝通群,力圖通過合法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作為頭部英語培訓機構,華爾街英語的受眾多為中高端人群,學費動輒數萬元。《財經》記者進入部分華爾街英語用戶溝通群(均已達500人),按照群內學員提供的合同金額粗略計算,僅單個群學員的購課合同,累計金額就已達到千萬元以上。

多名金融行業人士認為,無論華爾街英語最終給出怎樣的解決方案,其背後曝露出的以“消費卡”、“會員卡”等為代表的單用途預付卡風險,亟待市場關注。

“‘消費卡’雖然表面是負債形式,但其本質就是向不特定多數人募集資金,卻又不受金融監管。相比此前的P2P平台跑路,單用途卡風險一旦爆發,危害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接近地方金融監管的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2000年1月5日,誕生於意大利並有着48年專業英語教學經驗的培訓機構——華爾街英語,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第一家學習中心落地北京國貿中心。此後,這家主打成人市場的英語培訓機構逐步擴張,巔峰時期一度在中國多個城市建立起超70個學習中心。

但如今,華爾街英語盛況不再:學習中心人去樓空,只留下一紙停業通知,和一群因身陷金融債務糾紛而焦慮的消費者………

8月16日,華爾街英語位於北京國貿商城的學習中心因拖欠租金停業。(攝/《財經》記者 張穎馨)
8月16日,華爾街英語位於北京國貿商城的學習中心因拖欠租金停業。(攝/《財經》記者 張穎馨)

幾十萬元學費恐打水漂

2018年,李青花費484200元在華爾街英語購買了相應的課程和服務,並成為VVIP客戶。根據他提供的合同,購買課程包含L1-L15共十五個等級。

華爾街英語官網顯示,其提供的課程主要包括“在線豪華課程”、“尊享豪華課程”、“VIP課程”以及“VVIP課程”。通常情況下,華爾街英語會根據學員的英語水平定製課程,不同的課程按照不同的級別來劃分,隨着等級的提升,課程費用亦隨之增加。

由於個人原因,李青中途將合同凍結,直至2021年3月才申請課程恢復。合同信息變更后,課程服務期限延至2023年10月。

“目前僅完成了三分之一的課程。”李青告訴《財經》記者,根據全部學費和目前上課進展粗略計算,仍有價值超過30萬元的課程尚未完成。如果華爾街英語後續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案,30萬元就得“打水漂”。

無獨有偶,類似的情況亦發生在華爾街英語多個學員身上。有學員向《財經》記者表示,自己在華爾街英語學習至少3年以上,出於對華爾街英語教學的認可,期間進行了多次續費。最近一次續費又購買了23萬元的課程,目前仍有大量課程未完成。

眼下,尚未有權威統計究竟有多少學員未完成課程,其中涉及的金額又達到怎樣的規模。《財經》記者進入部分華爾街英語用戶溝通群(均已達500人),按照群內學員提供的合同金額粗略計算,僅單個群學員的購課合同,累計金額就已達到千萬元以上。

《財經》記者實地探訪華爾街英語上海世紀匯中心門店時注意到,現場除了學習中心緊閉的大門,不少學員正焦急地向警方說明自身情況,並進行登記。

華爾街英語關停引爆消費卡沉痾:背負數十萬學費的學員們急了

8月13日,華爾街英語位於上海世紀匯廣場的學習中心停業,此後部分學員在現場進行信息登記。(攝/《財經》記者 嚴沁雯)

現場其中一張登記表顯示,大部分學員所支付的學費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據警方透露,僅世紀匯中心登記的合同金額就已經接近四千萬元。”有學員向《財經》記者強調,雖然合同金額包含已經上完的課程,但即便將數字砍掉一半,也是不小的金額。

華爾街英語學員為何願意為不菲的學費買單?多名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華爾街英語客群的特徵之一便是收入穩定,其中更是不乏高收入人群。這些人或出於工作需要,或為更好地與孩子交流,又或為出國旅遊等而學習英語,且都能夠、有意願支付較高的學費。

同時,華爾街英語的線下課程能夠給一些學員帶來更多的附加價值。“比如‘活動派對’‘社交俱樂部’等特色內容,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英語交流能力,也給大家提供了很好的社交平台。”有學員直言。

但在不少學員口中頗有價值,且創立時間近50年的老牌英語培訓機構,為何會以這樣的方式揮別中國市場?

有學員將原因歸為“雙減”政策的出台(此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但在多名華爾街英語內部人士及學員看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才是導致華爾街英語陷入當前困境的關鍵。

“線下模式是華爾街英語的主要優勢,但在疫情衝擊下,線下門店無法正常營業。學員無法上課,又缺少新進客源。面對房租、人員等不小的成本壓力,走到這一步也在情理之中。”多名華爾街英語學員告訴《財經》記者,從去年開始,華爾街英語的不少門店就已陸續關閉。

雖然部分學員對於華爾街英語當前的困境表示理解,但讓他們氣憤的是,華爾街英語資金短缺並非近期突發,更有內部員工表示已超過三個月未如常收到工資。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有部分華爾街英語學習中心校長、課程顧問等,在向學員推介續約或購買課程。

李青與華爾街英語某學習中心校長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7月初,該學習中心校長仍在鼓勵其升級課程。另有學員在課程顧問的反覆勸說下,7月又購買了數十萬元的課程。“這就是詐騙,都要倒閉了還勸說學員繼續購買。”

北京建國門外派出所一名警員告訴《財經》記者,近日有不少華爾街英語的學員來報案,現階段主要是進行登記。華爾街英語是否存在違法違規行為,還待後續調查。

學員貸款何解

而當下,更“受傷”的恐怕是那些課程還未完成,卻又背上債務的華爾街英語學員。

“華爾街英語的客群中也包括在校學生或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年輕人,由於課程收費超出這些人的承受範圍,因此銷售人員往往會推薦大家使用分期或者貸款業務。”有學員告訴《財經》記者,提供相關服務的機構包括招聯消費金融、度小滿金融等。

以貸款形式兩次在華爾街英語購買課程的學員秦悠告訴《財經》記者,自己參加工作不久就在華爾街英語進行了第一次購課,但因為缺少足夠的資金,在銷售人員的推薦下,選擇了度小滿金融提供的分期服務,購課金額22600元。

秦悠提供的訂單截圖顯示,在度小滿金融旗下“有錢花”App中,這筆貸款直接支付給了北京華爾街英語有限公司。另據借款協議,該筆貸款的名義年化利率為8.4%。

值得注意的是,在秦悠僅完成上述課程中的前兩個階段(共20個階段)時,華爾街英語銷售人員又對其進行了一次課程推介。“我當時23歲,他們說還能有學生優惠,所以就又通過貸款買了一次課,但那些課程的合同實際要到2022年才生效。”秦悠焦急地說。

信用卡分期也是部分學員購買華爾街英語課程時的常用選項。仍為在校學生的華爾街英語某學員向《財經》記者表示,為了支付學費,他直接辦理了平安銀行信用卡,隨後在華爾街英語刷卡完成消費,目前還剩3期未還。另有學員透露,購買了40萬元的英語課程,其中20萬元是通過銀行信用卡分期付款,目前尚在還款中。

類似的案例仍有不少。在《財經》記者進入的一華爾街英語學員貸款群中,據不完全統計,涉及負債的學員達到百餘人。

在部分學員看來,若後續無法完成華爾街英語課程,相應的貸款是否應進行免除?

“這涉及到三方關係,消費者與機構之間簽訂的培訓課程合同,與金融機構簽署的則是貸款合同。從邏輯、法理上看,無論華爾街英語是否會倒閉,學員都應該向發放貸款的機構還款,以免影響個人徵信。”與華爾街英語合作的某金融機構人士直言。

另據某學員與華爾街英語簽訂的合同顯示,選擇通過消費信貸或信用卡商戶分期付款的,在得到金融機構批准后,應在指定日期前還款。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糾紛,由學員與金融機構解決,除非法律法規另有規定,不影響本合同的履行。

有與華爾街英語合作的貸款平台內部人士向《財經》記者強調,發放貸款的機構不應去為消費者“兜底”,這種解決方式會直接影響到業績。“2019年韋博英語跑路,當時我們的業務量是現在的近10倍,但也沒有採取‘兜底’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當然,不可否認,在極少數特殊案例中,我們會採用這種方式。”

2019年10月,與美聯、英孚、華爾街英語並稱“英語培訓四巨頭”的韋博英語暴雷,線下多家門店倒閉,相關負責人“跑路”。不少通過金融機構獲取貸款的學員,在後續無法享受到課程等服務的情況下,背負債務。彼時,在地方金融監管窗口指導下,多家提供學員貸款的銀行表示凍結客戶分期,暫緩上傳徵信。

此後,部分金融機構選擇停止相關業務。如廣發銀行向《財經》記者表示,自2019年10月開始,廣發信用卡就沒有再開展教育分期業務。

事實上,據《財經》記者了解,在華爾街英語被曝出即將破產前,與其存在合作關係的部分貸款機構就已察覺到風險,並主動收縮業務、壓降存量。

“華爾街英語的風險比較大,去年4月份就聽說可能會倒閉,硬扛了一年多。今年上半年我們就終止了相關合作。”與華爾街英語存在合作的某貸款機構內部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受疫情、“雙減”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已逐步收縮教育場景金融相關業務。

無獨有偶。招聯消費金融亦向《財經》記者回應稱,與華爾街英語的合作已在2020年1月初完全停止,且目前在貸用戶業務量很小。針對在貸客戶,已安排專人跟進用戶諮詢與服務,積極協助用戶維權,切實保護用戶合法權益。

截至發稿前,針對與華爾街英語的合作情況等問題,度小滿金融、平安銀行等機構暫未回應。另有與華爾街英語合作的貸款機構內部人士認為,需等華爾街英語官方宣布破產及解決方案后,才能明確下一步動作。

消費卡違約風險上升

在多名金融業人士看來,無論華爾街英語最終給出怎樣的解決方案,其背後暴露出的以“消費卡”“會員卡”等為代表的單用途預付卡風險亟待關注。

所謂“預付卡”,是指發卡機構以盈利為目的,通過特定載體和形式發行的,可在特定機構購買商品或服務的預付憑證。其中,商業預付卡可劃分為單用途預付卡和多用途預付卡。

二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多用途預付卡由中國人民銀行監管,發卡企業需支付業務許可證;單用途預付卡則由商務部監管,依據2012年制定發布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下稱《管理辦法》),發卡企業應在開展單用途卡業務之日起30日內向各級商務部備案。

從使用範圍看,單用途商業預付卡(下稱“單用途卡”)僅限於在本企業或本企業所屬集團或同一品牌特許經營體系內兌付貨物或服務的預付憑證,包括以磁條卡、芯片卡、紙券等為載體的實體卡和以密碼、串碼、圖形、生物特徵信息等為載體的虛擬卡。比如電商平台儲值卡、超市卡、美容卡、健身房卡、教育機構培訓卡等,均只能在發卡企業內部使用,因此屬於單用途預付卡。

一名華爾街英語學員告訴《財經》記者,在與華爾街英語簽訂合同、繳納學費后,課程顧問會提供登錄學習系統的賬號和密碼,以及對應的學號。線下課程一般是在線上預約后,再通過學號認證身份後上課。

《財經》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華爾街英語學員提前付款的課程周期多以1年起步。買的課程涉及周期越長,費用就越優惠,所以不少學員通常會選擇預付較長周期的費用。

“有人說我們‘人傻錢多’,但教育培訓收費全部是預付費制,不交費根本上不了課。這不是智商問題,而是沒有選擇的餘地。”有華爾街英語學員向《財經》記者強調。

近年來,企業通過發行預付卡實現資金回籠,消費者則通過預存資金的形式獲得更大力度的優惠,這種看似一舉兩得的方式大受市場歡迎,但風險的火種亦隨之埋下。

尤其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風險的火種被逐步點燃,甚至蔓延到更多的個體身上。

《財經》記者此前在微博、論壇、QQ等社交平台搜索發現,自疫情發生,不僅僅是教育培訓機構,包括健身房、理髮店、美容院、洗衣店、餐飲店、汽車保養店等,均有出現倒閉或者跑路的情況,消費者損失金額從幾千元到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不等。

“禍不單行。”一名華爾街英語學員告訴《財經》記者,就在華爾街英語課程“打水漂”之前,其在一家瑜伽館購買的瑜伽課,也因為負責人跑路,課程未上就已損失數萬元。

多名金融業人士認為,單用途預付卡的設計初衷是好的,在實踐中也確實起到加快銷售、便利支付、刺激消費等作用。但隨着互聯網商業模式在線上線下的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一靠資本、二靠流量”的經營之路,單用途卡也日益扭曲為支持擴張的融資工具。

與此同時,單用途卡的發行方往往是中小微經濟體,其對風險的抵抗能力偏弱。在經濟下行、疫情暴發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一旦遭遇經營困難、資金流斷裂等情況,只能倒下或跑路,最終的風險便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提及單用途預付卡領域為何頻現亂象,中國政法大學法治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車寧告訴《財經》記者,主要原因在於監管格局尚不完善。根據《管理辦法》,發卡企業應向其工商登記註冊地省、市或區、縣人民政府商務主管部門備案。但備案不同於審批,一方面更強調事後追查而非事前控制,另一方面更側重信息記錄而非資質管理,其執行的寬嚴與否也更多依賴於具體的機構甚至個體,這種規制方法明顯與其風險對象不相匹配,客觀上給企業以很低的違法成本。

某第三方支付機構高管告訴《財經》記者,《管理辦法》的適用對象為企業法人,但現實生活中,很多發卡方是非企業法人的個體工商戶,並未納入監管範圍。監管其實對備案有嚴格的要求,但很多商戶根本達不到備案的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財經》記者登錄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官網發現,在最新的(2019年3月)上海市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備案企業公示名單中,並未有華爾街英語運營主體“華爾街英語培訓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當備案在一定程度上流於“形式”,甚至缺位,最直接的風險便是消費者的資金流向難以監測。據多名金融行業從業者透露,雖然《管理辦法》要求對資金進行存管,但現實情況是,資金監管僅適用於集團發卡企業、品牌發卡企業、規模發卡企業,那些服務更廣、數量更多、風險抵禦能力更差的發卡企業卻被忽視。

“即便對於需要進行資金存管的企業,其存管比例也相對不高,而且通常情況下,銀行只負責審核表面的一致性,若商戶以各種形式合法(如利用保證保險、銀行保函等)的手段從中取出,貌似也並不困難。”金融行業某資深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完善立法,聯合執法

本就沉痾在身,疊加疫情影響,單用途卡背後的潛在風險急劇擴大。

一名接近地方金融監管的行業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雖然2020年疫情下已出現類似的風險問題,但由於涉及的機構規模相對較小,且對單用途卡市場規模難以做出權威統計,市場並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

“‘消費卡’雖然表面是負債形式,但其本質就是向不特定多數人募集資金,卻又不受金融監管。相比此前的P2P平台跑路,單用途卡風險一旦爆發,危害恐怕有過之而無不及。”上述接近監管的行業人士直言。(詳見《財經》此前報道《被疫情“熔斷”的消費卡:高者10萬元打水漂,違約潮將至》)

事實上,監管也已關注到疫情下消費卡面臨的潛在風險問題。

2020年4月16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發布《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疫情對單用途預付卡造成了較大影響,部分發卡企業面臨經營困境,衍生相關風險,並要求各級商務主管部門開展風險排查:建立單用途卡發卡行業和企業風險監測機制;針對零售、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不同行業的特點,梳理髮卡行業和企業兌付風險先導指標等。

地方監管亦逐步加碼。2020年12月,《江蘇省預付卡管理辦法》下發;今年4月,深圳市商務局下發《關於開展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風險檢查有關工作的通知》;8月,北京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辦公室發布《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草案)》徵求意見,進一步加強單用途預付卡管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多名行業人士認為,要防範消費卡違約帶來的風險,一方面要建立起多部門聯防聯控的機制,另一方面則需儘快完善立法。

“單用途卡風險防控涉及到多個部門,遏制亂象不能只是商務部的‘單兵作戰’,應聯合市場監督局、金融監管部門、公安經偵等,形成‘聯防聯控’機制。”上述接近地方金融監管的人士直言。但顯然,治理單用途卡亂象的關鍵,依然在於完善立法。

車寧曾撰文指出,應進一步加快地方尤其是單用途卡使用程度較高地方的立法,層級上要達到省級地方性法規,內容上要覆蓋卡管理的各個方面尤其是前期不足的規範對象、監測機制等。在地方性法規和行業自律規範的基礎上,中央有關單位也應儘快更新相關制度內容,提高立法位階,打通與金融、消保、價格、反不正當競爭-反壟斷等規制的銜接,同時健全單用途卡的日常監管協調機制和風險處置機制。

“還有兩方面需要注意,一方面,規範制定上應該儘可能地廣泛覆蓋,之前沒有涉及的文體、教育等領域,經過這一年多(自疫情發生以來)的觀察,看來也是重災區,因此立法上打破‘部門立法’桎梏的需要更迫切了。另一方面,預付卡的規範可以說‘按下葫蘆浮起瓢’,有鑒於此,要加大執法甚至是刑事打擊的介入,提升違法犯罪成本,樹立合規經營理念,從根本上扭轉風險蔓延的態勢。”車寧告訴《財經》記者。

另據《財經》記者了解,《管理辦法》對違規發卡企業的行政處罰設定,主要是限期改正和最高三萬元的罰款。

某金融行業律師向《財經》記者強調,即便立法上不能儘快實現,也應該對《管理辦法》進行修訂。“畢竟已經試行了近八年,出現了很多新問題,應及時‘打補丁’。比如可通過引入交付保證金或擔保措施來提高發行門檻,或要求企業將一定比例的預付存款資金存入專項賬戶。”

對於華爾街英語學員接下來可能面臨的情況,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王德怡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華爾街英語被申請破產,且人民法院決定受理,則學員與華爾街英語之間的債權屬於普通債權,排在破產費用、公益債務、職工保險、社會保險、稅款和其他優先債權外,清償順序靠後。同時,學員的債權需要通過破產管理人確認;若破產管理人不予確認,則需要學員提起訴訟(或仲裁)予以確認。

“每個學員的債權均需要單獨確認,而不可能一攬子解決,這個過程時間漫長,3-5年都未必能結案;到實際清償階段可能分配到的比例也不會太高。考慮到以上因素,許多學員可能會放棄維權。”王德怡直言,華爾街英語在經營面臨倒閉的狀態下,繼續誘導學員買課,上述行為缺少基本的商業誠信,但僅憑這些表面情節不足以認定為詐騙。希望學員在選擇培訓機構時,仔細辨別,特別是在預付費的消費中,要特別注意防範風險。

文/張穎馨 嚴沁雯

編輯/袁滿

(應受訪者要求,李青、秦悠為化名;作者為《財經》記者,《財經》記者陳洪傑對本文亦有貢獻)

(0)
上一篇 2021-08-17 22:18
下一篇 2021-08-17 22: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