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吃的是生蚝?其實還吃到了很多微塑料

早在 2018 年,包括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等多家媒體就在報道中指出,科學家在人類的糞便樣品中首次發現了微塑料;美國學者通過研究 150 個來自 14
個不同城市的水樣本發現,83% 的樣本中含有微塑料顆粒。

炎炎夏日裡,最舒服的事情之一莫過於傍晚和兩三好友在路邊喝着啤酒、吃着燒烤、唆着生蚝……

然而,當你在享受生蚝這一美味的同時, 微塑料也如特洛伊木馬一般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你的體內。

你以為你吃的是生蚝?其實還吃到了很多微塑料

去年 12 月,來自意大利的科學家們首次在 人類胎盤 中發現了微塑料;也有研究發現, 嬰兒奶瓶 、 一次性紙杯 中也有微塑料的存在;甚至,科學家在地球最低點馬里亞納海溝和地球最高點 珠穆朗瑪峰 上也發現了微塑料。

可見,如今微塑料已是無處不在,人類的周圍充斥着數不盡的微塑料

研究證實,人體中微塑料的主要來源,除了生活中的塑料製品,還包括我們平時吃的海產品等。

近年來,科學家們相繼在牡蠣(也就是我們常吃的生蚝)、貽貝和魚類等食物中發現了微塑料。 此前,來自比利時和英國的研究人員也發現,海鮮中每 20 只貽貝就含有 90 顆微塑料顆粒,

如今,更糟糕的是,一項來自朴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ortsmouth)的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目前仍舊低估了微塑料在海鮮食品中的積累

研究人員認為,對於生物攝入微塑料的影響,很多研究採用原始微塑料,忽視了海洋生態系統中微生物群落(大腸桿菌等)對微塑料的影響,因此不足以反映真實情況下微塑料對海洋生物的污染。

相關研究論文以 “The plastic Trojan horse: Biofilms increase microplastic uptake in marine filter feeders impacting microbial transfer and organism health” 為題,發表在科學期刊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上。

你以為你吃的是生蚝?其實還吃到了很多微塑料

來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實驗結果顯示, 牡蠣對那些大腸桿菌包被的微塑料的攝取量明顯高於對原始微塑料的攝取量。

這種結果表明,海洋中濾食性動物對海洋環境中微塑料的吸收可能比以前認為的要大,包覆有微生物的微塑料被它們攝入后,可能會通過食物鏈轉移到更高的營養級,從而會對野生動物、食品安全和人類的健康構成威脅。

什麼是微塑料?

先科普一下什麼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於 5 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

這一概念是由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湯普森等人於 2004 年在一篇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文章中首次提出,該文章發表在 Science 雜誌上。

你以為你吃的是生蚝?其實還吃到了很多微塑料

圖|化妝品中的微塑料 (來源 : imaggeo )

微塑料顆粒根據來源可分為一級和二級。

一級微塑料是在微尺度上生產製造的,比如化妝品、牙膏等生活用品中;二級微塑料通常是由較大的塑料碎片通過機械、光、化學、熱和生物降解破碎而產生的。

儘管微塑料顆粒的粒徑只有幾微米到幾毫米大小不等,聽起來似乎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也正是因為其體積小的特點,使其更容易排入外界環境中,造成微塑料污染。

由於其微小的尺寸,人類很難將其從環境中清除,這是它比一般不可降解塑料對環境更具危害的原因。

“海鮮” 中的微塑料含量被低估了

微塑料顆粒會通過許多途徑,如河流運輸、污水和廢水排放、直接釋放和大氣沉積進入海洋環境。

微塑料在進入海洋以後,就會被各種微生物定植,形成多物種的生物膜,而這種覆蓋生物膜的微塑料會被牡蠣、其他雙殼類以及大多濾食性動物攝取 ,因此微生物也被轉移到了生物體內。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員選用牡蠣代表海洋中濾食性生物,對歐洲扁平牡蠣對原微塑料和大腸桿菌包被微塑料的吸收和生物積累進行了對比。

通過監測牡蠣的耗氧量、呼吸速率、清除率、死亡率和狀態指數,測定並比較了牡蠣對原微塑料和生物膜包被微塑料的生理反應,以此來說明生物膜對海洋濾食性動物攝入微塑料的影響。

你以為你吃的是生蚝?其實還吃到了很多微塑料

來源: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文章做出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通過生物膜模擬了海洋生物存在的環境,可以更加真實地反映出微塑料在生物體內的積累。

實驗中做了三組處理:

A 組牡蠣:只喂海藻糊作為對照;

B 組牡蠣:餵食海藻糊和原微塑料;

C 組牡蠣:餵食海藻糊和微塑料接種大腸桿菌。

其餘條件保持相同。

你以為你吃的是生蚝?其實還吃到了很多微塑料

圖|在接觸微塑料之前(第 3 天)、期間(第 9 天)和之後(第 14 天)的呼吸速率(來源: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實驗發現,在處理第 9 天和第 14 天以後,暴露在含有大腸桿菌微塑料的牡蠣消耗的氧氣均高於其他處理,這表明了其對海洋中微塑料的吸收要大於前人所研究的結果。

你以為你吃的是生蚝?其實還吃到了很多微塑料

圖|牡蠣暴露於原始(處理 B)和大腸桿菌塗層(處理 C)微塑料的每組組織(鰓和覆蓋物、唇瓣、消化組織和性腺、內收肌)中的微珠殘留百分比(來源: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除了要了解牡蠣對微塑料的吸收外,還要知道微塑料在其中的殘留的情況。實驗結果表明,原始微塑料在牡蠣體內的殘留在 0.13%,而包覆有大腸桿菌的微塑料的殘留率為 0.43%。

所以,生物膜可以使微塑料表面對海底濾食性動物更具吸引力,增加攝入的微珠數量。

對人體健康危害巨大

已有研究證實, 微塑料可通過食物鏈、飲水進入人體 。原本非人類需要的物質進入人體,自然會對人體造成一些影響。

那麼,微塑料究竟對人體是否有危害以及有何危害? 一般存在兩種不同的看法。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根據 2017 年的微塑料調查指出:微塑料或許並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因為對於嚙齒類動物來說,直徑超過 150 微米的微塑料會通過糞便被排除,不會被吸收,因此被人體攝入的微塑料被人體吸收的概率不大。

而另一些研究認為,微塑料對人體的危害,不僅僅是由於微塑料本身,更因為製造塑料的成分和塑料表面吸附的物質。

塑料本身作為高分子聚合物是無毒的,但是在生產塑料中需要添加的一些助劑以改變塑料的性能,例如抗氧化劑、增塑劑、偶聯劑、顏料等。

就以增塑劑來說,以鄰苯二甲酸酯佔主要增塑劑的 69%,但此類化合物會形成假激素,干擾生物體的內分泌功能。

兒童玩具和一些用品中溶解出的鄰苯二甲酸酯會危害兒童的肝臟和腎臟,更有引起兒童性早熟的傾向。

除此之外,微塑料的吸附性很強,尤其是對於有機物(如在工業上無實際用途的副產物二噁英等)的吸附。其進入人體後會對人體的生育造成一定的危害。停留在腸道中的微塑料也會給人體造成機械損傷、引起組織炎症等等。

此外,微塑料的病原微載體的作用不僅對水生野生動物,對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還對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使用原始微塑料來研究對濾食動物的影響,忽視自然環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膜,可能會導致低估微塑料污染對野生動物和生態過程的真正風險,以及微塑料作為病原體傳播媒介的關鍵作用。

就如朴茨茅斯大學海洋生態與進化博士 Joanne Preston 博士說:“微塑料確實是海洋世界的‘特洛伊木馬’。雖然目前我們尚不清楚微塑料會對食物鏈產生多大影響,但未來可能是由於這些生物攝入更多的塑料,導致各類疾病,最終對人類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這項研究讓我們進一步發現了微塑料對食物鏈的更多潛在危害。

此前我們一直低估了塑料對自然生態的影響,但隨着歐洲頒布的 “禁塑令”,以及近年來我國頒布的 “限塑令” 的實施,個人的禁塑、限塑行動也勢在必行。

撰文:郝景

編審:寇建超

排版:張熙

(0)
上一篇 2021-08-06 23:13
下一篇 2021-08-06 23: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