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科學家發現致病性腸道細菌和低熱量飲食存在關聯

科學家近日進行了一項關於低熱量飲食如何改變腸道微生物種群的研究,其結果另人感到意外。研究結果顯示在極端的熱量食入控制和炎症性腸病有關的致病細菌水平增加之間存在着一種奇怪的關係。該研究首先招募了 80 名超重或肥胖的受試者。一半受試者被要求在16周內保持穩定的體重,而另一半受試者則完成了一項醫學監督的減肥計劃,包括 8 周的極低熱量飲食(每天 800 千卡)。

[圖]科學家發現致病性腸道細菌和低熱量飲食存在關聯

在研究期結束時,研究人員從參與者身上提取了糞便樣本。結果發現在控制飲食的人群中出現了大量的腸道微生物組變化,包括普遍減少的細菌多樣性。這項新研究的第一作者 Reiner Jumpertz von Schwartzenberg 說,除了減少腸道細菌的總體數量,控制飲食似乎明顯改變了剩餘微生物的行為。

他解釋說:“我們能夠觀察到細菌如何調整它們的新陳代謝,以便吸收更多的糖分子,並通過這樣做使它們不能被人類宿主利用。可以說我們觀察到了‘飢餓的微生物組’的發展”。

[圖]科學家發現致病性腸道細菌和低熱量飲食存在關聯

[圖]科學家發現致病性腸道細菌和低熱量飲食存在關聯

[圖]科學家發現致病性腸道細菌和低熱量飲食存在關聯

[圖]科學家發現致病性腸道細菌和低熱量飲食存在關聯

接下來,研究人員從試驗中體重減輕最多的 5 名受試者身上提取糞便樣本,並將其移植到沒有微生物組的小鼠身上。令人震驚的是,接受節食后糞便移植的小鼠很快就減掉了大約 10% 的總體重,儘管繼續吃正常的飲食。當小鼠在開始節食前接受來自同一人類受試者的糞便移植時,沒有發現任何體重下降。

研究的最後一步是詳細分析人類節食者的微生物組,試圖找出可能導致體重下降的任何特定微生物因素。一種特殊的細菌迅速被發現– 艱難梭狀芽孢桿菌(C. difficile)。

C. difficile 數量增加通常與使用抗生素導致的腸道炎症有關。嚴重的腹瀉和結腸炎往往是艱難梭菌過度生長的最終結果,然而,在節食的受試者中沒有發現這些負面癥狀。高級作者Peter Turnbaugh說:“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預測在艱難梭菌增加后,炎症會增加,甚至結腸炎”。

對接受節食后糞便移植的動物進行更仔細的檢查,發現了非常溫和的炎症跡象,但沒有任何東西會引發類似結腸炎的負面癥狀。Turnbaugh說,這表明艱難梭菌在代謝方面的作用與該細菌驅動腸道炎症的能力完全不同。

現階段還不清楚更多的艱難梭菌是如何導致體重減輕而不引發腸道炎症的。眾所周知,艱難梭菌在脂肪代謝和通過腸壁吸收營養方面發揮着作用。但特恩鮑強調,這些發現並不意味着人們應該把艱難梭菌作為某種減肥益生菌來尋求。

(0)
上一篇 2021-06-24 15:25
下一篇 2021-06-24 15:2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