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校外培訓監管機制 打破“校內減負校外增”怪圈

6月15日,教育部召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成立啟動會,引發大眾廣泛關注。新成立的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其主要職責是:承擔面向中小學生(含幼兒園兒童)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指導黨建,擬定校外線上線下教育培訓的規範管理政策,如機構設置、培訓內容、培訓時間、人員資質、收費監管等,然後還要管執行、綜合執法。

強化校外培訓監管機制 打破“校內減負校外增”怪圈

會議強調,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即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及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工作落地見效。

雖然目前還未出台更詳細的工作流程和實施細則,但多方反映,教育部此舉將為校外培訓行業帶來最強監管。

寫不完的校內作業,花樣繁多的校外培訓,中國學生被這兩大重負已經折磨了太久了。這樣的狀態扼殺着學生的天性,挫傷其想象力和創造性,也逼着家長和學生們一起同受煎熬。

為了讓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必須要減負。但減負多年效果不佳,原因在於兩大重負往往此消彼長。減負要收到實效,就必須雙減,打破“校內減負校外增”的怪圈。這早已是一個共識。

校外培訓被詬病,還因為眾多行業亂象。

最近兩個月,就有多家校外培訓機構遭到重罰。先是5月10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對作業幫和猿輔導給予警告和250萬元頂格罰款的行政處罰。再到6月,又有新東方、精銳教育、華爾街英語等機構因涉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被頂格處罰。

製造焦慮、誇大宣傳、亂收費、教學內容超前超標……監管部門的處罰向公眾揭開了部份校外培訓機構斂財的秘訣。要知道,受監管部門關注的都是行業頭部機構,其亂象已如此驚人,整個行業的現狀如何自然不言而喻。

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因此校外培訓的監管必須要到位。但是多年來,相關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和治理一直存在短板,即缺乏專門的監管機構和隊伍。常常是媒體揭露什麼,主管部門就重視什麼,監管因此陷入“運動式治理”的尷尬——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導致積弊越來越嚴重。

現在,教育部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意味着對校外教育培訓機構的監管將轉而進入常態化。

這首先是一個全面強化監管的信號。如果說過去一些機構還對此抱有僥倖心理,試圖隱忍以待時機,那麼隨着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設立,這種心理恐怕只有趕快打消了,否則勢必會撞得頭破血流。

但對整個培訓行業來說,這即使不算好消息,也並不是壞消息。以校外培訓行業目前的公眾形象和遭遇到的民意而論,即使主管部門發出全行業封禁的指令,或許也不會讓人意外。現在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證明行業仍有其自身價值,只不過需要規範而已。

校外培訓原本可以成為家庭、學校育人的有益補充。如果行業是良性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並拓展多方面能力。

主管部門並沒有否定校外教育培訓的地位和作用,只不過隨着監管決心的顯露和監管模式的調整,校外教育培訓行業必將迎來一輪洗牌和巨變。

有媒體注意到,自監管持續升級的信號釋放之後,部分教培類上市公司已被下調評級或下調目標價,而在此前不久,校外培訓還被資本熱烈追捧。

資本的敏感讓人感嘆。但對一個行業來說,只要其具備存在的合理性,失去資本的追捧未必就是壞事。以共享單車為例,行業大熱時積累了多少泡沫?歷經野蠻生長、資本退潮之後,行業的價值並沒有消失。而進入冷靜期的行業還會自動淘洗,堅持下來的企業也有可能實現其真正的價值。

(作者系特約評論員)

(0)
上一篇 2021-06-21 15:24
下一篇 2021-06-21 16: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