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數字人憑“實力”出圈,未來如何走穩走好

作者:魏婉、陳心眉

來源:中國青年報

虛擬數字人真是越像真人越好嗎?為了讓“居住”在美國的虛擬音樂人“Lil Miquela”形象更加真實,設計團隊特意在其兩頰上添了些“雀斑”。然而,這種“連不完美都是經過刻意設計”的情況,反而可能引發人類的“恐怖谷”效應。

通過頭盔設備,人們將意識與虛擬世界連接,操縱着代表自己的虛擬人物進行體驗,聽覺、嗅覺等各種感知都很真實……某科幻電影里的情節,生動地展現了“元宇宙”的一個可能場景。

場景中的虛擬數字人被認為是元宇宙的原住民,是自然人在元宇宙中的數字化身。“如果說‘元宇宙’是一種引領性的概念、願景,那麼‘數字人’就是通向未來數字新大陸的重要橋樑。”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說。

速途元宇宙研究院發布的《2022虛擬人產業研究報告》中指出,虛擬人本質上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具有人類的外觀行為,甚至思想特徵的虛擬形象。

2021年10月,虛擬美妝達人“柳夜熙”發布第一條視頻即登上熱搜,不到一年時間獲贊超3000萬次;首位虛擬人脫口秀主持人“梅澀甜”,被聘請為“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數字人推廣大使……虛擬數字人為何頻頻出圈、備受歡迎?未來又能否實現規模化落地,實現“數字人自由”?

虛擬數字人憑“實力”出圈

今年高考首日,一篇由百度數字人“度曉曉”作答的全國新高考Ⅰ卷議論文刷屏網絡。

一般認為,高考作文寫作對於數字人的挑戰極大,要求邏輯連貫、主題清晰,且具備較高的可讀性和創造性,而“度曉曉”的答卷被知名語文教師評為48分,成績趕超約75%的高考考生,且僅需40秒就能據題創作40多篇文章。

“數字人的生產力和創造力是不言而喻的。”陳端認為,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創作質量,在一些領域,虛擬數字人甚至可能“碾軋”大多數人類。不僅如此,其創作的文藝作品還攜帶着較大的經濟效益。今年6月初,“度曉曉”的4款畫作被製成數字藏品上線售賣,24小時售賣額超17萬元。

陳端認為虛擬數字人創造的價值成果並不會是曇花一現,而有可能隨着技術的迭代,實現持續性發展。“一旦虛擬數字人IP運作成功,形成較大的破圈、流量和吸金效應,後續只要在IP上持續注入新的功能,就能使它擁有超越時間的社會生命力,進入到一種接近永生的狀態。”

現階段,虛擬數字人憑“實力”出圈,已經開始在教育、娛樂、養老等諸多領域“落地開花”。清華大學新聞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瀋陽認為,從功能和價值上,大體可以分為虛擬偶像等傳播傳媒類、虛擬管家等專業服務價值類,以及未來將走入千家萬戶的虛擬孩子等生活陪伴類三種應用場景。

“本質上的邏輯是降本增效,讓AI更好地服務於人類。”網易伏羲營銷負責人湯銀辰表示,虛擬數字人可以是現實生活職業的復刻,與人協同配合。比如,24小時AI虛擬主播可以填補真人主播無法出鏡的空白時間,“經我們測試發現,同一時段虛擬人直播帶貨的流水能達到真人帶貨流水的30%!”

在金融領域,虛擬數字人也非常“吃香”。據杭州相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相芯”)市場總監程卓介紹,銀行大部分的業務流程是自動化、標準化的,利用“數字員工”提供數字服務來代替大量重複工作,不僅能夠降低人力成本,還能避免精細化工作中的人為錯誤,縮短反饋時間。

跨入虛擬數字人賽道的企業正在增加,許多擁有智能語音技術能力的大廠都在布局。瀋陽和其團隊發現,近一年來,從事虛擬人的相關產業公司增長了20倍。據量子位智庫發布的《虛擬數字人深度產業報告》預計,到2030年,我國虛擬人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

破解規模化落地困局 實現“數字人自由”

據速途元宇宙研究院調研,目前虛擬人產業鏈上游主要為Microsoft等技術提供方,是虛擬人技術發展的基石;中游主要為相芯等平台方,是虛擬人技術場景的開拓者;下游主要為B站等運營方,是虛擬人內容生態的主要構建者與商業模式的主要探索者。

“大多數公司只是數字人製作與運營全流程上的一環或其中幾環,在製作和調優上存在較高壁壘。”百度數字人與機器人業務負責人李士岩指出,目前數字人規模化落地還面臨產業鏈各節點相對割裂、場景尚未有效打通、滿足高頻需求成本高等難題。

“當前業界的數字人製作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速度慢、效率低、成本高。”華為雲媒體服務產品部部長呂陽明說。柳夜熙的製作團隊曾表示“一條柳夜熙的短視頻成本約幾十萬元”。

在廈門黑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黑鏡”)創始人兼董事長陳軍宏看來,成本高昂的原因還在於跨界人才的稀缺,以及對表現力不斷提高的需求,“不只是算法與技術,還要融合審美、心理學等知識,超越技術實現,追求動人表現,這是一場跨學科的挑戰。”

以冬奧會期間參與CCTV央視頻多場金牌賽事的手語解說數字人“聆語”為例,為實現流暢的交互,騰訊建立了專門的手語顧問團隊,並依據《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開發出一套手語翻譯系統,將健聽人語言內容低延遲生成高準確率的手語語言表徵。據介紹,目前聆語對詞彙和語句的覆蓋量已經超過160萬。

騰訊AI交互部數字人項目組負責人孟凡博認為,隨着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突破,虛擬數字人的產業生態已經初步形成,製作和應用過程也得到有效簡化,讓規模化落地成為可能。

據呂陽明介紹,華為雲打造的數字人平台就大量結合雲和AI的技術,將本地渲染搬到雲上,縮短50%以上的渲染時間,使製作周期變短、成本降低,“希望降低數字人開發的門檻,讓數字人進入各個行業。”事實上,還有不少從業者正在發力,致力於讓企業、普通用戶均實現“數字人自由”。

將一張高清證件照上傳至黑鏡自主研發的“MetaMaker Studio”系統,1秒鐘不到便生成一個記者自己專屬的寫實風格數字人或者“迪士尼”風格數字人,且只需點擊幾下鼠標,便可自由更改五官、髮型、服裝等,這就是黑鏡的“通用數字人”解決方案。

陳軍宏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廠商可以一鍵創造一位企業專屬的數字人,一鍵生成基於數字人的虛擬內容,一鍵配置互動數字人服務。這種去中介化的方式,讓所有企業都有機會打造自己的IP體系,“讓人人都能成為未來虛擬化時代的創造者”。

未來之路如何走穩走好

去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發布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十四五”科技發展規劃》指出,要推動虛擬主播、動畫手語廣泛應用於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生產。

“可預見的萬億級別市場規模加上政策的推動,我們都非常看好虛擬化領域的發展前景。”陳軍宏說。啟信寶數據顯示,2022年僅一個月內,虛擬人領域的融資就達近百起,累計融資金額超過4億元。

在技術升級的大背景下,與“初音未來”等早期的二次元虛擬偶像相比,去年9月出品的國風虛擬偶像“南夢夏”從外形到交互發生了跨越式升級,超寫實的面部表情、動作、聲音使其更接近真人偶像,為用戶帶去更自然逼真的沉浸式體驗。

“數字世界雖是虛擬的,但其內容必須具備現實的根基,這是沉浸感的來源。”程卓說道,“讓虛擬人變得更真實、更自然將一直是業內努力的方向。”

但是,虛擬數字人真是越像真人越好嗎?陳端並不認為。她提到,為了讓“居住”在美國的虛擬音樂人“Lil Miquela”形象更加真實,設計團隊特意在其兩頰上添了些“雀斑”。然而,這種“連不完美都是經過刻意設計”的情況,反而可能引發人類的“恐怖谷”效應。

該理論在1970年被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提出。他認為,起初人類會對外表、動作與人類相似的機器人產生正面情感,但在相似度達到特定程度時,人類察覺到其與真人間的細微差別後會有種僵硬恐怖的感覺,產生極其負面和反感的反應。因此,企業不必苛求虛擬數字人的“真實性”,“虛擬人的進化將從擬人化,走向同人化,再走向超人化。”瀋陽說。

“雖然虛擬人並非獨立的民事行為主體,但就其背後的團隊而言,是有其實實在在的利益訴求的。”陳端認為,虛擬數字人未來可能會在法律層面上引起一些新型糾紛。瀋陽則指出,隱私及內容合規性等問題亟須關注。

虛擬數字人雖是存在於元宇宙中的數字化身或全息圖像,但其帶來的隱私問題卻是現實的。一方面是包括眼球運動、腦電波等用戶深層生理隱私數據的永久存留問題,另一方面,當前大量用戶的創新創造活動是在經營虛擬數字產業的公司所架構的平台上展開的,這意味着,元宇宙科技巨頭將掌握海量用戶智識活動的數字蹤跡,而關於元宇宙和虛擬數字人所帶來的隱私憂患,當前法律尚未做出明確規範。

對此,有專家建議,元宇宙的發展要嚴守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的傳統界限,盡最大可能保護個人隱私,並結合國情預先設計個體退出元宇宙的隱退機制,將元宇宙隱私風險降到絕對可控的範圍。據速途元宇宙研究院預判,未來虛擬人在元宇宙中觸犯法律與倫理,其身份所有者將作為主要責任人,受到虛擬與現實社會的分別裁判。

本文鏈接:https://www.8btc.com/article/6759556

轉載請註明文章出處

(0)
上一篇 2022-06-21 11:25
下一篇 2022-06-21 12: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