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車的“虛與實”

訪問原網址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光子出行,作者|冷澤林,編輯 | 王潘

現如今互聯網老兵中,經常活躍在大眾視野中的並不多,即使前段時間張朝陽、俞敏洪等人登上了熱搜,但也無法與當了十餘年“網紅”的雷軍媲美。

昨晚,雷軍繼2020年解鎖“演講家”這一職業后,第三次登上講台。

在長達2小時40分的演講中,外界最為關心的小米汽車僅佔用了不到9分鐘的時間(包含一段2分半的視頻)。篇幅之小,讓人有種錯覺,似乎汽車項目和前面提到的小米手機、手錶、平板處於同一等級。

而雷軍本人更是宣稱:“未來兩年不準備闢謠,不介紹新進展。”

實際上,在小米宣布造車的這500天內,除了偶爾被人拍到出現在XX車企,以及兼職汽車博主后發了幾條無關痛癢的汽車“百科”外,雷軍以及小米高管幾乎都是守口如瓶。

似乎當各大車企通過各種方式“汲取”流量之時,小米卻在反其道而行之。

這次演講中,雷軍沒有透露更多的汽車研發進展,不過卻意外地秀了秀自動駕駛的“肌肉”,並宣稱自動駕駛將是小米汽車的第一個突破口。

而仔細回想小米手機的發展歷程,軟件先行正是雷軍的風格。

33、500、140

對於自動駕駛,小米第一期規劃了33億元的投入,研發團隊人數也突破了500人,並且首期還將投放140輛測試車前往全國各地進行測試。

33、500、140,小米對於自動駕駛的投入是個什麼水平?

根據企查查數據,幾家自動駕駛公司已披露融資金額分別為毫末智行約13億元、小馬智行約11億美元、文遠知行約11億美元。

團隊規模上,去年底小鵬自動駕駛團隊規模約為600-800人,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研發團隊約為700+。

測試車輛數量上,年初數據顯示百度Apollo規模約為500+,小馬智行約為200+,AutoX較為領先已超過1000輛。

顯然,小米集團的資源以及雷軍的決心,都為小米汽車提供了一個不錯的起點。

從技術上來看,一年半時間,小米所改裝的比亞迪漢自動駕駛測試車輛目前能夠實現駛入/出匝道、高速/城區領航駕駛、自動泊車等功能,細節處變道超車、環島行駛、避讓行人/車輛、無保護掉頭等場景中也有不錯的表現。

不過與多家車企、自動駕駛企業早已在城中村、大流量地段進行測試的Demo相比,小米自動駕駛所展現出來的能力並沒有更為特殊的地方。

而考慮到該測試車頭頂上配備了禾賽Pandar 128機械激光雷達(網傳不止一顆激光雷達),而非如理想L9、蔚來ET7等大部分車型選擇的半固態雷達,這套智能駕駛軟硬件和量產車型應該還有着一定差距。

通常來講,機械激光雷達中的掃描模塊和激光收發模塊可以實現360°旋轉,探測性更好,同時結構更複雜體積也更大,自然成本也會更高。而半固體激光雷達僅掃描模塊運動,探測效果稍差,不過體積更小成本也會低一些。

目前看來,小米測試車是以Robotaxi框架搭建,並非當下大部分車企選擇的從L2晉陞至L4級自動駕駛路線,這是否意味着未來將會涉及Robotaxi領域?

這在車企中並非沒有例外,一直將雷軍視為“老大哥”的何小鵬,在今年也宣布了小鵬汽車即將開展Robotaxi業務的消息。

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小米當下所展現的自動駕駛能力並不能直接和小米汽車划等號,反而更像是不衝突卻又能夠在未來產生交集的兩條線。

不談汽車,轉而在這個時候展現自動駕駛技術或許另有他意,比如雷軍最在意的資本市場表現。

小米造車的“虛與實”

從月線級別來看,小米自2021年初達到股價最高點后,中間已有14個月收陰。即使在今年5-6月多家主機廠股價暴漲的情況下,仍未止住下滑的趨勢。

在去年的演講中雷軍曾提到,小米上市后股價大跌之時,某位投資者從戰略到產品再到管理,把小米當小學生數落了一個多小時,雷軍甚至還打濕了襯衣。

顯然,對於資本市場來講,自動駕駛也要比一輛還未量產的車型更具想象力。

自動駕駛為虛,“普通答卷”為實

雖然,雷軍立下了“2024年進入自動駕駛行業第一陣營”的目標,但小米的第一輛車大概率只用交上一個普通答卷便足矣。

畢竟做的越多犯錯的可能性也越大,消費者不會因為小米是“新手”,就在汽車這樣的大件消費品上給予小米包容。

這一點,作為地產廠商的恆大便十分了解,因此耗資巨大的恆馳5放在當下除了“大”和一身“名牌”外,其他方面都略顯保守。

同樣,華為雖未造車,但其深度參與的問界M5已經拿出了單月破7000的銷量成績,而M5/M7在當下來看其輔助駕駛能力或者車輛性能等參數並不出色,甚至還有些落後,卻依然依靠華為的品牌以及渠道成為了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如果籠統將華為的HI和智選模式進行概括,實際兩者都在拿華為的優勢與車企進行競爭,比如MDC計算平台+激光雷達+自動駕駛能力、鴻蒙OS+華為品牌+渠道能力。

不過,相較於華為的ICT、芯片、計算平台經驗和集度背靠百度Apollo多年的自動駕駛技術累積,小米在這方面的布局較為匱乏,所放出的自動駕駛水平來看也與“前輩”存在一定差距。

小米首款車可以預埋硬件,但並非必須。因為在自動駕駛/高級輔助駕駛還未成為主流需求的當下,其對汽車銷量的拉動能力並不強,反而是對資本的吸引力更強。

從雷軍到整個小米品牌對於小米汽車的宣傳來看,似乎也在盡量壓低聲量來降低消費者的期望值。

前段時間,大陸集團宣布搭載地平線征程3芯片的5R1V(5個毫米波雷達1個攝像頭)多傳感器融合系統解決方案,從國內知名造車新勢力公司獲得了量產訂單,將在2024年投產。

業內認為該新勢力應該指的便是小米。

今年初,根據“42號車庫”的獨家爆料,小米目前規劃了兩款車型分別為10-15萬的A級車與6萬元左右的A0級車。

大概率來看,前者或將承接部分小米自研的自動駕駛技術,並為自動駕駛能力的迭代進行經驗累積,而後者將承擔佔領市場、走量的任務,畢竟2024年的市場留給小米汽車的機會或許並不多了,小米也的確需要兩條腿走路。

這一區間也正好避開了新造車頭部勢力,小米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影響力、用戶基數與腰部勢力、傳統燃油車進行競爭,同時還保留了主品牌向上的可能性。

雷軍這次演講,為小米汽車吶喊是虛,為小米集團打氣是實。

媒體報道

      網易新聞  網易新聞  IT 之家  搜狐  搜狐  搜狐  鈦媒體

相關事件

  • 小米造車的“虛與實”  2022-08-13
  • 小米發布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CyberOne  2022-08-11
  • 雷軍:2022 年小米研發費用預計 170 億元,未來 5 年將超過 1000 億  2022-08-11
  • 小米汽車研發團隊規模超千人,將於2024年實現量產  2022-03-23
  • 雷軍: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  2021-10-19
(0)
上一篇 2022-08-13 16:18
下一篇 2022-08-13 16: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