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上市公司積極籌備復工復產

訪問原網址

多家上市公司積極籌備復工復產

來源:圖蟲

文 | 上海證券報  劉禮文 祁豆豆 俞立嚴 李興彩

“公司被列入第一批重點企業‘白名單’,我們將按照嚴防嚴控的要求,確保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上海凱寶相關負責人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公司正加班加點生產疫情防控用藥痰熱清膠囊,預計復工復產後,將逐步實施痰熱清膠囊擴產計劃,進行設備改造,改造后產能有望翻一番。

類似於上海凱寶,為推動重點工業企業穩定生產和復工復產,共有666家在滬企業出現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設立的首批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上,覆蓋集成電路、汽車製造、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與此同時,上海市經信委日前制定發布了《上海市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以下簡稱《防控指引》),進一步為企業釐清復工復產思路。隨後,上汽集團、特斯拉、上海萊士等多家企業向記者表示,正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積極準備復工復產。

“上榜”企業加緊制定方案

“《防控指引》有助於我們抽調部分居家辦公員工進廠,以置換前期駐守生產的員工。”寶鋼股份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寶鋼股份近期組織1.3萬名員工(含中國寶武生態圈兄弟單位和寶鋼協力單位員工)駐廠值守,一邊抗疫、一邊保產。

該負責人稱,自3月中旬以來,寶鋼股份抗疫保產戰役已持續1個多月,自始至終未中斷生產。“對於寶鋼股份上下游企業和整個生態圈企業的正常運行而言,相關部門的最新政策具有積極意義。”

多家上市公司積極籌備復工復產

自上海本輪疫情以來,汽車、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三大產業的相關企業生產情況備受各界關注。其中,“白名單”上290多家停產企業中,有50多家為汽車產業鏈配套企業。為此,記者致電多家汽車產業鏈企業,了解到這些企業的最新情況。

“為了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汽集團直面諸多困難和挑戰,計劃於4月18日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啟動壓力測試、摸排難點堵點,為正式復工復產做好積極準備。”作為國內產銷量第一的汽車集團,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該負責人表示,上汽集團旗下上汽乘用車、上汽大眾、上汽通用、華域汽車、安吉物流等整車、零部件和物流企業,重點瞄準人員保障、供應鏈保障、物流保障、封閉生產管理和防疫措施等領域,啟動復工復產壓力測試。未來,上汽集團將綜合考慮疫情走勢、壓力測試結果等情況,制定進一步的復工復產動態規劃。

積極準備復工復產的還有均勝電子。作為一家汽車安全和電子零部件領域上市公司,均勝電子將在嚴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復工,其中上海臨港工廠近段時間一直採用封閉生產方式運營。

特斯拉中國有關人士介紹,特斯拉在上海臨港的超級工廠會按照要求積極抗疫和安排各項工作。寧德時代有關人士介紹,寧德時代上海臨港基地的生產安排會按照上海防疫政策執行。

除了汽車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也在加緊籌備復工復產。“為確保產品的連續生產不受影響,公司3月初即啟動關鍵崗位駐廠留值,3月底開始24小時全封閉生產。”上海萊士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下一步,公司將根據生產物資供應情況,以及相關復工復產政策,逐步恢復全面生產。

建議進一步疏通物流“堵點”

為實現穩定生產,部分在滬上市公司也提出建議,希望在遵守疫情防控要求提前下,相關部門能進一步幫助企業疏通物流等困難環節。

“公司非常希望儘早復工,但目前還有一定困難。在三區管控情況下,員工怎麼出、物流怎麼通、供應怎麼穩、訂單怎麼回、賬款怎麼收?個個都是棘手問題,這些實際問題還有待政策進一步落實。”某醫藥服務業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公司已安排近百名員工入駐守崗位,力求保障存量訂單及項目的執行,期望上海能夠快速恢復常態,讓企業運行回歸原位。

專註於腫瘤分子診斷的睿昂基因,其旗下子公司思泰得在相關部門支持下,僅用10天時間即拿到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審核合格證,在臨港南橋科技城開放了面向全社會的核酸檢測點。“公司少量的研發工作還在進行,但由於試劑等研發物料運不進來,研發成品也送不出去。”睿昂基因董事長熊慧坦言,復工復產的首要任務是解決通行證,保障物流通暢。

上汽集糰子公司動力新科方面向記者表示:“目前正在積極準備全面恢復生產,但物流環節仍是眼前一大挑戰。”

上藥信誼有關負責人稱,相關企業正加緊準備生產和生活物資以及第一批複工人員的排摸許可,爭取儘快復工復產,滿足老百姓的用藥需求。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多家上市公司積極籌備復工復產

媒體報道

      CNBeta  快科技  界面

相關事件

  • 多家上市公司積極籌備復工復產  2022-04-18
  • 吉林:汽車產業率先實現復工復產  2022-04-16
  • 消息稱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已獲批複產,準備於4月18日嘗試復工  2022-04-15
  • 知情人士:上汽推動復工復產,4月18日啟動測試  2022-04-15
  • 特斯拉上海工廠推遲復工,產能損失約1.5萬輛  2022-04-01
(0)
上一篇 2022-04-18 11:36
下一篇 2022-04-18 11: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