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廣東中山有這麼一家實驗室,以蚊子、蒼蠅、蟑螂等“病媒生物”為研究對象,八年多來共採集到600多種7萬餘頭病媒標本……這便是拱北海關珠海保健中心的國家醫學媒介生物監測重點實驗室(廣東)。該實驗室主要承擔拱北關區病媒生物鑒定、病媒生物攜帶病原體檢測、監測及風險分析,開展科研和專業技術培訓。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工作人員製作蚊類標本。

近日,南都記者走進這家實驗室,帶領大家一起了解病媒生物監測工作的流程,以及這項工作中鮮為人知的趣聞。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製作完成的蚊類標本。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工作人員在中山港口岸檢疫。

科學預警病媒傳染病

何為“病媒生物”? 國家醫學媒介生物監測重點實驗室工程師陳健介紹,能直接或間接傳播疾病(一般指人類疾病),危害、威脅人類健康的生物,就是“病媒生物”。具體而言有蚊、蠅、蜚蠊(蟑螂)、鼠等,只要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病媒生物的存在。這些能攜帶病原體的病媒生物,一旦入境,可能傳播疾病,勢必會給當地健康安全帶來巨大的威脅。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大頭金蠅。

以海運為例,一艘貨船在出發時,貨櫃里可能就攜帶了當地的病媒生物,經過海上長時間航行,這些病媒生物不停繁衍,病原體不斷滋生,可能污染了貨櫃里的物品。開展口岸病媒生物監測、鑒定,不僅能夠有效控制病媒生物及其傳播疾病的跨境傳播,科學預警病媒傳染病的發生、發展和流行,對於維護國門生物安全意義重大。

DNA條形碼技術鑒定病媒生物

在捕獲病媒生物后,首先是按照傳統的鑒別方式——形態學分析,鑒定病媒生物種類。例如抓到一隻蟑螂,首先要對其進行全面的觀察,從形態上來辨別其種類。在全球範圍內,蟑螂的種類多達數千種,不少種類在外觀極為相似,僅存在細微的差別,這就給形態學分析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這項工作中時常會用到專用“檢索表”,就像一本“字典”,病媒生物的特徵,就像是生僻字的偏旁部首,通過這些“偏旁部首”在“字典”中進行檢索、比對,最終確定其種類。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每個標本都有自己的標籤。

但這一傳統方法局限性很大。陳健表示,除蚊子外,一般來說適合進行形態學分析的病媒生物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成年、雄性。雌性特徵往往不夠明顯,而幼蟲也難以辨認,需要把它培育到成蟲,鑒定周期太長。此外不少病媒生物經過長時間的貨運周期,可能出現死亡、腐爛、殘缺等情況,形態學分析就很難辨別其種類。“這就需要應用DNA條形碼技術來鑒定,每個DNA條形碼有獨特的身份信息,對應一個物種,這樣就能進行精準區分”。在2021年3月,國家醫學媒介生物監測重點實驗室獨立完成的“病媒生物及其攜帶細菌性病原體的分子鑒定關鍵技術研發”項目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蚊標本。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工程師陳健拍攝病媒生物照片。

獨屬於實驗室工作人員的浪漫

南都記者了解到,實驗室成立至今,發現中國新紀錄蚊類波斯曼蚊,首次在國內口岸截獲的病媒物種達13種,首次在廣東口岸截獲病媒物種有2種,首次在中山口岸截獲的病媒種類共17種。“我們還發現3個蜚蠊新種,按照國際慣例,發現者可以為其命名,其中一個蜚蠊新種黑氈蠊,黑色的身體外圈是黃褐色的“金邊”,我們便以古希臘神話中掌管黑夜的女神為靈感,為其起了一個拉丁名——“黑夜女神”,這也是我們這項枯燥、繁忙的工作詩意和浪漫的一面”。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左:蜚蠊新種黑氈蠊“黑夜女神”。中:血紅扁頭蜱。右:刻點甲蠊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工作人員採集蠅類。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顯微鏡燈光下的蚊。

[組圖]一個研究蚊子、蒼蠅、蟑螂的國家重點實驗室

工作人員夜晚採集蚊幼蟲。

采寫:南都記者 劉賢沛

圖片:國家醫學媒介生物監測重點實驗室(廣東)供圖

(0)
上一篇 2022-09-22 20:37
下一篇 2022-09-22 20: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