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本周的百度集度汽車發布會,本來還開放的直播彈幕,在越來越多的罵聲中被默默關掉。“他們覺得反正大眾不懂無人駕駛,所以可能也覺得大家沒見過車。”
一位激光雷達工程師看着那像是半成品的概念車,以及一看瞬間可戳破的設計細節,幾乎是樂不可支。而不少業內人均表示,就是當動畫片來看的。

多年來,最擅長用技術概念進行自我麻痹的科技大廠,掩蓋不掉大眾與汽車產業的“群嘲”式襲擊。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不少人調侃,在極為粗製濫造的VR場景里,只記住了這個希加加

這其實不值得大驚小怪。

“用新技術的光環與未來承諾,去填補當下的空白”,是企業從互聯網學到的慣常套路與伎倆(只是歷史上從沒搞定過2C市場的百度,這次劣質的太明顯了)。

這一伎倆不小心蔓延到各行各業,尤以中國尚未成熟的軟件技術行業與汽車產業為重災區。

而讓我們最感到詭異但又甚覺有趣的,是L4以上自動駕駛創業公司前赴後繼的“換皮”入場。

不得不說,百度開了一個“好頭”。

去年6月到11月,短短5個月曝光造車又矢口否認的小馬智行,既是中國融資最多的L4自動駕駛企業(估值85億美元),也曾是“L4造車資本局”的典型忽悠選手。

只不過,他們在資金、人員等複雜因素驅使下迅速放棄,再次尋找可行之路,包括老老實實進入了一線車廠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招投標進程周期。當然,妖魔鬼怪仍在內部孵化,idea層出不窮。

“造車故事”並非不好,只是發現難度太大。高達百億人民幣的入局門檻,即便有地方政府鼎力支持也難掩一地雞毛。

因此,當我們篤定,大環境下,缺乏落地實踐和資金的L4創業公司,不會再重演造車的拙劣故事時,

“前”有圖森前CEO陳默,在圖森美國上市並成功退出后,再次在美國攢局搞氫能源重卡造車項目Hydron,過去幾個月已融資超8000萬美元。

先不論能否成功,我們更擔憂的,是這股“熱情”再次被抄到國內,照本宣科繼續搞錢,但似乎這種趨勢愈加明顯。

“后”有L4自動駕駛企業中一貫高調的AutoX與獨樹一幟的CEO肖教授,以一份流傳甚廣的PPT和3年生產銷售計劃,建立了新的造車話術體系。

事實證明,我們錯了。錯在一直篤信世界沒有那麼多人傻錢多的人。

瘋子還是騙子?

無論如何,AutoX都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高級別自動駕駛企業之一,這一點必須承認。

根據官方,2013~2016年在擔任普林斯頓計算機視覺與機器人實驗室創始負責人的AutoX CEO 肖建雄,一直在產業內被尊稱為“肖教授”,還曾被選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青年科技人才獎項 “35 Under 35”。

然而,肖教授的美式高調與誇張宣講用詞,讓產業對這家中國自動駕駛企業的評價,逐漸走向令人不安的境地。

有人覺得這只是創始人的風格問題,但也不少人說這就是一家滿嘴謊言的騙子。

譬如,2020年,AutoX曾放出一段“沒有司機駕駛的無人車在深圳公開道路行駛視頻”,並宣稱“第一次實現了真正的無人駕駛”。

但後來,據記者調查,視頻里的乘客為“演員”,而這些車也並未拿到牌照。甚至深圳監管部門也公開表示“從未批准”。

此外,他們在上海的牌照也曾因過度宣傳被停1個月。

來自AutoX的公開視頻
來自AutoX的公開視頻  

再譬如,2021年中旬,他們曾推出“高達200萬人民幣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準備賣給需要組建車隊的車廠或政府,被調侃為“堆料王”。這個時候,一提AutoX,產業里都會會心一笑。

而這個時間點,無論車廠還是同僚,幾乎都在追求低成本交付方案。因此,該舉動被一位產業人士形容為“深陷絕望后的奮力一撲騰”。

方案里傳感器有50個,算力2200Tops……挺卷的
方案里傳感器有50個,算力2200Tops……挺卷的  

還有後來,他們在2022年大肆宣揚打破了“1000輛無人車車隊規模”全球紀錄,相當於碾壓谷歌Waymo和國內百度。

然而,無論是從單車成本計算,還是有人向我們提供的現場照片細節來看,這個所謂大規模車隊都有很多水分。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圖片由人在現場拍攝,很明顯,這些可不是200萬的配置。而且更大的問題,是粘貼感嚴重

當然,技術沒錯,工程師也沒錯。

但一家企業,以個人英雄主義式的高聲呼號與賽博朋克式的劍走偏鋒,不僅不再適用於當下的軟件市場,也絕不適用於“雖遲但總會挨”的消費級汽車市場。

我們從天眼查找到了由肖教授註冊的“艾萊克斯汽車科技(保定)有限公司”,諸項信息看起來均很平常。這的確是一家由AutoX創始人肖健雄在2021年6月控股的汽車公司,但並沒有顯示跟AutoX主體的關係。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然而,在這份名為“艾萊克斯汽車”的PPT上,除了用詞有些令人震驚,與其說它是一份企業商業計劃書,更像是一份面向地方政府的、披着造車皮的無人車宣傳書。

首先,我們並不清楚計劃書里的“全球最大”“中國唯一”等字眼,是否觸犯了中國相關廣告法規。但這些說法無論是否誇大或違背事實,均動搖不了robotaxi產業目前的不確定性。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更不用說Robotaxi迷霧般的市場前景,不然也不會出現企業融資困難,倒戈車企的舉動。

對於市場潛力的吹捧,相信產業人士、投資機構與一二線城市早已祛魅。而這裡的“前景說”,似乎更像是做好了“三線以下城市產業下沉”的準備。

當然,以2050年為節點是沒有問題的,就看怎麼在30年時間裡保證資本持續輸入。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此外,還有自動駕駛產業里常見的“一葉蔽目”戲法(下圖),用部分排名證明自己的技術能力。

再次強調一下,加州車輛管理局每年發布的《自動駕駛脫離報告》從來都不是一份榜單,它只是一份企業自發上傳的加州測試數據。

兩年前,很多中國企業已經把測試重心放在國內,這個數據的可參考性就更小了;另外很重要一點,截止2022年2月,谷歌 Waymo 的總測試里程數超230萬英里,而 AutoX 僅5萬英里,這裡的數據僅僅是MPI數據。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如此種種還有很多。這些用來證明自己自動駕駛能力全國領先、前景巨大的誇張讚美,基本佔據整個計劃書一半篇幅,但卻遲遲不見造車計劃細節。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即便不是產業人士,大眾如今也有了關於L4自動駕駛的基礎認知——百度、小馬、文遠、元戎等無人車企業,似乎都被“這無數個唯一”或多或少冒犯了。

事實上,只有在最後幾頁,我們才看到關於AutoX造車的產品介紹與時間表。

但略顯詭異的是,除了寓意來自於《道德經》的品牌名——“至簡汽車”,我們哪裡都沒看到字裡行間體現出“道德”二字。

他們用很多朦朧的字眼來強調自己的汽車智能化能力,對於是否有能力生產一輛完整的車,則顯得曖昧不清,也缺乏必要的規劃信息。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但更讓人覺得荒誕的是,這些很科幻的汽車概念圖和架構圖,似乎均來自於網絡下載,並非企業原創設計。我們看出,有部分來自於蘋果公司的原創設計。(對於設計師來說,這是否是大忌?)

盜圖這件事情,很難不讓人擔憂其造車是否會像某大廠一樣,做一些必要的借鑒。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但最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是“未見汽車架構與產品設計圖,先見型號和參數;未見產品,先擬定了市場銷售時間表”。

這也許便是科技公司向傳統產業發送的致命一擊?用“出其不意”來致勝。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先賣企業(政府)客戶再賣消費用戶的市場策略……很具有本土化特色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他們的目標市場很奇特——無人駕駛市場。這是指所有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型號?

按照至簡汽車不同年份的消費者市場目標數據和生產計劃,他們想在4年時間裡,取得那幾家造車新勢力成立至少6年才達到的銷售目標。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翻越完畢后,很明顯,這一份PPT比較明顯的一個意圖。首當其中,是通過地方政策傾斜和招商計劃拓展無人車採買業務,但拓展細節幾乎沒有,用詞虛頭巴腦。

另一個隱性意圖,是給地方畫餅融資的意圖,最終通過“造車”這一新故事繼續融資並上市。

肉眼可見,“上市”這件事對於目前的自動駕駛企業來說,難度較高。不少企業在奮力拆解架構的同時,也在努力讓賬面更加好看。況且,上市之後就真的好過嗎?

而在這家名為艾萊克斯的AutoX子公司的優勢里,“上市成功率高”赫然在列。不清楚這個結論如何得出,但很顯然,與供應商的合作關係與技術儲備不是必要條件。

一位無人車教授的造車“忽悠”計劃

實際上,這份商業計劃書在我們稀里糊塗讀完之後,更加迷茫。我們在試圖在反思,是不是自己出現了什麼問題。

沉默后,得出了一個結論:

即便一直熱切關注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但我們也許的確錯了,因為的確沒有充足的能力叫醒願意裝睡的人。

“在打着自動駕駛招牌的某科技公司要造車時,曾有不少投資人勸我也跟進去:‘管他們真的造不造出來車,又跟我們無關,先把這波(先入位置)搶了再說。’” 一位有威望的業內人士向我們回憶2020年的這段對話,現在來看仍然很有借鑒意義。

三年過去,國內無數“車展一次游”的造車創業團隊,幾乎沒有給購車韭菜們以“嘗鮮”機會就迅速隕落,的確證明了造車可圈地圈錢的“剛性需求”。

只能說,讓產業荒腔走板的,絕不僅僅是一家企業之力。

(0)
上一篇 2022-06-11 16:06
下一篇 2022-06-11 16: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