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隨着上周vivo X Fold的發布,除了蘋果之外,頭部廠商已經全部駛入摺疊屏賽道,但對於摺疊屏的爭論,機圈從未停止:有人說這就是未來的雛形,要給科技以時間;有人說根本方向錯了,噱頭大於實際。那麼從第一款產品問世到現在,已有3年多時間,摺疊屏的體驗能否超過主流旗艦,帶來1+1大於2的效果?以及到現在為止哪家打磨摺疊屏 最為純熟

帶着這樣的問題,本期凰家評測找來了目前在市場上口碑和銷量反饋比較好的4款機型,以及剛剛預售就開始缺貨搶購的vivo X Fold,一同看看摺疊屏這三年,進化成你期待的樣子了嗎?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形態

與摺疊屏初期的內、外折路線之爭不同,如今5款主流機型都採用 雙屏內折方案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把相對脆弱的柔性屏幕保護在內側。但不可避免的是,彎折半徑變小,摺痕更加明顯。

所以除了三星依舊堅持合不上的U型鉸鏈之外,國產廠商都在 水滴型鉸鏈 上費盡心機。為了讓大家看清楚,我們把5款摺疊屏全部擺上轉檯,並且這次轉的慢一些。

可以看出三星的U型鉸鏈摺痕真的深,痕迹也最明顯;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其次是華為和榮耀,由於屏幕覆蓋的是CPI薄膜,長時間使用之後榮耀會有兩道隆起,華為則是會有很多道痕迹,並且轉軸處屏幕邊緣會有 不平整 的現象;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OPPO和vivo由於水滴鉸鏈和UTG玻璃的加持,內皮表面更加緊實,摺痕控制得更好一些。OPPO沒有凹陷,但有多道明顯摺痕,vivo控制在兩道摺痕,但 中間稍有凹陷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同時鉸鏈結構的不同,也決定了他們可懸停角度的不同,為了更直觀地展示,我們特意找來了大家上學時都非常熟悉的量角器,看看各家懸停範圍有什麼區別?

經過實際測量, vivo的可懸停角度最大,達到140度 ,三星以130度緊隨其後,兩款手機摺疊角度覆蓋非常廣,系統本身也對內屏懸停做了適配,相比之下三星的轉軸更緊一些,開合需要更大力度,vivo則相對輕鬆一些。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隨後是華為從10度到80度左右的低角度懸停,這個需要點亮屏幕然後打開外屏並在低角度保持一定時間,當感覺到一下震動之後,就算懸停成功,這樣即便外屏開到80度,內容也不會切到內屏,可以當作 支架模式 來使用。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最後是榮耀和OPPO的50度範圍,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榮耀在轉軸結構上是不支持懸停的,但屏幕恰好可以在50度-100度範圍內支撐住,只不過系統沒有做任何相應優化,這個角度也確實不適合做任何事情;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OPPO的90度-140度懸停恰巧卡在了內屏分屏操作的甜點,不論是懸停輸入還是打視頻電話,這個範圍都很舒服。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5款摺疊屏雖然都是雙屏內折,但摺疊態的差異還是很大的,有三款在儘力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台直板旗艦,三星和OPPO則是一個瘦高一個矮胖。

在握持手感上,三星做的最好,271g重量最小,較窄的身形也不會讓手掌有負擔,能攥得住,但代價就是 外屏比例非主流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看個消息,刷個信息流除了字小一些,體驗還算OK,但輸入文字的體驗直線下降。這方面OPPO則是把外屏做了正常寬度,保住了輸入體驗,但 信息流獲取效率變低

而榮耀、華為和vivo則是一個比一個沉,最高來到了 311g ,這也是選擇外屏做正常手機尺寸下的必然犧牲,外屏體驗與一款直板機型無異,app也不需要特殊適配,不打開內屏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操作,但上手存在感可以說直線上線。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在屏幕方面,三星、華為和vivo是做到了內外屏的體驗統一,其中三星和vivo內外都是 120Hz三星鑽排屏幕 ,二者屏幕觀感、觸控體驗在人眼驗收上都是最好的。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華為則是內外統一90Hz影后屏;其餘兩款都是內外屏存在參數差異,其中體驗落差最大的是OPPO, 外屏60Hz周冬雨,內屏120Hz三星鑽排 ,打開之後多少有些不想再合上。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性能

5款摺疊屏,分別用着2個年代,3款不同型號的處理器,其中榮耀和vivo X Fold用上了目前最新的旗艦芯片驍龍8。

在凰家評測的跑分模型中,通過GeekBench、3DMark、GFXBench以及娛樂兔跑分可以看出,兩款驍龍8機器在性能輸出上對比驍龍888和麒麟9000的三款機型還是領先不少, 在跑分環節表現最弱的是三星 ,採用同款芯片的OPPO在性能釋放上就要更好一些,與華為在同一水平。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在凰家評測最新的續航測到死模型中,我們分別只用外屏或內屏測試了兩遍,並把每個app單獨的耗電量標註出來,大家可以根據使用習慣自由組合。

外屏測試中,vivo以6小時時長領先,OPPO則是5小時47分鐘排在最後,其餘三款手機的續航都在5小時50分鐘以上, 5款整體差距其實不大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全程使用內屏,三星共計5小時19分鐘,華為5小時11分鐘,OPPO5小時20分鐘,榮耀5小時28分鐘,vivo5小時29分鐘。綜合來看, 所有機器使用內屏大概會比使用外屏少30-40分鐘的續航 ,vivo內外屏續航上整體表現更好一些。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在充電規格上,5家也是比較參差,從賬面來看vivo給的配置最高,實際測試有線0-100%用時43分鐘,在5款機型中最快;其次是榮耀46分鐘充滿,遺憾的是不支持無線充電;華為緊隨其後用時51分鐘,OPPO則是67分鐘位列第四,三星墊底充滿需要85分鐘,有些時間過久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系統

摺疊屏除了硬件本身,第三方app適配、系統本身有沒有充分利用形態優勢,都是決定這台手機是否好用的更直接因素。

我們按照以往摺疊屏評測的方法,綜合各家應用商店,統計了一份Top50應用榜單,從 外屏兼容性、內屏兼容性以及雙屏切換兼容性 三個方面,對五款手機進行了測試,前前後後一共下載了250次app,打開合上摺疊屏上千次。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先來說下OPPO,一共有 10款app 出現適配問題,因為它的內外屏形態比較特殊,導致有些app在外屏或內屏單獨顯示也會有問題,其他四款手機問題主要集中在雙屏切換的適配上。

vivo有6個app出現了適配問題,數量最少;華為有7個,相比vivo多了一個同花順,其他有問題的app都一樣,這兩款手機也是使用這一段以來,應用適配比較少見的型號;榮耀有10款app存在問題,三星則是一共有17款app在切換過程中存在問題,適配問題最大。

同時可以 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屏適配的平行視界功能,三星的兼容性也是最差 ,僅支持7款三方app開啟,並且辦公消息類app一律不支持。這個功能做的比較好的是榮耀、華為、OPPO,都有20多款主流app提供了支持;vivo目前適配了16款app,機器還沒正式開售,估計上市之後會陸續獲等更多支持。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梳理完對三方app的兼容性之後,我們就要看下這5家系統本身,對摺疊屏交互做的夠不夠用心了。

在可以充分利用內屏空間的應用分屏功能上,經過我們實際測試三星做的最好,支持同時 分屏3個應用后再打開5個浮窗,還能駐留12個小窗多任務應用 ,策略比較激進,用得到用不到單說,但是提供了這樣的可能;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其次是華為和榮耀,支持雙應用分屏,2個應用浮窗同時顯示,後台可以駐留10個浮窗應用,對於日常多應用同開的場景一樣夠用。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OPPO和vivo對大屏的利用就有些不徹底,基本還是按照直板機的分屏策略來做,支持雙應用分屏+一個小窗顯示,小窗不支持多任務,只能通過側邊欄切換。而且vivo有着5款摺疊屏里最大尺寸的內屏,卻依舊採用這種方案,在自身系統上確實有些沒跟上,期待後續優化。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OPPO雖然分屏策略有些保守,但一些體驗細節確實值得一提,比如這個雙指下滑分屏,交互非常自然以及符合直覺;合上內屏之後,外屏會問你是否下滑繼續使用app,比在設置中強制選項更加人性;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微博激活平行視界,進入二級頁面之後,可以通過調整中間分割線把上級菜單隱藏,當你需要全屏預覽圖片時會很舒服,點擊左側箭頭上級菜單還能恢復回來。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這些技能都是其他家不具備的,希望各家也能多一些這樣對大屏的特殊思考。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影像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幾款摺疊屏體驗拉開差距最大的地方——拍照,這個差距不光是最後成片上的,在紙面參數上,就能分出幾檔。

華為和vivo都是真四攝的配置, 大底主攝+超廣+長焦以及超長焦的配置 ,與市面上的直板拍照旗艦無異;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OPPO和三星則是常規三攝配置,主攝+超廣+2倍長焦,是一個滿足日常多場景拍照的基本配置;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而榮耀則主攝+超廣的配置,長焦由一顆戰術鏡頭取代,且主攝是這5款產品中唯一沒有配置OIS的。

我們來看實際場景中的樣張表現。

在日間樣張中,第一觀感OPPO、vivo色彩取向更加濃艷,走討好人眼的調教,其他三家則是偏真實還原,放大遠處細節可以看出,vivo主攝的解析力最強,三星其次,華為、榮耀、OPPO都是在 暗部細節丟失比較嚴重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再來 看這組樣張,從整體照片的觀感來看,vivo、榮耀整體的曝光控制更好,放大之後vivo的解析力和暗部細節更強,三星和榮耀其次,華為的暗部細節丟失過多,OPPO則是整體偏色,解析力過低。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打開超廣角鏡頭之後,三星的取景範圍最廣,華為最窄,成像觀感各家相差不多,放大看邊緣,發現華為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塗抹,榮耀、OPPO和vivo的解析力更勝一籌。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在人像模式下,綜合曝光控制、景深和依凡面部的處理來看,vivo都是贏很大。其次華為和OPPO對人像的處理也不錯,就是面部和整個光線的質感不如vivo,三星和榮耀的觀感靠後。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而在5倍、10倍這種長焦區間上,華為和vivo憑藉潛望鏡頭的優勢,在畫面解析力上碾壓其他三家,而從畫面曝光控制,色彩還原來看,vivo相比之下最好。

到了晚上,vivo這套影像系統的畫面解析力、寬容度表現最好,幾處高亮燈牌和遠處暗部的樓體都得到了保留,其餘四款手機問題基本是高光過曝或者暗部細節丟失。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在這一場景下,vivo的寬容度和解析力優勢依舊保持,其餘四家為了抑制燈牌的高光,幾乎都忽略了暗部細節;打開夜景模式之後,華為、OPPO有所好轉,但放大暗部區域發現華為存在大量噪點,OPPO則是解析力不足。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在夜晚打開超廣角鏡頭,三星對於高光的控制和解析力表現都不佳,華為解析力OK但幾個高光點過曝,榮耀則是相反,解析力不佳; OPPO和vivo兩款表現不錯。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夜晚在長焦端,除了華為和vivo之外沒有能打的了,二者之間則是畫面亮度的差異,整體質量相差不多。多個樣張場景看下來發現,vivo給X Fold裝的這套主流旗艦水平的影像模組確實不白來,可以說是摺疊屏這一形態產品的影像最強。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結尾

OK,以上就是這一段時間,我們對這5款摺疊屏產品的全面體驗,現在來逐一復盤。

三星作為摺疊屏老大哥,其實在硬件配置綜合能力比較全面,工藝也非常突出,甚至還有獨家的IPX8級別防水,不過由於一直堅持的U型鉸鏈和外屏比例, 在日常使用的趁手程度和摺痕控制上都不如其他幾家 ,系統對第三方app的適配也成為使用中的痛點。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華為的機器發布時間最久,在屏幕規格上相比其他幾家有些落後,但憑着當年堆料堆的狠, 從處理器到影像系統,如今的整體體驗說不上最佳,但也不差 ,鴻蒙系統對於摺疊屏的優化也比較到位,旗艦質感仍在。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OPPO作為這5款中比例最特別的存在,外屏足夠應付信息的處理,內屏則展開消費更多內容,並且ColorOS對於摺疊屏的一些獨到功能,也會為體驗加分,就是 內外屏素質差距過大,有線無線充電功率過慢 的問題,希望在今後得到解決。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榮耀在整個性能的優化上做到了第一梯隊,同時整機工藝非常緊實,Magic UI對於摺疊屏的適配也非常豐富,日常體驗問題不大,就是少了轉軸懸停、無線充電以及閹割了過多攝像頭參數, 導致在一些場景下受到了限制 ,希望下代產品更為全面。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最新發布的vivo則有點把前人踩過的坑都填上的感覺,整個硬件配置從屏幕到充電到性能再到影像非常水桶,綜合能力最為突出,甚至還首次在摺疊屏形態引入屏下指紋解鎖,可以說是 雙屏內折方案的完全體 了。要說唯一的遺憾還是Origin OS對摺疊形態思考不足,系統仍是vivo的短板,不過好在硬件底子好,可以期待後續OTA。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這麼綜合來看,如果你想購買一台摺疊屏旗艦,各方面體驗都不差,並且還能匹配到直板旗艦的影像能力的話,可能只有 vivo和華為是合適的選擇

通過這段時間的體驗,我認為目前的雙屏內折, 其實還不是摺疊屏的最終解

大家都希望,通過摺疊,擁有一台設備帶來兩個場景的體驗,但是目前的方案可以理解就是把一個手機硬貼在一個平板外邊,平板能合上,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沉、厚、有摺痕,這些缺點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其走向更廣的大眾市場。

5款摺疊屏手機橫評:問世三年,還會為了形態犧牲體驗嗎?

不過我也看到不少廠商,都在積極思考其他形態的屏幕展開形式,希望今天這5家頭部廠商,不要慢下創新的步伐,給用戶帶來更完美的解決方案。

(0)
上一篇 2022-04-21 20:19
下一篇 2022-04-21 20:21

相关推荐